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目标了吗。”
两人面面相觑,最后由王求发言,显然他们是商量过的。
王求说道:“我们是这样打算的,对于欧洲的战争,我们主张保持中立。坐山观虎斗,等双方两败俱伤”
杨潮立刻打断他道:“这场大战是一场洗礼,一场盛大的加冕礼。对我们民族和国家来说,认认真真,堂堂正正打这场仗,要比投机取巧更能得到锻炼。我们太缺乏这样一场全民动员的战争洗礼了。如果投机取巧即便最后取得了胜利,也不过继续徘徊在东亚地区。你从这个世界上得到的每一份利益,都是你给他做出贡献的回报,这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当然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资格做这种贡献的,不是每个国家都有资格维护世界和平的,这是一种责任,但也是一种权力。只有堂堂正正的取胜,才能得到君王般的待遇,才能真正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话语权,让中国的国际地位站在一个最为有利的位置上。”
王求跟李富安又互相看了看,显然杨潮的想法跟他们的有出入,取得世界霸权,取代大英帝国是大家早就有的共识,但是如何取代,能不能和平取代,他们心里还是很没谱的。
如果大英帝国不肯乖乖让出世界霸权,依然想要做一个大英帝国,弄不好中国还要跟大英帝国打一仗,那么大英帝国越是虚弱,对中国就更有力不是?
“其实最主要的,还是锻炼我们的国民。我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社会文明,农业天然的季节性,让农民天生就有一种散漫性,虽然由于历史悠久,我们的国民比较平和,长期等级秩序的纲常教育,让大家都比较有服从性。可是缺乏军队式的严密组织能力,这次战争就是一场最好的训练,给每个人心中都植入高度纪律性的训练。错过了这次战争,在想爆发这种程度的战争,恐怕非常渺茫了。”
杨潮进一步解释道,说起来还是自己最重要,只有做好了自己的事儿,才有资格去世界舞台上表演。
纪律性这个东西非常重要,服从性很容易转化为纪律性,但是需要经过训练。
纵观全世界,凡是纪律性强的民族,不管经历多少波折,只要他们能够得到一定时间的稳定,会很快发展起来。
北欧国家就是如此,他们是维京海盗的后代,民族性格中的军事作风非常明显,德国人更是一个军国化的国家,普鲁士时代就是欧洲的兵营,常年保持着最为庞大的常备军,最早实行义务兵役制,几乎人人都要接受军事训练。
再看看,懒散的国家,即便是建立在完善的制度,也总是不如这些纪律性强的国家,菲律宾拥有一整套美国人遗留的政治制度,但是他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表现,老实说实在是让人失望,也没有经历内战,也没有太大的波折,可就因为人太懒散,能够习惯菲佣这种工作,却无法适应成千上万人如同军队一样在工厂里劳作。
不止杨潮发现这种问题,其实很多人都注意到了,阿道夫在他的奋斗一书中就明确写道,如果没有普鲁士式的军事训练,德意志民族一无是处,不具备盎格鲁民族的创造性,如果没有军事传统带来的组织能力,德意志民族将会沦落。
虽然这些理论暴露了阿道夫内心深处在面对英美民族时候的自卑感,但其实也很说明问题,那就是军事训练对一个民族的组织能力提高,非常具有帮助作用,甚至有的民族,就是需要用军事训练来进行完完整整的凝聚。
西点军校是最好的商学院,就是因为他们是培养这种高度组织能力的学校。
“那我们要动员多少军队?”
王求犹豫道。
如果要训练整个民族,那就不能少了,可是中国的人口基数放在这里,如果全民动员的话,那也太恐怖了。
杨潮笑道:“当然是全民动员。”
王求不由倒吸一口冷气。
李富安却感觉很刺激。
李富安表示道:“如果按照我们现在的人口基数和人口年龄结构,如果全部动员的话,恐怕能够征募到1亿士兵啊。”
中国的现在的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年轻,因为是一个新兴的国家,医疗条件、教育水平、营养条件都是最近二三十年才得到彻底改善的,之前作为一个十分落后的国家,人均年龄还不到50岁,不可能有太多的老年人。
因此整个国家的大半人口,其实都是在40岁以下的年龄段,出去一半女人,6亿人口中,征召1亿士兵,并不困难。
杨潮笑道:“那就征召1亿士兵。”
这是一个西方人难以想象的数字,因为除了美国和苏俄,还没有一个国家的人口能够达到这个数字,一旦中国成功征召1亿士兵,这会让西方人从内心深处感到恐慌的。
夺取世界霸权,杨潮虽然希望大英帝国主动交出权杖,但毕竟是夺取,他们是不可能心甘情愿交出来的,统治哲学的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就是,在你无法让民众欢迎的时候,就让他们感到恐惧,放到全世界也同样适用,中国独特的文化特征,注定不可能让英国人短时间内接受,那么就让他们感到恐惧,发自内心的感觉到无法对抗。
一想到自己作为总统可以统领1亿大军,李富安心里还是很激动的,但是作为一个长期经营工业领域的政客,他不免有些担心。
“那么工业生产怎么保证呢?”
一亿劳动力抽调到军队中,谁来生产各种产品,这是一个很矛盾的问题。
请输入正文(。)
公告()
为了拿下北方工业中心,光是意大利就投入了10万军队,他们指挥统一可谓兵强马壮,加上弗朗戈的叛军,总人数达到15万人,而共和国这边只有6万人,因此劣势很明显。
不过要打下这里,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共和国的军队虽然没有经验,而且内部派系很多,内部斗争很激烈,甚至在作战中,他们还在内部进行清洗行动,导致国际纵队反而成了作战的主力。
但国际纵队内部也是矛盾重重,成分太过复杂,往往一个营就有好几个国家的成员,夏伯阳营389人,来自21个不同的国家,别说打仗了,交流都很成问题,只能通过手势,很多时候全凭战士自己的理解在战斗。
但总有脱颖而出的,杨宇霆这种正规军官出身的,加上安插了大量张作霖的老部下,以及来自中国一大群有战争经验的好战分子作为军官,哪怕gc国际对杨宇霆越来越不满,他还是牢牢的控制住了第十三旅,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志愿者加入,他们的队伍很快就达到了5000人的规模,成为国际纵队中实力最强,指挥调度最灵活,作战思想最统一的一支部队。
而且杨宇霆跟了张作霖那么多年,此人玩政治也是一把好手,不然原本的历史上,张学良不会冒险采取直接枪杀他的方式来除掉他了。
所以杨宇霆在国际纵队中拉拢到了不少同盟,比如犹太人。
犹太人可是国际纵队的主力,整个国际纵队中,他们就占了四分之一。
他们之所以支持西班牙共和国政府,反对弗朗戈为首的叛军,不是因为弗朗戈支持的西班牙贵族、国王曾经多次屠杀犹太人,因为那毕竟都是一百多年前的事情了,那时候西班牙还是世界帝国的时候。
真正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纳粹,因为纳粹支持弗朗戈,所以犹太人支持共和国,仅此而已。
有人说阿道夫欺骗了德国人民,把德国人民带上了战争的道路,这就有点扯淡了,阿道夫自始至终从来没有隐瞒过自己的观点,那就是排犹和战争,但是德国人选择了他,只是西方世界后来出于政治需要,为了让西德对抗苏俄势力,才不得不选择了谅解德国人,真以为德国总理那么一跪就能超度600万犹太人的冤魂?
战争打了半年,打出了两个不同的国际阵营。
一方是英美为首的西方国家,甚至包括纳粹和法西斯,都暂时站在了一起,法国人鼠首两端,支持谁都好像不太符合他们的利益,支持西班牙政府,那是壮大苏俄的影响力,在他们背后插了一个随时可能引爆的苏俄地雷,支持叛军,又让纳粹在他们大后方形成影响力,法兰西雄鸡在西班牙内战中的外交能力可谓失败透顶。
另一方是苏俄为首的支持共和国的势力,其中公开站在共和国一方的是苏俄和墨西哥,墨西哥在这个时代可谓异类,他们也自认为是革命的国家,工人的国家,新总统有强烈的反美、反英情绪,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