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潮明知故问道:“不知先生所说奸臣是谁?”

    康有为道:“袁世凯!”

    “啊!”

    杨潮故意惊叹一声。

    康有为看着杨潮,神色凝重,目光热烈:“不知杨大人肯与吾等奋力一搏诛杀此贼乎?”

    杨潮皱眉道:“袁大人手握重兵,贸然诛杀,怕是不妥吧?”

    康有为道:“吾等不急于一时。”

    杨潮点头:“确实不能急于一时,图大事者,自当隐忍。”

    话说到这里,也就没有说下去的必要了,康有为想要杨潮一个保证,而杨潮却不能保证,因为他知道袁世凯杀不得,非闹出乱子不可。

    气氛一时沉闷起来,吃也吃的差不多了,喝也喝了不少了,杨潮借口不胜酒力,告退。

    见到杨潮走后,康有为不由叹息,其实他是看好杨潮的。就跟载沣一样,其实他们不看好杨潮也不行,八旗子弟就没几个出息的,到了清末,这个养尊处优的民族已经彻底的失去了进取心,从天平天国开始,旗人中就少有人才了,胜宝、僧格林沁就算是最后一代了。

    勉强出了个铁良和良弼,可惜因为出身不高,始终得不到重用。就算这两人,也跟人才辈出的洋务派差了太多,充其量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罢了。

    谁都知道,中国到了不变法就活不下去的程度了,顽固派坚持的那一套显然过时了,载沣也知道要用洋务派,可是能办洋务的,都是张之洞和袁世凯的人,他还能用谁去。

    这两年也就出了一个杨潮,而且还不是洋务派嫡系出身,既不是张之洞也不是袁世凯提拔的,完全是靠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虽然一开始跟德国人走的很近,可是通过去德国道歉,逼迫德皇放弃赔款,再到修铁路争夺路权,连袁世凯都不相信杨潮跟德国人是一伙的了,更何况载沣一党呢。

    所以载沣用杨潮,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了,至于杨潮的身份问题,那就不是个问题,这年头回国的那样华人如过江之鲫,多了去了。

    载沣能看到,康有为自然也能看到。

    甚至让载沣下定决心,不惜代价拉拢杨潮,就是康有为的主意。

    康有为其实十多天前就回来了,他是跟考察团一起回来的,在欧洲跟这些人接上头,然后就打算回国了。

    康有为是被慈禧逼走的,他始终是效忠光绪的,作为光绪的弟弟,对康有为没有恶感,而且康有为早就通过关系,向载沣表达了忠诚。

    只是康有为不敢直接到天津去,因为袁世凯在哪里,慈禧死了,但是袁世凯还活着,而且是康有为的死敌,因此康有为不敢从天津过,甚至只要袁世凯在一天,康有为就不敢大大方方的露面。

    于是他从烟台下船,在这里盘桓了好些日子,也听说了杨潮的所作所为,让他有些意外的是,在烟台,从洋人,商人,官员到老百姓,都认为杨潮是一个好官。

    于是他不由得留心起来,一留心就出了问题,他从一个工程师口中得到了强国富民社这个组织,他自己就是搞组织的,对此格外留意,默默观察了许多天,发现那些强国富民社的社员,竟然全都是杨潮的幕僚,整日进出道台衙门,如果说杨潮跟这个强国富民社没有关系,他才不会信呢。

    暗暗探听了许多日,发现这个组织的理念倒是不错,强国富民忠君报国等等都是他很认可的。

    于是康有为给载沣写了一封信,心中报告了此事,同时向载沣解释了一番,表示这个强国富民社就跟自己当年办的强国会是一样的,都是为了国家,不是乱党。

    这才有了杨潮在北京去,被载沣提出来的事情。

    最后康有为打算弄清楚杨潮的立场,结果他发现,杨潮的立场很不明确,虽然对皇帝没有坏心,可是也对袁世凯没有偏见,显然是一个中立派,这让他感到十分可惜。

第八十三节 毛瑟手枪() 
杨潮可不知道载沣知道他组建强国富民社,是因为康有为探听外加猜测的,杨潮还在怀疑是谁出卖了组织呢。

    但是始终找不出来,只能暂时作罢,辞别了康有为后,处理了一下衙门的公务,然后立刻就赶往青岛。

    从袁世凯哪里得到的大订单,得赶紧让兵工厂加班加点动起来,而且有必要亲自去一趟以示重视,因为载沣跟袁世凯随时都可能打起来,既然袁世凯获胜是没有任何意外的,那么继续加强袁世凯的力量,才能最快结束战争,尽快恢复和平。

    古斯塔夫早就回德国了,正常生产后,负责管理生产的是总工程师鲍尔森,管理商务的是厂长爱森伯格。

    “太好了,太好了!”

    一听又有新订单,爱森伯格十分高兴,经营的好了,他可是有奖金的。

    “今年生产应该能够保证吧?”

    杨潮却有些担心,根据生产计划,今年就可以全力投产了,年产步枪十万只,机枪一千挺,大炮五百门。

    “放心吧杨大人,我们可是派了三百个技术人员到这里的。完全可以保证。”

    杨潮点点头,德国人分别从毛瑟和克虏伯派来了三百个技术人员,其中工程师级别的就有三十多人。

    “不过华人学徒也要加紧时间培训。要想成本降下来,最后还得本地化,用本地人。”

    这些德国人的工资水准可是很高的,本来在德国就比中国技术人员高很多,又翻一倍,他们一个个每月薪水就有三百多两,而中国技术工人,一个月给二十两就算高工资了。

    “带我去车间看看。”

    杨潮说道。

    爱森伯格不能反对,立刻带着杨潮去各处车间转悠。

    这年头可没有生产线一说,不过已经有了装配线,同样是各种零件先加工出来,然后集中到一起,让组装工人组装。

    加工零件的车间,一座座机床林立,机床嗡嗡作响,旁边是忙碌的工人。

    每个机床前都至少有一个德国人技术人员,有两到三个中国工人,这些中国工人大都是本地招募上来的学徒工,他们现在还操作不了机器,只能给人递个扳手了,拿个尺子了之类的,连换刀这样的辅助工作,德国人都不让他们干。

    杨潮在加工枪管车间中转了一圈,把一切都看的明明白白,德国人似乎有意保留技术,不肯让这些中国工人学会,好几次德国技工不认识杨潮,不知道杨潮懂德语,就没有避讳的大声呵斥学徒,要学徒离得远一些,说这些东西不是中国人能学会的,看的再仔细都没用。

    生气倒在其次,技不如人,受点委屈也得受着,问题是学不会的话,什么时候能培养出来自己的技术力量。

    “让大家留一下,我有话要讲!”

    最后当快下班的时候,杨潮让爱森伯格通知工人。

    爱森伯格老实的去喊住工人们,这些人慢慢悠悠,不情不愿的最后走到杨潮面前,聚在一起。

    “德国工人们,你们好。我知道你们来中国就是为了挣钱的,你们怕中国学徒学会了你们的技术,然后你们就不能在挣钱了。不过我要让你们放心,只要你们愿意干,就一直留在这里。不过如果你们哪一个人教会了一个中国工人,那么我就奖励他一整年的工资。教会了两个,就奖励三年的。”

    杨潮刚说完,这些洋鬼子一个个窃窃私语起来,他们就是为钱来的,为的是两倍工资,作为年轻技术工人,他们大多数人都还在为了前途奋斗,正是需要钱的时候,所以才会不远万里来中国。他们一年就拿在德国的两年工资,可是这个中国人说教会一个徒弟,就给他们奖励一年工资,教会第二个给三年公子,算一算只要教会两个人,他们就等于拿到了十年工资,相当于在德国的八年了。完全可以直接回去了。

    但是还没完,杨潮接着道:“当然怎么算会,我们也得讲明白,那就是能完整的学会加工每一个零件。我们会进行考核。同时我宣布,第一个教会学徒的,奖励他十年工资!第二个五年!第三个四年!”

    这次那些德国工人不止是热切讨论了,有人不由欢呼起来,十年工资啊,相当于他们在德国干二十年了。

    杨潮不管德国人,开始对人数远多于德国人的中国工人说道:“各位来自山东各地的孩子。我刚才告诉德国人好好教你们,你们学会了会给他们奖励。同样,你们学会了,也会给你们奖励。你们多数都是穷人家的孩子,都没有读过书。我一直在这里开办夜校,听说你们也不是很认真去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