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齐柏林死了,也只有则三人在这里料理后事,青岛的德国官方人员,全都去火车站接杨潮去了。
当然也不仅仅是这三人记得齐柏林。青岛的许多德国侨民对齐柏林还是很尊敬的,只是他们三人帮忙料理后事而已,其他人来缅怀一下,瞻仰一下遗容就会离开。
杨潮很低调。穿着黑色的西装,带着礼帽,手里拿着一捧白色菊花,跟着其他宾客,慢慢的走进齐柏林的棺椁前。看到这个安静的老人,轻轻的将花放在他的棺材旁边,紧接着就慢慢走过。
由于战争,齐柏林的家人并没有在中国,他也不允许儿子、孙子拒绝国家义务,儿子在德国政府工作,孙子则去前线打仗了,所以他身边连一个家人都没有。
让杨潮想说节哀都找不到人。
瞻仰完遗容,杨潮悄悄走到了索登身旁。
“杨大人,感谢您能来看望伯爵。”
索登礼貌性的表达感谢。
杨潮道:“伯爵有什么遗言吗?”
索登道:“伯爵希望德国胜利。”
杨潮点点头。齐柏林临死的时候,想的还是国家,这就是德国容克。
“希望伯爵能够如愿。”
杨潮叹道。
他不由深思起来,成功的国家和失败的国家的区别,现在德国的核心力量显然是容克,这是一个地主贵族集团,脱胎于过去的骑士团,显然是封建贵族。
可是他们很好的适应了工业化时代,在国家的鼓励下,以增强国力为目标。他们投身现代化建设,把目标主要集中在重工业,他们统治了德国的方方面面,从金融集团到工业集团。都是这样的容克组成。
英国贵族也是这样,英国的贵族虽然也热衷在乡下建庄园,但是也积极的投身工业化建设,他们也很好的继承了传统道德文化,又发展了现代化产业,他们成功的转身从旧时代进入了新时代。同时将他们的国家从容的带到了现代。
同样的例子还有日本,日本人也成功的将武士阶层转化为了推动现代化建设的力量,不提伊藤博文、山县有朋那些高层是武士阶层出身,就是一大批现代工业的参与者,也都是武士出身,比如三菱集团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是旧武士出身,虽然已经落魄,但是借着旧身份在明治维新前已经担任了下层官吏。三井虽然不是武士集团,却一直是依附武士阶层的商人集团。川崎家族是老派贵族。
可以说日本几乎所有的重要企业,都是脱胎于武士阶层,或者依附于武士阶层的,他们在革新的过程中,旧的势力集团并没有被清楚,而是成功的转身,所以他们的革新很平稳。就连美国都是华盛顿、富兰克林这样的绅士阶层建立的,并且政治始终掌握在绅士阶层中。
反观通过革命打到旧集团的国家,俄国就不说了,即便是最成功的法国,也经历过了几十年的动荡期,失去了跟英国人争霸海洋的时代,后来又失去了大陆的霸权,将波旁王朝时代奠定的霸权彻底的失去了。
英国人的贵族精神,德国的容克精神,日本的武士精神,美国的绅士精神,这些都转化成为现代社会的国家精神,让他们的文化拥有一个深刻的内核,而中国人抛弃了传统文化,乡村缙绅作为一个阶层消失了,城市疯狂膨胀中也没有核心文化,到处充斥着西方的文化符号,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文明国家,失去了自己的文化内核,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剧。
但最关键的是,一个没有自己内核的文明,全部嫁接别人的东西,这样的国家真的有前途吗?后世的舆论界充斥着各种匪夷所思的声音,各种口必称欧美如何如何的人,仅仅是崇洋媚外吗?
杨潮觉得是因为文化中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内核,所以导致很多人的思想混乱,被别的文化渗透了。
没有自己的精神内核,没有自己的思想支撑,谈论国家的崛起,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没有核心精神,中国有没有道德精英?
有,那群士大夫,看起来好似落后了时代的士大夫,要被打倒的腐朽文化阶层。
但是有家国情怀的士大夫阶层,真的落伍了,腐朽了吗?
他们只是没有跟上现代的脚步,让这些人转身,就等于让国家转身,就好像英国贵族成为工业贵族,德国容克变成工业容克一样。
让中国的士大夫变成工业的士大夫,现代的士大夫,保留住中国的文化内核和国家精神走向现代!(。)
第三百二十二节 培养世界的士大夫()
齐柏林的死让杨潮很触动,就想到了一些事情,想明白了一些事情。
其实中国的士大夫已经在转身,而且步子比普通人大的多。只是后世的他们在权力争斗中失败了,所以他们就被批判为落后的腐朽的,他们所代表的文化也转身失败了,就成了落后的腐朽的了。
无论怎么看,炮哥那群人过去不是,现代不是,未来也不会是国家的精英,没有一个国家是靠着iu氓建立,靠着iu氓统治的。
相比炮哥的帮会份子,杨潮更看好张謇这样的人物,在实业救国的旗帜下,无数士大夫继承前仆后继投身实业,而当炮哥那群人掌权后,这些士大夫阶层转化来的民族资本家会被一个个挤死,张家傲猪掌的中国银行,竟然会被宋子文主持的中央银行给挤兑,一个国家的央行不保护本国的银行业,竟然要通过挤兑等办法让他们破产,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控制金融业。
好在现在这一切悲剧都被杨潮扭转了,不提山东等地的工业,单单是江南一带的资本家现在也是以万计算的,这些资本家有的是白手起家的人物,有的是当地的大家族投资工业,还有张謇这样的士大夫转变的,可以说是下层劳动者和乡下缙绅以及读书出身的士大夫共同组成的。
扶持这样的阶层强大,就像英国和德国那样,贵族和容克成功转身,就等于国家成功转身,平稳、安定的转身。
但杨潮做的还有些不够,国力飞速崛起的过程中,一大批新生代力量洋化过重,太过激进,出现大批否定传统文化,而不是批判的接受改造,包括鲁迅那一大批留洋人员,太过崇拜国外思想。见传统批判的一无是处,将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被评为虚伪的道德,崇尚利益的西方实现则被推崇的至高无上,道德沦丧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反而是西方人在工业化的冲击下,慢慢的小心守住了自己的传统,在后世可以站在道德的高度批评中国人。
不能简单的否认这些新派人物的道德,只是他们处在一个中西文化大对撞的时代,迷失了自己而已。
迷失的结果就是这些人的道德在当时不被接受和认同。在后世也无法被认同,鲁迅跟自己的学生怎么也不能说是复合完美道德的,后世那个教授如果跟自己的女学生有染,等着被全民批判吧,因为后世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的文化自豪感开始恢复,传统也恢复了一些。
陈du秀逛ji院跟大学里的学生争抢y姐,结果被开除。胡适不肯跟自己乡下包办的太太离婚,独秀拍着桌子大骂他不敢反抗旧式婚姻。他可曾想到乡下的女人没有了男人又该如何生存,他们何辜?梁实秋等一大批人就是打着反抗腐朽的文化的幌子。抛弃妻子找新派女人。
这些人眼里全没有对被他们抛弃的乡下女人的同情,他们背弃了旧的道德,却又没有建立新的道德,所以完全没有道德,这是一个悲剧,时代的悲剧,历史的悲剧。
“培养中国的士大夫!”
就在齐柏林治丧期间。
杨潮就开始将自己的思想提了出来。
培养中国的士大夫,重新将“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威勇严”等美德提起来,对知识界混乱的道德观念宣战,重塑国家和民族的道德标准。
“培养一带士大夫。是中国之幸;不但要培养出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我们未来的目标是培养世界的士大夫,那是世界之幸。”
好吧,培养中国的士大夫。是让中国的传统权力阶层顺利转身,适应新的时代。培养世界的士大夫,那就是要文化扩张了,是要输出价值观、世界观了。
将中国精英阶层的那种家国情怀,那种为国为民的理想和报复,向全世界推广。西方人也许很难接受,但是东方国家却很容易接受,朝鲜人、日本人、越南人和琉球人,这些早就被儒家时代就开拓出来的东方文化殖民地接受起来没有任何阻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