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6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房,有自己的厕所等等。

    “你的意思是盖大房子?”

    梁启超疑惑道。

    他确实始终认为公屋就是给穷人住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辟天下寒士尽欢颜,这是一种情怀。所以公屋全称寒士公屋,当然是给穷人住的了,现在要盖更好的房子,这让梁启超有些犹豫。

    杨潮笑道:“当然要盖大房子,盖70、80平米的,还要盖100以上的,200的,300的,甚至500和1千的。”

    梁启超皱起眉头,如果说盖70、80平米的他还能接受,这就算是穷人变富了,理应让他们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500、1000的给谁盖?还不是给那些富豪,有什么意义?

    梁启超冷笑道:“有钱人自己就住得起花园洋房。还要让他们来占公屋的便宜?”

    在梁启超看来,这简直就是岂有此理。

    杨潮道:“谁说让他们占便宜了?我们可以实行累进制租金啊。就是房子越大,缴纳的房租比例越高。30平米的房子,一个月交2两房租,50的3两,那么100的。我们就收10两,200的收30两,500的收100两,1000的收500两。住的房子越大,我们赚的越多。”

    梁启超又道:“公屋还成了赚钱的买卖了?”

    这真是死脑筋,难怪他维新不成。

    杨潮道:“为什么不能赚钱,赚了富人的钱,可以拿来补贴穷人啊。比如我看那30平米的房子,租金就可以降到1两。50平米的降到2两。这不是很好吗。”

    梁启超这才点了点头。

    杨潮也不知道中国某些传统知识精英的世界观,为什么多多少少都有一点仇富的情结,为富不仁的观点为什么能影响到他们?

    “这算劫富济贫吗?”

    梁启超想明白了,还有心情开玩笑了。

    杨潮道:“那倒也不是,只是普通的社会财富调节罢了。而且不仅租,还可以卖。哈同那样的大富豪的花园洋房,现在少了100万两休想建的起来。即便是有钱人,也不是人人都能住的起的。但是我们可以帮他们造。他们造一栋豪宅动辄百万,我们可以盖高层。盖个二十层,每层一栋豪宅,均价怕都要不了10万两,卖给富豪30万也未必卖不出去。”

    哈同花园是1902年建造的,当时花了70万两,随着通货膨胀和工价、低价增长。现在要盖同样的房子,没有个2百万怕都拿不下来,嘉道理十年前建造的豪宅就花了100万两,现在100万两,也就是地价而已。

    但是公屋公司不缺地。上海政府免费给他们划了大量的土地,他们建造的豪宅虽然面积上可能比不上哈同他们的,但是却比他们的便宜的多了,像嘉道理家那种14000多平米的豪宅他们自己建造得100万两,公屋连10万都用不了,卖30万,50万的,未必卖不出去。

    可梁启超又一次犹豫了。

    他是盖房子的初衷是为了给穷人提供体面的住所,现在不但要给富人盖房子,还要卖房子,这跟做生意有什么区别,他梁启超的身份,岂能沦落成一届商贾。

    再说了,给富豪建便宜的豪宅,这怎么看都是在为富豪们谋福利,这违背了他的初衷。

    “用上海市给的免费地,给大富豪们盖便宜豪宅?呵呵。”

    梁启超不由冷笑起来。

    杨潮明白,这些传统士大夫们考虑问题,从来不是从经济角度考虑,中国从来不是一个经济主导的社会,他们更多的是从社会,从传统道德,从理想主义出发的,他们能看到穷富不均,却不知道资本积累,所以他们更愿意小国寡民,愿意鸡鸣犬吠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不过就像梁启超反感的,用上海给的免费地,给富豪建低价豪宅,感情上确实难以接受,但话说回来了,公屋公司是一个非盈利性机构,相当于公益性质的企业,最终是要服务社会的,那么钱在这里,跟钱给了政府没什么两样。

    反正就算公屋不这样卖房子,迟迟早早也有商人会悟出来卖楼花的招数,到时候房地产市场就要开始飞腾,房产商开始成为暴发户,与其那样,杨潮更愿意让公屋来做这个房地产开发商,起码它赚取的巨额利润最后还是返还给了低收入阶层。

    但梁启超可不容易说通,杨潮也没时间三顾茅庐。

    “启超公您自己个儿考虑吧。单靠盖大房子收租,您什么时候能收到,等房子盖好,招到租客,至少得一年以上,以现在的行情,怕是到时候公屋就该破产了。公务公司是我创设的,但是您争着来当这个总办的,如果他在您的手里倒了。应该没人骂的到我。”

    杨潮威胁了一下梁启超,然后就起身告辞离开,梁启超很矛盾,一副失神表情,杨潮离开他都忘记了送。(。)

第六百三十三节 尼古拉之死() 
第300票。

    ————————————

    梁启超还是妥协了,因为他实在不敢想象公屋公司在他手里破产是个什么后果,公屋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居,一旦破产倒闭,他梁启超岂不是千古罪人,至于给富豪建房子一事,最多是他名声受亏,委屈一下而已。

    于是他决定要盖豪宅了,就按照杨潮的建议,盖高层,20层以上的高层,一层一套豪宅,一层一层的卖。

    但现在这时候,哪里都缺钱,盖豪宅的钱去哪里找呢?

    梁启超想到找杨潮借钱,最后没张开嘴,发行债券的话,目前这市面,可没人敢买公屋的债券啊。

    杨潮还是从其他银行家哪里听到梁启超的难处的,于是给他写了一个方子,预付款。

    让富豪先付钱,然后给他们看房子模型,顺便征求征求他们的意见,按照他们的意见,私人订制。

    百万级别的豪宅不是每个富豪都能承担的,但是十万级别的豪宅,能够承担的富豪就呈几何级上升了,尤其是在上海,有大把这样的富豪存在,不敢说有一万,起码有一千。

    见到杨潮写的信,确切的说,简直就是一份计划书,梁启超欣然接受,暗叹还是杨潮挣钱的本事大。

    他立刻聘请了上海最著名的设计公司马海洋行帮他做设计,然后拿着设计图就去找一些有关系的富豪了。

    结果第一栋豪宅几天之内就卖出去了,设计28层,总造价在500万两左右,最后光顶层就卖了300万,顶层带楼顶花园,俯瞰大上海的名头。即便是顶级富豪,也很难拒绝,因此甚至愿意用地面独栋豪宅的价格购买。

    剩下那27层,最底层只卖出去了30万,但均价也在50万左右,一栋楼就卖出去了1650万两巨款。让梁启超当即就有些神情恍惚,他第一次见识到了房地产的暴利。

    杨潮可没空始终盯着梁启超的生意,他跟梁启超会面之后第二天,就约见了上海几十家大企业主。

    有生产自行车的,生产收音机的等等。

    上海自行车出现很早,同治年间洋人就带来了几辆自行车在上海出售,光绪年间英国怡和央行、德国禅臣、法国礼康等洋行已经开始向上海批量引进自行车及零件了,那时候上海已经有几千辆自行车,这些零件是用于维修的。

    很快中国人也加入了这个行业。上海人诸同生从摆摊修理马车、人力车开始,后来开办同昌车行,喀什经营自行车及零配件。到了清末,上海已经有大大小小七八家自行车行,到现在有规模的自行车行已经有二十多家,其中惠民、曹顺泰等六七家是其中的佼佼者。

    杨潮在山东开办了自行车厂,引入意大利、法国资本和技术,更是大大的助推了中国自行车行业的发展。上海这些自行车行大多都从山东进货,赚到了丰厚的利润。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山东大量洋人工厂开始抛售资产,自行车厂也在上海上市,上海这些自行车行近水楼台,纷纷买入自行车厂的股份,等到了战争结束后。山东法意自行车厂已经被这些自行车行控股了。

    大繁荣时期,中国人也自行创办了许多自行车厂,天津、上海都有好几家,不过规模都不大,繁荣时期还能赚一点钱。经济危机爆发后,大多都破产了,倒是山东法意自行车厂,因为有上海这些自行车行撑着,活了下来。

    所以杨潮跟这些车行一说政策,他们简直是欣喜若狂,立刻就接受了由政府补贴一半价格,然后他们降价一半,同时努力扩大生产的建议。

    但是收音机行业就差强人意了。

    收音机工业比自行车落后的多,真正建厂生产收音机的,只有亚美好中雍两家公司,而且主要产品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