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4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国人偿清一战贷款,可是到了2015年呢,而且不是因为有钱了,而是因为他们觉得一战债务利率太高,打算用更低的贷款替换。

    所以朱尔典不可能答应:“十五年,这是我们的最大诚意了!”

    杨潮皱眉:“三十年,这也是我的最大诚意了。”

    朱尔典叹道:“二十年吧,毕竟我们是朋友。”

    杨潮没有说话,许久,然后伸出了手,两个老狐狸的手握在了一起。

    二十年后,二战都爆发了,对杨潮来说,足够了。

    而对英国来说,二十年真的未必能找到什么好东西,就算找到了他们也不吃亏,无非是引进投资而已,英国人的经济观念,可从来都不排斥投资的。给荒凉的殖民地引入矿产投资,也是发展殖民地经济不是。

    英国人可不知道,他们丢失的是,世界上最好的一处表层铁矿,铁矿品味超过百分之七十,直接就可以进入高炉冶炼,储量则高达250多亿吨,足够英国人用500年。

    只是英国此时太需要黄金了,所以他们也认为这是一笔极好的交易。同时他们也认为机不可失,如果换一个时间,杨潮还未必肯借给他们这笔黄金呢,毕竟这是黄金啊,金本位时代就代表着权力。

    朱尔典毫不怀疑杨潮的话,是因为共同的敌人,这个敌人当然是美国。美国在经济上打压和挑战大英帝国,因为排华问题,跟中国几乎断绝了经济联系,所以中国人想借英国的手来打击一下美国,合情合理!(。)

第三百八十八节 寒士公屋() 
在跟英国人谈判期间。

    杨潮手下的精干团队也组建完成了。

    工业方面以李富安的工业局为班底,另外还招募了东营市政局的班底。

    东营市完成了规模宏大的市政改造,培养出了一大批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人才。

    杨潮给这些人提出了新的任务。

    “开封、西安、成都、广州等十八行省的省城都需要进行规划,注意保护古建筑,城墙也尽量保持完整,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城墙上开洞。我们毕竟是一个古国吗,就应该处处都是古建筑。但也不能影响了现代交通。”

    “另外,苏州、无锡、郑县、重庆这样的人口大城,也必须进行规划,凡是人口十万以上的有限进行规划改造。”

    “就以东营为蓝本,不过必须重新设计,毕竟那些城市跟东营不同,东营是在荒滩上发展起来的,不存在拆迁。”

    “但是要求是一样的,必须提前规划,省会城市都以500万人的规模为依据进行规划,街道该拓宽拓宽,没有给排水系统的,要进行建设。重庆、成都、广州、武汉、上海这几座城市,我认为应该按照一千万人口的规模进行规划。”

    杨潮一个又一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让东营市的施政人员赶到压力重重。

    “你们的人手怕是不够,放心大胆的招募人员,就是有一万人也不算多,中国招不够,还可以去外国招吗,日本就很不错,他们的土木建筑人才,不比我们现在少。”

    事实上控制了日本之后,杨潮从日本得到最大的利益,不是赔款,不是转移了日本培育了三十年的造船业,而是日本积累了三十年的人才力量。

    现在可以放心大胆的雇佣日本技术人员。日本政府也乐得派遣这些劳务到中国赚取外汇,可谓互惠互利,有日本技术人才的补充下,詹天佑的铁路公司工程力量至少翻了一番。纺织、缫丝等工业领域的技术水平,也提升了一个台阶。

    建筑领域招募个几百上千的日本土木工程人才,也应该不难,毕竟日本人的技术学院根基还是很雄厚的,加上日本战后重建。培养了大批有经验的工程人员,现在是经济危机期间,日本国内建设暂时停顿,这些人很多都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日本人不够,还有德国人吗,最近从德国来了很多人才,不加以利用太可惜了。”

    从德国来中国寻求工作的德国人才通过青岛的大量德资企业为纽带,不断的涌入青岛,各行各业的人才都有。虽然中国现在处于经济危机之中,可是比战败的德国还是好了太多。起码在中国,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吃饱饭是不成问题的。

    将任务交给东营市政局,他们很快就找到了足够多的有经验的人才,无论是青岛的德国人,还是日本人招募起来都很近,不需要太多时间。

    然后他们就开始划分项目组,奔赴全国各地,现在各大城市进行实地探测,测量数据后在进行合理的规划。

    规划一座城市需要的时间可不短。几个月到一年时间都有可能,所以杨潮不可能等他们所有规划都做完的时候才开始行动,拉动经济刻不容缓,早一日开始复苏。就早一日享受到繁荣,这个繁荣期打1929年可就结束了,杨潮可不想浪费哪怕一天时间。

    所以他要求各个项目组的工程团队,优先将用作居住区的土地规划出来,他告诉这些人他将建设一个庞大的项目,在全国各大城市。建设可以供一千万人居住的出租屋。

    杨潮将自己的这个大项目成为寒士公屋项目,取自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句,建设廉价的公屋,让天下寒士欢颜。

    杨潮可不打算盖一些烂房子凑合,而是要用新技术,钢筋混凝土建筑。还要通水通电,跟城市规划直接对接,一步迈进现代化。杨潮没打算今年盖了明年拆,这是要用五十年的,所以还要坚持高标准,每一栋公屋楼房都是5到10层的建筑,最少得500间房子,其中安装上电梯,能够容纳一千人居住。

    每一座城市,建设这样一百栋公屋,足够容纳10万人,暂时就够所有工薪阶层居住了,通过合理的布局,这些公屋集中修建,就等于直接建设了一个社区,里面建上配套的学校、医院,然后通上扩宽道路,通上电车,城市功能基本上就齐全了。

    因此这个公屋计划,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城市化计划,但是钱从哪里来呢?

    杨潮打算在全国建设一百座这样的模范社区,每一座耗资平均一亿两,就是一百亿两,杨子银行不可能一下子全拿出来,而且杨子银行那些现金可不是为了搞房地产的,而是为了投放进入实业,促进生产的,因此融资很有必要。

    杨潮打算发债券。

    但是在上海发债券,是有限制的,现在已经不是随便什么公司都可以上去发债券了,必须得到交易所的批准,而交易所是由杨子银行团三十多个大银行、钱庄建立的,三十家组成董事会,发债权力必须董事会同意,而且还要央行给与特许权。

    现在通过正规渠道,取得发债权的公司不多,只有铁路公司和电报电话公司两家而已。

    这是一整套严密的程序,虽然以杨潮的影响力,他说要发债,三十家股东基本不会反对,可是张家傲那一关可不好过,杨潮当年给与他du立的权力,是为了维持一个独立的货币政策,可不是个人因素,因此杨潮不打算破坏张家傲的权力。

    所以杨潮愿意走这套程序。

    首先杨潮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书,向董事会和洋行证明他的项目长久的盈利能力,证明他的项目有能力平稳的偿还债务。

    投资虽然巨大,一座社区就是一亿两,可是能够引入十万人,杨潮不打算收取太高的租金,以最低工资的三分之一作为租金,随着日薪一两运动,城市居民的平均月收入至少都有30两,三分之一就是10两,十万人就是100万两,一年就是1200万两。

    1200万两固定的租金,就足以应付12厘的高利,贷款的利率由于经济危机有所提高,可也不会超过9厘,最低的时候甚至长期保持3厘,国债利息都降到了1。5厘,因此这个租金收入足够维持利息支付了。

    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招到足够的租客。

    “我无法证明。但是我相信我们盖了足够好的房子,收的租金足够低。以上海为例,就算是普通的里弄房屋平均月租每幢也要60两银子以上,上海工人平均月收入还不到30两,他们根本就不可能在城里住得起房子,那怎么办呢?在河边、沟渠旁,搭建窝棚,没有干净的水,没有方便的电,病了没人管,孩子没处上学,野孩子到处跑。这次上海市政府决心进行规划,给与寒士公屋项目提供免费的土地,足够我们建设一座容纳一百万人居住的新城。当然这些土地不算是我们的资产,但只要我们继续公屋租赁,上海市政府就不收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