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5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基里连科对此十分感兴趣,因为弗拉基米尔同志曾经说过,GC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电气化,所以苏俄对电气化是十分感兴趣的,电气化的基础正是电力生产。

    “很抱歉。亲爱的基里连科,我不能在陪你了。我有些事务要处理,必须赶回东营。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去东营参观呢,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坐我的专列跟我一起去东营。”

    基里连科在烟台参观的也差不多了,这座城市他也不是第一次来,想到他来中国还有一个重大的使命,甚至是他此行最大的使命,那个使命正要在东营完成,于是就答应了。

    两人坐上杨潮的专列到了东营后。杨潮还十分热情的邀请基里连科乘坐了一趟东营到利津的高速电力机车,让他感受了一番什么是速度,然后就让东营当地政府接待基里连科,自己赶回大石房去了。

    “亲爱的。你真的要回俄国吗?”

    杨潮一副惋惜。

    老实说大萧条即将到来,他还真的不太想离开中国,对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他可没有什么特别的兴趣。

    奥丽嘉却很怀念,哪里是没有山东温暖,但哪里有热情的俄国沙龙,哪里有俄国文化。哪里有俄国人民,而她,毕竟是俄罗斯沙皇。

    “孩子已经长大了,我想应该不会害怕西伯利亚的寒冷了。尼古拉大公还说,贝加尔宫已经安装了暖气,就是冬天也不用怕的。”

    奥丽嘉劝说道。

    杨潮沉思起来,现在已经是28年春了,29大危机如果如期而至,也就只剩一年多了,只是历史已经改变,杨潮虽然很肯定,美国的经济结构势必会引起经济危机,而美国危机肯定会波及到欧洲,继而波及到全世界,中国也难以幸免,因为中国这几年的经济膨胀一点都不输给美国。

    但问题是,大危机还是明年来吗?

    几年前跟美国来了一场军事对峙,对经济不可能没有影响,所以美国经济危机因此而提前爆发,或者拖后爆发都不是不可能,自己现在离开,确实有些不合时宜。

    杨潮又一想,即便经济危机爆发,自己留在中国,也不会第一时间介入,肯定是要等经济危机的动能释放一下的,接着才是经济刺激政策,这样的话,倒也有充足的应急事件,也没有绝对的必要一直留在中国。

    “那好吧亲爱的。”

    已经在中国待了两年多,让奥丽嘉这个俄国沙皇始终待在中国,影响也不好。

    于是奥丽嘉欢天喜地的准备搬家了。

    即将启程前,杨潮突然收到了一个信息,基里连科竟然向王求提出希望引入将化纤技术引入苏俄,承诺愿意支付重金,邀请王求帮助苏俄建立一座大型化纤工厂。

    杨潮这才明白,这恐怕才是苏俄人最大的图谋。

    【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这次起…点515粉丝节的作家荣耀堂和作品总选举,希望都能支持一把。另外粉丝节还有些红包礼包的,领一领,把订阅继续下去!】(。)xh。50

第五百二十四节 技术保护() 
PS。 奉上五一更新,看完别赶紧去玩,记得先投个月票。现在起…点515粉丝节享双倍月票,其他活动有送红包也可以看一看昂!

    王求将自己的公司已经改名为《无求化学公司》,王求在用这个名字来想外界宣布自己的态度。

    作为富强党资历最老的骨干,王求在党内的能量不能小觑,尽管这几年被潘训等人的光芒彻底遮盖,但他从来都没有放弃自己的抱负。

    只是年纪增长,他不在像以前那么激进,那么急躁,而是变得沉稳,变得能耐住性子,变得可以踏踏实实做事,这几年他只党内兢兢业业的搞宣传,跟相互竞争的潘训、李富安,和米青三大派系都不起冲突,埋头做自己的事。

    好像真的像他给公司起的名字,“无求”,也不知道这个名字是在提醒他自己要无欲无求,还是做给外界的幌子。

    但真能无求才怪,他的公司名叫无求,公司旗下有两个大型工厂,分别在东营市中心,和郊外,两座厂一座叫做求强,一座叫做求富,这恐怕才是他真正的抱负。

    这两座工厂规模巨大,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工艺已经十分成熟,产量分别达到了40万吨和60万吨,100万吨的化纤,已经满足了这个时代的中国需求,每年还大量出口海外,是中国最为畅销,而且利润最为丰厚的产业之一。

    每年光是利润,就达到了4000万金元券以上,如此利润,别说苏俄了,全世界都很眼热,只可惜王求的技术始终没有对外公开,欧美等国,尤其是美国一直在试图攻克这个技术秘密,可是技术这种东西,除了需要科学的研究。有时候还需要一点秘密,英国的卜内门公司能垄断制碱工艺大半个世纪,就是这个原因。

    而且有的时候,你越是想找到某种东西。它隐藏的就越深。美国杜邦公司为了开发出尼龙等化纤产品,研究了十多年,倒是开发出了许多其他东西,比如已经提前搞出了聚乙烯,却始终就是找不到化纤工艺。

    即便成功找到了化纤合称方法。想要像无穷公司这样大规模生产,也不是一年半载能够实现的,就像纯碱西方科学家早就在实验室做了出来,不内门公司的生产工艺却直到两年前侯德榜发明联合制碱法才打破他们的垄断,发现方法和实现工业生产还是两回事。

    因此其中的困难是难以想象的,所以目前也只有美国人执拗的在研发,洛克菲勒和杜邦都想掌握这项技术,欧洲国家则不太积极,连化工大国的英国都没有研究,而是每年从王求手里进口最多的产品。德国更不感兴趣。因为他们的没有石油,就算掌握了技术,还是要依靠英国的石油供应才能生产。德国人更感兴趣的是,他们拥有庞大资源的煤化工。

    美国人之所以这么积极,除了洛克菲勒本人对一切跟石油有关的产业的控制野心之外,还因为中国跟美国的交恶,让美国人无法进口中国花扦,化纤规模超过30万吨的十户,价格就开始低于棉花,现在更是棉花的一半。让美国的棉花产业大受影响,所以美国人才这么上心。

    欧战期间美国棉花价格最高的时候达到了45美分每磅,相当于1美元每公斤,可是随着化纤的大规模生产。将棉花价格压制的这几年就没有超过20美分每公斤,而王求的化纤产品涤纶、芳纶等是10美分每公斤,尼龙价格还高过棉花,达到了30美分每公斤,总均价能有15美分左右,100万吨就是1。5亿美元。

    化纤直接就可以用于纺织。相比棉花还要进一步加工,化纤布料又比棉布更加结实,所以化纤产品非常受欢迎,几乎是供不应求。而且虽然王求将价格压得很低,但利润却十分恐怖,一吨石油不过21美元,一吨石油却能炼化出来800公斤左右涤纶、尼龙等化纤产品,平均下来每公斤化纤消耗石油不过2。625美分,即便加上人工、电力等其他成本,每公斤化纤产品也不超过5美分。

    因此即便是最廉价的涤纶,利润率也高达300%,即便每年缴纳了5000万美元利税后,无求化学公司每年也有4000万美元的纯利。

    所以,不提美国的棉花产业受损,不提洛克菲勒等人想掌握这种石化核心技术,单单是这种暴利,就值得他们心动了。

    但是苏俄对化纤技术如此上心,倒是很难得,杨潮的印象中他们是不太重视轻工业的,恐怕最大的目的是想通过制造化纤,赚取丰厚的利润来完成工业化,而苏俄绝对有发展石化的优势,巴库油田依然是欧洲第一大油田,沙俄依然是除了美国和中东地区之外最大的石油生产地。

    另一个原因就是,掌握了化纤,就等于掌握了服装原料的供应,不再受制于棉花生产,可以满足苏俄庞大人口的穿衣问题,就好像后世中国之所以那么重视化纤工业,就是因为中国所有的土地都用来种棉花,也无法供应庞大人口的穿衣需求。

    苏俄即便在不重视轻工业,但是基本的穿衣问题还是要解决的,在加上还有可能将自己地下的石油资源转化为丰厚的利润,他们如果不对这项产业感兴趣,那才见鬼了。

    只可惜他们太小看资本家了,按照他们的理解,只要给够钱,资本家是什么都愿意卖的,他们的马教主早就说了,只要有400%的利润,资本是敢犯下一切罪行的。但令他们失望了,王求用实际行动告诉他们,在自由世界中,人也不是资本的奴隶,资本不过是人手里的工具而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