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潮没想到自己的运作,最后反而是让载沣收获了美誉,被国内、国际盛赞,认为是一场胜利的外交,因此载沣是带着愉悦的心情离开德国的。

    杨潮则继续留在德国,他打算跟德国专家一起出发。

    等待的日子,杨潮以山东洋务专员的身份,访问了德国各地,主要是到各个工厂进行参观,克虏伯的火炮工厂、毛瑟的兵工厂,鲁尔工业区的炼钢厂,轧钢车间、铁轨车间,机车厂,甚至连机床厂和万吨水压机,最后还去了为北洋海军建造过镇远和定远两艘铁甲舰的东普鲁士什切青(后波兰领土)的伏尔坚造船厂。

    船厂经理热情的接待了杨潮,就像当年他们接待中国使者一样,只可惜杨潮没有能力订购战舰,不过杨潮还是很详细的询问了伏尔坚造船厂的造船能力,尤其是建造战舰的能力,对方很乐意对这个问题回答杨潮,完全把杨潮当成一个潜在的优质客户来对待,尽可能的答应杨潮的要求,到各个车间参观,没有任何的隐瞒。

    这些德国人并不知道,当杨潮参观他们工厂的时候,他们所有的机器设备,甚至厂房结构都被杨潮扫描了一遍,通过手表传输到了非常的数据库储存起来,只要杨潮有兴趣,完全可以复制他们所有的机器。

    只是好像没有这个必要,这年头还不流行技术封锁,西方国家的技术水平相当,互相间没有保密的必要,反而为了出口市场互相血拼,其实只要中国人有钱,并且愿意除了极少数设备外,基本没有买不到的,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迎头赶上的时代啊,可惜中国人在混乱中失去了,反而是日本人抓住了这个机会。

    杨潮突然想到一句话,足球场上一次成功的转身,可以决定一场比赛的胜负,历史的一次成功转身,可以决定一个国家未来几百年在国际上的地位,显然日本人成功转身了,而中国这架老爷车嘎吱嘎吱的没有转过来。

    正在船厂参观的时候,突然有电报传来,德国专家团队准备好了,可以出发去中国了。

    杨潮立刻就中断了在船厂的参观,坐船去汉堡跟德国专家团汇合。

    “噢噢!齐柏林飞艇啊!”

    没想到还有意外收获,著名的齐柏林飞艇正在测试,齐柏林伯爵本人也在这里指挥,只可惜齐柏林根本不认识杨潮,对杨潮也完全没有兴趣,但是并没有阻止杨潮参观他的飞艇,于是飞艇的结构也到了杨潮的数据库中。

第三十九节 威廉二世的小计谋() 
码头上的小插曲很快就结束了,因为飞艇缓缓升空慢慢朝着海上飞去,齐柏林打算把飞艇开到英国伦敦去。

    目送飞艇远离了港口,杨潮这才跟在船上等待的德国专家团汇合。

    德国人的速度很让杨潮满意,当然跟他们有全世界最发达的兵工产业有关。

    毛瑟兵工厂和克虏伯两家联合起来就足够了,联合派出了一只三十人组成的专家团队,将到中国进行选址工作,年底前工厂就将进入建设阶段,一年建设,二年调试,第三年就要达到全面生产的要求。

    “什么,选址在哪里?”

    杨潮简直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

    他对这些德国专家此时还是很尊敬的,毕竟是要用人家的,也借机打听一下他们有没有理想的地点,如果没有的话,杨潮打算给他们一点建议,杨潮心中的理想地点是在莱芜,因为哪里有煤矿、铁矿,后世的莱芜钢铁在中国也算是小有名气的钢铁厂。

    “青岛!”

    德国工程师很肯定的说道,同时有些奇怪的看着杨潮,他们授命去青岛建设一座兵工厂,而且是克虏伯和毛瑟联合兵工厂,在全世界也算是绝无仅有了。

    杨潮咬咬牙,心里暗道,还是被德国人给坑了,想立刻就去找伯纳德质问,但忍住了。

    德国人这是在玩文字游戏啊,他们一句“青岛不是中国的土地?”的反问,就足以堵住杨潮的嘴了,杨潮是不可能承认青岛不是中国土地的,所以这个哑巴亏就吃定了。

    德国人肯定不会把青岛看做是中国领土,虽然现在名义是租借九十九年,跟割让又有什么区别,只要中国人没有能力收回的一天,这里会一直是德国人的地盘。

    所以他们把兵工厂建在青岛,不过是给青岛殖民地建的,是他们控制的,而且还让中国人出了运营成本和人员工资,这笔买卖非常划算。

    “十四年!不过十四年而已。”

    杨潮心中默念着,德国人大概不会想到,他们别说九十九年了,连二十年都不到,青岛就拱手让给了日本人,不过这个时代杨潮可不会同意被日本人抢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杨潮肯定会将一批殖民地收回来的,比如俄国人占据的大连、旅顺,德国人占据的青岛,甚至英国人占据的威海、香港,日本人占据的台湾,如果有机会也是要收回来的。

    就让德国人得意十四年。

    不过如果要接收青岛的话,是不是该多鼓励德国人在哪里搞搞建设呢,尤其是在哪里建立一批重工业,毕竟德国一直到战败,也没有在青岛建立什么像样的工业,轻工业都是后来日本人时期开办的,德国人只是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罢了。

    不过暂时没有机会了,因为船已经开了,杨潮只能先跟这些德国专家回去,然后在想办法。

    船是德国汉堡美州轮船公司一艘货轮,这家公司是德国最大的航运公司,德国人计划很周祥,这家公司三月份就已经开始了青岛到汉堡的定期航班,每个月发一班。

    船上除了乘客之外,货舱中还有大量的建筑物资。

    德国人建设青岛的积极性不用质疑,但是他们有点死心眼,所有的建材,甚至包括螺丝钉几乎都从德国发运,甚至为此还有整船建材出事故,影响到了施工的情况,杨潮希望这艘船不会出事。

    其实德国人完全可以就近采购一些建材,水泥等基础建材日本人完全可以生产,但是他们就是要把所有的利益都让给德国人企业,哪怕付出昂贵的运费,但那运费不也是德国轮船公司赚去了吗。

    德国人对工业有充分的认识,知道他们的强大是因为工业实力的强大,因此极尽所能的发展本国的工业,杨潮怀疑,是不是正因为如此,德国在青岛期间才热衷于城市建设,却不热衷于工业发展。

    船开出码头启程了,杨潮这次比上次来的时候还要心急。

    国内的局势让他完全看不明白,他不知道李鸿章在干什么,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动作?

    在谈判期间,李鸿章是全权代表,谈判完成后,他在北京效仿西方国家,设置了一个议会,让各省都派代表来。

    杨潮本以为李鸿章开议会,就是在为当总统铺路,但是始终等不到李鸿章就任的消息,一等就是半年,议会还是那个议会。

    李鸿章在做什么,他还是一个全权代表,继续跟西方国家谈判呢。

    条约虽然签订了,但是八国联军还没有撤兵呢,此时北京的各国兵力达到了五万人,德国、法国都增兵到了一万人,这不是后来增加的,而是战争前就出发,战争结束后才到达,过去没有来得及战斗,现在没来得及撤走。

    撤兵显然是最重要的,其他国家对好说,就是俄国,一点撤兵的态度都没有,想尽办法拖延,已经增加到了十八万人在东北,让人不由怀疑沙俄是不是想跟其他列强国家打一仗。

    因此李鸿章此时最头大的还是俄国人,为此他开始一改往日的亲俄态度,开始频繁的向英德等国示好,希望列强主持公道,让沙俄从东北撤军。

    其实英德两国本来是很不待见李鸿章的。

    李鸿章起先做英国船到了上海,立刻就被俄国战舰接到了天津,一开始俄国人还装出积极谈判的架势。李鸿章到了天津,包括到了北京,也是第一时间跟俄国人沟通交流。此举惹恼了英德两国,英国人起先拒绝跟李鸿章谈判,因为北京传出风声,李鸿章秘密接触俄国,已经给与了俄国额外的好处。

    英国人早就提醒过中国,不要搞秘密外交。

    德国人也开始冷落李鸿章,刚开始在上海的时候,德国新任的驻华公使齐默还积极跟李鸿章接触沟通,这时候也拒绝见他,甚至刚刚到达的联军统帅,德国元帅瓦德西也拒绝见李鸿章,表示他是军事统帅,只负责战争,威胁要一直达到山西去。

    而跟李鸿章故作亲密的俄国人,也一直在逼迫李鸿章,让他率先跟俄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