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然我也来一发?”
杨潮心中暗道。
很快全国各地的报纸纷纷刊登了一条大消息,杨潮因为在救灾中感染风寒,卧床不起,不能处理事务了。
社会各界纷纷发来慰问,江南工商业团体,两江总督衙门,还有各国公使、烟台领事,全都发来了慰问电报。
杨潮然后以同样的理由,给朝廷上折子,告诉朝廷自己伤寒严重,恐怕无法担任协理大臣的重任,请求朝廷另选贤能。
杨潮是真的不想走,山东工业发展才开始,第一批引入的德资工业才修建了一年,绝大多数工厂都还没有开工生产,这时候让杨潮走,他哪里会愿意,他早就告诉了康梁,三年之内自己就会给朝廷一份答卷,这伙人连三年都等不了。
皇族内阁的事情,也很快天下皆知,结果各地督抚都在上折子反对,直隶的杨士骧,两广的张人骏,连湖广总督赵尔巽和两江总督端方这两个旗人都表示反对。
沸沸扬扬了两月,载沣才下了一道废除新内阁一切扔依旧例的圣旨。
但是这一次的斗争,却起了一个很坏的效果,首先是让天下人看到了,皇权十分衰微,竟然到了被天下督抚驳回圣旨的情况,也让天下人看到,还是人家洋务派实力强大。
其实端方和赵尔巽这些人,虽然都是旗人,但是大多数都是洋务派,无论旗、汉,顽固派进一步的衰微,就跟他们守旧的皇权一样,正慢慢被架空。
但让天下督抚十有**都反对的原因,还有一个,新内阁出台后,各地督抚没有在直接向皇帝上奏的权力,而统一归内阁管理,这让倾向于皇权的督抚感觉到,似乎他们被康梁集团给排除出了权力核心之外,甚至他们认为皇帝是被蒙蔽了,如此一来康有为不是把持了朝政吗,所以大多数旗人督抚才会反对。
从根本上来讲,还是因为康有为想集中权力,而地方督抚不愿意看到权力集中。或者不愿意看到权力被康有为集中。
“康保皇该哭了啊!”
杨潮在收到朝廷撤销旨意的电报后,不由感叹起来,当年在光绪的时候,康有为他们用皇权强行推行变法。当时他们天真的以为,光绪的皇帝名义可以抵消慈禧经营起来的权力网,现在则傻乎乎的以为皇权能够撼动张之洞这些实力派。
“载沣也该哭了啊,虽然他自己心里清楚,大权早就旁落了。现在被直接解开来展现在所有人面前,这还有脸吗?”
杨潮想到载沣因让天下人都看到他虚弱样子而悔恨交加的表情,心里并没有多少痛快,反而立刻想到了一个严重的事情:
“康梁又要倒台了!”
出了这种类似于逼宫的事情,康有为的政治前途这次恐怕要真的完了。
首先他怂恿皇帝通过圣旨来处理事务,甚至直接拿下了张之洞的内阁总理之位,洋务派肯定不会放过他,因为他这是坏了规矩了。
其次载沣之所以发这封圣旨,恐怕也是被康有为忽悠的,康有为弄不好严重的夸大了他的实力。跟载沣表示过他已经说通了绝大多数官员,否则载沣的犹豫性格是不可能玩这么强硬的手段。
果然,载沣的圣旨下达十天后,就又有新的变故,康有为被罢免,梁启超被罢免,康梁集团昙花一现,转瞬就倒台了。
而且经此一闹,洋务派大权独揽,张之洞的地位更加稳固。而载沣越发的势弱,臣强主弱之局大白于天下。
幸好载沣遇到的是张之洞这个老人,如果遇到的是袁世凯,怕是会被吃的骨头渣子都不剩的。
不过既然一派掌权也好。毕竟这几年洋务派还是做了不少事情的,尤其是张之洞一当了总理大臣,立刻就上《奏定学堂章程》,经过程序通过后,全国各地都开始大办新式学堂,尽管很多省份做的不是那么好。但两江、湖广和两广这些经济重地,人口大省,且又是洋务派的传统地盘做的还是不错的,当然派送了数万名旅日留学生一事,不是那么漂亮。
到如今七八年过去了,仅仅是山东一地,初等学堂数量就超过了八百多所,其中五百所是杨潮这两年建立的,中等学堂两百所,其中一百五十所是杨潮办的,高等学堂三十所,其中二十所是杨潮办的。
山东一直是一个穷省,虽然经过杨潮努力,势头开始转变,但是底子在哪里,其实还是比不上湖广、两江这样基础好的地方,湖广小学堂数量超过了一千,两江更是达到了一千八百多冠绝全国。
全国超过万所小学堂,入学人数达到两百多万,这个成绩还是很客观的,虽然比不上日本人办教育的速度,但总比炮哥推翻清廷后,开启长达三十年的内乱要好。
尽量维持这种局面,一步一步磨出一个工业基础,等一战发了战争财后,也基本完成初步工业化了,那时候要资本有资本,有人才有人才,哪怕就是发生了内乱,恢复起来也更有底气不是。
一群穷光蛋杀来沙去,是杀不出钞票来的。
因此杨潮是最欢迎这种情况的,立刻致电朝廷,表示自己的病好了,可以开始工作了,第一个工作计划是,打算去一趟欧洲,继续招商引资。
杨潮在电报中,详细将山东一年多来的工业发展向张之洞做了一个汇报,告诉张之洞,山东建立了电力、化工、钢铁等五十多座大型工厂,投资额达六千万两白银,以及近十座纺纱、纺织厂,销售收入达到一千万两,预期三年后所有工厂投产后可以创造两亿以上的产出,缴纳税收两千万两。
而杨潮这次去欧洲,将催促洋人落实后续合作,旅行合同,同时进行一次更大规模的招商活动。
上架了,求订阅,一周五更!!!(。)
第一百五十六节 挤兑()
张之洞比较开明,杨潮汇报中的许多工业,他听都没有听过,比如从石油、煤炭里练药和燃料的化工,他就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让张之洞知道,单凭中国的力量,想要办这些事真的是不可能,只能引入洋人技术,在杨潮面前,他总是觉得自己老了,跟不上时代了。
所以张之洞最后还是批准了杨潮的计划,只是叮嘱杨潮,一定不要有辱国体,不能丧失国权云云。
得到张之洞的支持后,杨潮就开始准备,本打算年前就走,可是突然上海发生了变故,耽误了他的行程。
“谢总董到底怎么回事?”
上海外滩,一条繁华的大街上,一个不是很起眼的单层石质建筑,小小的门脸,挂着杨子工业银行的招牌。
这本是一家洋人的别墅,花了十万两银子买下来,就成了杨子银行的总部。
负责的正是谢冠辉。
不过此时谢冠辉苦着脸站在杨潮面前,唉声叹气,因为银行前排了一条长长的长龙,全都是来银行兑换黄金的客户。
“我们的金元券发了五十万两,本来我们是有足够的储备金的;但是这次救灾中,我们跟美国人完成三十万两黄金的交割,可谁想到,昨天开始,就有人拿着我们的金票来兑金,老百姓不明所以竟然也跟着来挤兑。现在都在传,我们杨子工业化银行把金子都送到了美国去了,我们的金票一文不值。”
杨子银行有两种银行券,一种是银两券,一种是金元券,银两券对应的自然是白银,而金元券对应的在是黄金,一元金元券的含金量定为一克。
杨潮最初的目的,是用来跟洋人银行竞争的,将洋人把持的外贸进出口汇兑业务拿过来,让中国参与进出口贸易的商人。将金银之间的汇兑交给杨子银行。
谢冠辉做的是不错的,他在上海有庞大的关系网,很多钱庄、票号都还买他的账,愿意走杨子银行来进行汇兑。
杨潮此前就攒下了十来吨黄金。也就是五十万两,都给了谢冠辉运作,这次跟美国人的粮食交割,杨潮当然也要走杨子银行了,可谁知道一时抽走太多黄金。却被人给利用了。
这显然是有人在恶意攻击。
“知道是谁在后面使坏吗?”
杨潮问道。
谢冠辉道:“来挤兑的大户,就是我们平常的一些大客户。”
“谁是带头的?”
见到谢冠辉吞吞吐吐,杨潮厉声问道,他知道谢冠辉有苦衷,这些人都是他的老朋友,老客户,实在是不想伤了和气。
“通惠银号。”
谢冠辉叹道。
这是上海大亨虞洽卿的银号,虞洽卿背后则是洋人银行团,表面上他是德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