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里也是一个庆功宴饭局。
这里是烟台最好的饭店,顺德饭店,但是烟台人并不知道这个名字,因为饭店只挂着洋文招牌,平时也很少中国人来。
之所以选在这里,是英国人张罗的,杨潮本想放在中国人的地方,可是实在是很难找到这么大的,如果去妈祖庙有些不太合适,而洋人又积极的邀请,杨潮考虑了一番之后,就答应了,毕竟詹天佑这些人都很西化,用一顿西餐犒劳他们,也是应该的。
英国人、法国人、俄国人、意大利人、美国人,连日本人都来了,可就是不见德国人,其实虽然修了青岛港,但是在烟台这里,德商的势力还是很大的,仅次于英法,只是最近美国人在这里的拓展速度很快,隐隐有将德商压制下去的势头。
德国人之所以没有来,那是因为谁都知道,烟台铁路针对的就是德国人,德国人实在是没有脸来参加这样的庆功宴,所以他们装不知道。
英国领事牵头,各国驻烟台使馆共同出资,举办了这场盛大的庆功酒会。
有吃有喝,有音乐,有舞蹈。
越是热闹,散场就越是寂寥。
但是詹天佑却一点都不寂寥,他已经开始跟杨潮谈下一步的建设计划了。
詹天佑不打算休息,他要加紧时间将铁路修到济南去。
詹天佑这次打算分为两段,四路对进,以淄博为中心,往东西同时推进,另一边则是潍县和济南,这样詹天佑估计明年年中就能修通,然后在用半年时间试车,年底前就能正常运营了。
杨潮笑着告诉他不着急,强令他在烟台修养十天,也给那些工人们好好放个假。
但是没想到,酒会德国人没来,酒会结束后,德国人就急匆匆来找杨潮。
谈的同样是铁路的事情,因为德国人的铁路也要修到潍县了,因为中国铁路的竞争,胶济铁路不得不加快了修筑速度,德国人今年修到潍县,明年是一定要修到济南的。
但是杨潮也修了一条潍县到济南的铁路,这样的话,双方就发生了竞争关系,德国人认为这条线上并存两条铁路的话,对大家都没有好处,将来肯定产生都拉不到足够货物的事情。
德国人的建议是,让杨潮放弃修建潍县到济南的铁路,跟胶济铁路合办这一条路。
杨潮也认为德国人说的有道理,而且心里很清楚,如果将来跟德国人在这条路上展开积极竞争的话,德国人肯定又会出什么幺蛾子,杨潮其实也不想惹麻烦,在不太重要的问题上,他也愿意息事宁人,他需要的是时间和稳定。
于是想了想,杨潮同意了,双方合办潍县到济南段铁路。
不过杨潮也不放心德国人,德国人可是被法国人称作野蛮人的,跟俄国一样在欧洲名声并不好。就是因为他们做事有时候显得太过于野蛮霸道不讲规矩,虽然是合办,可是如果将来德国人玩弄手段,不让这条铁路上的货物往烟台发的话,杨潮就会很被动,因为到时候开火车的肯定是德国人,他们肯定愿意去青岛。
所以杨潮需要一条备案,来保证不会完全受制于德国人。
找詹天佑一商量,确定了杨潮不修直接通往济南的铁路,但是修一条经过莱芜到济南的铁路线。
修莱芜铁路,这本就在计划中,因为那里可是有兵工厂的,但本来只打算修到济南联通起来就好,现在则专开一条潍县到莱芜的铁路就行。到时候要是德国人不允许济南的火车直接开到烟台,杨潮大可以从莱芜饶一下,不过多了一百多公里路程而已,而且有这样一个后手,德国人应该也就不会玩弄手段了。
跟德国人沟通之后,德国人表示支持杨潮的计划,之所以跟他们沟通,因为德国人通过条约,同样获得了一条经过沂州府到莱芜再到济南的铁路修筑权,不过他们已经打算放弃了。
德国人当时获得了两条胶济铁路权,一条北线,就是正在修筑的这条从胶州经过潍县到济南的线路,另一套就是经过莱芜的南线。
之所以选择莱芜,德国人早就发现莱芜有铁矿了,可是他们却很爽快的答应杨潮,是因为他们已经决定放弃南线了。第一是他们跟英国人达成协议,津浦路可以通过济南,在到泰安府,莱芜就属于泰安府,这样的话他们修建莱芜铁路就没有意义了。第二则是因为,德国人经过分析,看不上莱芜的铁矿。
莱芜拥有整个华东距离大海最近,储量最丰富的铁矿资源,对中国来说价值很高,但是对德国人来说就没什么价值了,因为中国铁矿不少,但是总体来说品味太低了,都不是什么好铁矿,而德国人本身就不却铁矿,德国人工业能发展起来,就是因为鲁尔地区拥有大量的煤铁资源,而且都是富矿。
对德国来说开采莱芜铁矿得不偿失,他们看中的不过是山东的煤矿而已。
于是改线的事情,就这么说定了。
美国人那边也有些着急,也来找杨潮,因为烟台钢铁厂的事情。
美国人建造烟台钢厂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给铁路供应钢轨,可是烟济铁路的修筑速度实在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本以为中国人自己修铁路,怎么也得五六年甚至十年八载的,可没想到这才不到一年就修了一半,以这种速度明年铁定完工啊,而美国人的钢铁厂还没法投产呢。
“你们的速度太慢了,这就是美国速度?”
对此杨潮爱莫能助,反而讽刺了骄傲的美国工程师托马斯一回。
第七十七节 帮张之洞一个忙()
讽刺归讽刺,但事情还是要解决的,作为一个引进的重工业,杨潮可不想看到烟台钢铁厂跟汉阳铁厂一样,几十年都在亏钱。
杨潮要树立一个标杆,告诉中国商人,办钢铁厂也是能赚钱的,借此鼓励重工业。
至于杨潮在钢铁厂中也有股份,那倒是一件小事。
“别忘了,杨大人你也是股东。”
托马斯没好气的说道。
烟台钢铁厂的股份构成是杨潮占三成,美国人占七成,不过美国人分配中是摩根财团占四成,洛克菲勒财团占了三成,至于跑前跑后的花旗银行,在这两头巨鳄面前,也只能分点汇兑的汤水罢了。
杨潮笑道:“可是这是商业,谁让美国技术人员不争气呢,这都快一年了,你们的钢铁厂竟然连场房都还没有建好。”
其实美国人不是速度不快,只是一座大型钢铁厂施工周期本来就很长,他们的计划是两年到三年,快慢全看中国工人了,但是中国工人的吃苦耐劳精神不用说,可是技术力量不行,美国人又不肯花高薪从美国聘请更多的工人。
托马斯气弱:“我们希望杨大人能想点办法。”
杨潮没好气:“能想什么办法?把铁路施工停下来,那是不可能的。”
托马斯问道:“杨大人能不能从其他铁路上想点办法,比如新建的?”
新建铁路,暂时杨潮还不想,他看是想这让烟济铁路运营后良性循环呢,到时候发股票,发债券融资,修建新铁路,而不是一味的投资,他毕竟没有那么雄厚的财力。
不过新建铁路倒是提醒了杨潮,他自己修不了,但是别人还能修啊,比如张之洞。
没准杨潮还能帮张之洞一个忙呢。
“也许我有办法了。”
想到这里,杨潮笑了笑。
托马斯顿时来了兴趣:“杨大人请说。”
杨潮道:“这要看摩根和洛克菲勒的本事了。”
接着把自己的想法跟托马斯说了一说,托马斯顿时觉得有希望,而且是一笔大生意,急匆匆的就给老板摩根打电报去了。
杨潮的主意是这样的。
此时南方的粤汉铁路还在僵着,湖北、湖南和广东的华商,美国公司还有上蹿下跳的英法两国,搅的这条铁路根本就无法动工,目前也只是广州到三水线勉强修修停停。
不过说到底是美国人不地道。
这条铁路本来是张之洞力主的,交给盛宣怀办理,一开始是打算官督商办的,但是商股总是招不够,而且是远远不够,朝廷更不用指望了,给日本人的赔款还没还清呢,唯一的办法就是只能借洋款了。
盛宣怀通过驻美公使伍廷芳向美国合兴公司借了四百万英镑,美国人获得了极为苛刻的条件,比如五十年的经营权,可是美国人太不地道,四百万英镑可是将近两千万美元呢,合兴公司本就是专门为了贷款几个美国银行家合股成立的临时公司,根本就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