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4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就交给我,我就是信心!”

    杨潮说的霸气十足,但这是一句真话。

    他就是信心,因为他就是信用,拥有庞大的资产,曾经带领国家完成了世界公认的经济奇迹,将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短短十余年变成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这让他的形象无比的光大。

    而且他还是一个金融巨鳄,一个世界级的金融巨鳄,在美国政府不断的削弱美国金融势力的时候,现在说杨潮是世界第一的金融巨头已经没有什么争议了。

    杨潮随便拿一张白纸,写上他的名字,然后填上数字,到上海各大银行就能提出钱来,比央行印刷出来的债券都好使,这就是信用!

    “嗯!”

    米青点点头。

    “我该怎么做?”

    她不可能什么都不用做。

    “授命我负责全权处理经济危机事宜。”

    米青点了点头。眸子中闪现出光泽来,是那种算计的光泽,当了两年多总统,她已经懂得各种算计了。

    “想什么呢!”

    杨潮狠狠在她屁股上抓了一把。这种时候竟然还敢有小心思。

    “我似乎有可能捞到一笔政绩啊。”

    米青笑道,她已经算计清楚了,她的这个任命肯定会为她加分不少,又是一项政绩。

    因为她确信杨潮能成功将经济危机解决,而杨潮是她任命的,她这个总统铁定能得到不少支持。

    “说心里话!”

    杨潮又抓了一把上边。这女人还是在玩心眼。

    米青瞥了杨潮一眼,恨恨道:“什么都瞒不住你!”

    杨潮出头,当然不仅仅是政绩,这背后隐藏的东西可深着呢,国人会看到当她遇到危机的时候,杨潮在为她出头,帮她解决目前这个烂摊子,这等于告诉国人,杨潮是她背后的男人。

    有杨潮的背书,杨潮那巨大的威望,足以使那批反对她最激烈的传统势力变成支持者,因为反对她最激烈的传统势力,偏巧就是极力鼓吹杨潮当皇帝的那群人,中国目前最保守,最顽固的老派人物。

    米青第二天就紧急组建应急委员会,任命杨潮为应急大臣,全权负责处理经济危机事宜,杨潮拥有仅次于总统的权力,将有权调动一切官方行政力量。

    而且还专门在国会召开紧急会议,就此进行了一次投票,宣布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这样她这个总统就拥有了毒菜的权力,发布各种重大命令可以不经过国会讨论,以最快的速度推行下去。

    如果没有杨潮出现,米青的威望显然无法让国会在和平时期给她这个权力,但现在不一样了,她明确的说明,要这个权力,就是为了应对目前出现的经济危机,她需要权力来解决一系列麻烦,需要权力来支持为应急委员会。

    此时无论是被经济危机牵连的那群资本家议员,还是有忧国忧民意识的地方名望之士,都无比欢迎杨潮出山解决目前的难题,在大家看来,现在这种市场萧条,百业凋敝的情况,只有杨潮能解决,其他人,包括他们这些议员,大家都不太懂这个东西。

    所以他们是抱着欢欣鼓舞的心态,给与了米青毒菜权力,允许国家进入紧急状态。

    这个消息传出去后,果然就像杨潮说的那样,他就是信心,市场立刻出现了反应,上海股市开盘就大涨,而且是普涨,尤其是经济危机中跌的最惨的重工业股票,涨幅最高。

    这不足为奇,因为就连市场上卖菜的菜贩子都张口闭口,杨大总统回来了,日子就要好过了云云,金融市场不可能没有反应。

    说到底还是杨潮当初执政中带起来的繁荣让大家印象太深刻了,尤其是战争期间,那时候大家感觉钱太好赚了。虽然米青任期内也繁荣了一把,可大家总觉得功劳是杨潮的,是杨潮奠定的基础。

    现在杨潮回来了,他们希望当初的繁荣也能回来。

    米青任命杨潮为应急大臣的消息传出去后,记者们如同闻到血腥的秃鹰一样,立刻就奔赴北京,想要采访杨潮,想要知道杨潮要怎么出现现在市场萧条的景象。

    但是他们没有见到杨潮,天天守在颐和园外也没用,因为杨潮根本不在这里,杨潮去了哪里呢?

    山东!(。)

第三百七十九节 摆好位置() 
杨潮赶在记者之前,离开了北京,一路南下到了山东,到了东营市。

    现在东营也成了市,不过不是上海那种自由市,她还没有那么大的自由,当然也有一定的自由,这是新的建制规划,人口500万理论上就可以开府了,山东除了济南府,其他府都未必有这么多人。

    但是对于这种人口集中地城镇,杨潮建议称为市,直属省府管辖,脱离了登莱青胶道。成为省府直属之后,东营市获得的新的权力是税收能够多分一份了,不用经过省府和道台两层剥皮。

    有钱好办事,这几年他们也终于适应了超级城市的城市病,持续增加警力之下,社会秩序改善了许多,已经没有过去那么高的发案率了。这里的基础设施也完全上了一个台阶,不单单是税收增加后投入的增加,还有借贷,税收增加意味着信用增加,东营市发行的债券利息更低,融资更容易了。

    在前两年经济景气的时候,东营市政府大力举债,先后投入了上亿两资金,在杨潮的规划思想下,将东营基础设施整个翻新了一遍。

    过去的东营杂乱无章,猛然暴增的工厂数量,让居民区、商业区和工业区混杂在一起,加上地处近海,经常是污水横流。

    现在则规划出了清晰的工业区、商业区和居民区。

    东营沿着渤海湾形成一条弧形城市,长50多公里,宽则只有13公里;距离海岸最近的是连片的工业区,商业区紧邻工业区,距离大海最远的则是居民区。这样的布局曾经引起过争议,有人说居民区应该位于中央,这样无论是去工业区工作,还是去商业区消费都更方便,但也有的说工业也离不开商业,将商业区居中。一面可以为工业服务,一面则为居民服务。

    最后还是杨潮拍板决定的,将居民区放在距离大海最远的地方,这是出于安全考虑。毕竟大海的脾气可不是那么好的,万一有个台风什么的,人的安全是第一要保证的。

    当然这只是规划而已,不是说商业区就没有居民住宅,工业区就没有商业市场。工业区甚至都还有工人宿舍呢,规划只是相对的,只是划定工业区、商业区和居住区,并且给与税收方面的优惠,同时针对不同的功能,政府大力兴建不同的基础设施罢了。

    其中对居民区最为宽松,对工业区最为强制,新建工厂必须放在工业区,居民和商业倒是可以在三地自由经营;政策导向也就够了,这让工业用地变得紧张。工厂的扩建自然就把居民住宅给挤走了。

    规划完成后,绵长的50多公里弧形城市,被划分为5个区,每个区都有一条主干道,从居民区一直通向工业区,纵向贯穿整个城市,这条主干道建设的极其霸气,路面宽度达一百米,有八个车道和两个人行道。

    八个车道上,来去各四排整齐的有轨电车。全都是西门子制造的加长车辆,高峰期足足可以轻松满足五百万人上下班,因为这条干道一开始就是按照一千万人规模设计的。

    纵向五条这样的以公共电车为核心的干道,横向还有三条同样的干道。一条沿着海岸线在工业区穿梭而过,一条在工业区跟商业区之间,一条则在商业区跟居住区之间。

    纵5横3,八条主干道,构成了东营市目前的交通网络,辅助以上百条带有电车的街区。让东营的交通已经成了一个景观,也成了一个成功案例,中国许多城市都来这里取过经,甚至日本人都来这里进行过研究。

    “人不能再多了,该限制限制了!”

    东营现在500万人,这还是因为经济危机,导致很多下岗失业的工人回了乡下,很多来此经商的商人关门歇业所致,危机前这里的人口已经快到600万了。

    东营市长方维生连连称是,但是语气可不是很诚恳。

    这个市长可不是本地人,他是发昌机器厂老板方举赞的侄儿,老迈的方举赞还没有死,但是已经经营不了生意了,于是将本家许多子侄都提拔到了经理位置,方维生前些年做厂长积累下了足够的人脉,这两年将工厂放手交给了二号鼓动孙英德从法国留过学的孙子,然后从政了。

    既然从政,那么东营市人口的多少,就意味着他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