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维持俄国在法国金融市场上的信用,才是法国政府最急迫要解决的,根本就没有顾得上国内几家钢铁企业的利益。
杨潮跟华俄道胜银行签订转让合同后很久,法国人都没有跳出来说事。
于是杨潮让詹天佑派人去测量考察一下线路,在确定好的线路上,杨潮不打算让法国人玩猫腻,如果最后他们表示不改线修不了,杨潮正好有机会接触合同。
铁路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的意义,怎么强调都不过分,日本人将他们维新历史分为两部分,1882年后为新阶段,就是因为这以后他们的铁路发展速度大大提高,让他们迈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杨潮其实也一直把铁路当做最重要的事情来做,支持詹天佑就是例子,而詹天佑他们也算争气,修铁路不用说了,运营上也走入了正规,起码在效率上,不比德国人差。
去年杨潮通过烟台的英国洋行,跟英国上海公使进行沟通,这个上海公使正是在焦作挖煤的英国福公司的总董,跟他福公司达成了铁路专营协议,杨潮给与他们两成的优惠价格,承运他们所有的煤炭,但是福公司也必须保证将煤炭送到济南来。
福公司本来是有胶济铁路作为选择的,但是出于英德两国的竞争,所以他们一直在计划从焦作把煤炭通过运河送到天津出口的,但是这时代的天津条件可比不上烟台,烟台才是北方第一大港。
而且天津冬天就封冻,烟台可是不冻港,英国人总不能冬天不用煤,所以这个合作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第一压制了德国人的胶济铁路,也就压制了青岛港,间接支持了英国有大量利益的烟台发展;第二英国人公司得到了运费优惠,还得到了更有保证的运输通道。
有了英国福公司的煤炭供应,烟济铁路的运输货物来源有了保障,终于在年底前第一次实现了盈利。
但是跟铁路盈利相比,杨潮后续的,才是大手笔,第一取得了到郑州的铁路修筑权,第二也取得了粤汉铁路的修筑权,现在得到正太铁路修筑权,杨潮手里的铁路里程,有望达到三千公里,占有中过铁路里程的三分之一。
但是杨潮还不满足,他向朝廷提出建议,愿意承担归还比利时修建的卢汉铁路贷款,然后取得卢汉铁路三十年的运营权,也就是从比利时人手里收回运营权。
这样杨潮就能将卢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连为一体,只要在长江上修一座大桥,就能从北京直接到广州。而且卢汉铁路可以将山东的铁路和河南的铁路连成一个十字铁路网。
但是因为正太铁路的事情,杨潮似乎真的得罪了盛宣怀,盛宣怀强烈反对此事。
这没有办法,这就是官场,很容易得罪人。
而且杨潮以为,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因为盛宣怀是通过洋务运动发家的,是朝廷公认的办洋务第一人,就算是李鸿章、张之洞等人,也都是通过盛宣怀才办成事情的。
可是杨潮突然冒起,短短几年,就抢光了盛宣怀的风光。
但这还不是主要的问题,最主要的问题是,盛宣怀是邮船部长,中国的铁路事务都是归他管的,杨潮通过烟济铁路的扩张,一下子打造一个铁路网,那么到底谁管谁啊,也就是说根本上还是权力之争。
第九十七节 游击战争()
第九十七节游击战争
十二月中旬,杨潮连续用了十五天时间,运送了两万俄军进入旅顺。
俄国人被人骂做灰色牲口,他们还真的是很能吃苦,杨潮每一趟飞艇出发,他们硬生生能挤入八百人,几乎是满载运行。
奉天(沈阳)到旅顺大概四百公里的样子,经过几次试飞之后,杨潮已经摸清了飞艇的原理,将齐柏林那种直接将发动机挂在外壳下面吊着的钢索上的方式,改成了放在外壳上,这样整体性更好,可以换装更大的发动机。
改进后飞艇时速达到一百五十公里,来回一趟五个多小时,每夜最多能发两趟,运送一千六百人,十五天也是极限了。
就这样,在日本人不知不觉中,俄国人加强了旅顺的兵力。
“吴兄,你终于回来了。你回来了,我就可以开始上课了。”
就在十二月底,吴佩孚回来了。
杨潮暂时中断俄国人的后续物资运输,立刻赶回山东来跟吴佩孚商议大事。
杨潮要给吴佩孚他们上课。
什么课?
游击战争!
“没有什么秘密,就是保存实力,消灭敌人。”
“第一,保存实力的优先级比消灭敌人要高。可以采取一切合法的,非法的手段,偷袭、埋伏、放火、投毒,只要打击俄国人、日本人。记住我们没有朋友,他们都是敌人。”
“第二,拉拢一切能够拉拢的力量,不管是土匪也好,团练也罢,只要他们打洋人,就是我们的朋友,可以暂时结成同盟。给他们钱,给他们枪,甚至封官许愿。”
杨潮没有节操的话,不但把吴佩孚惊呆了,就是黑牛他们这群大老粗都感到脸红。
杨潮等到吴佩孚回来,这才把所有士兵,包括马豁瓦都叫道一起,要给他们进行一个短期的培训。
杨潮接着道:“我会秘密送你们去东北。我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能活着回来。现在我要传授你们一些秘诀,称为游击战理论。所谓: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进我退,敌退我追。总结出来,就是以运动战的方式,不跟敌人争夺任何固定城池据点,立足深山隐藏。根本目的是,打击敌人,保存实力,又以保存实力为重,因为你们在东北的存在,就是对敌人最大的打击。而且也是一种意义,一种中国武力存在的宣示。”
“但是我让你们去东北的目的,你们知道吗?”
当然没人知道了,现在东北乱成一团,俄国人、日本人,土匪马贼,清军,这时候去东北,还将日本人和俄国人都当做敌人,这谁能想到有什么目的啊。
“吴兄你说说。”
吴佩孚摇摇头。
杨潮又道:“我送你去德国干什么去了?”
吴佩孚道:“上军校,学习军事技能。”
杨潮道:“没错,上军校,但是不仅仅是学习技能,上军校的目的如果仅仅是学习一门技能,那格局就太小了。让你上军校的目的,是让你学习战争。你现在明白我让你回来的原因了吧。”
吴佩孚皱眉:“学习战争?”
杨潮道:“没错,学习战争,任何军校都比不上真正的战争能锻炼人。战争才是最好的军事学校,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才是最好的学习方法。”
吴佩孚听完点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记住一点,潜伏、偷袭、暗杀、投毒、放火等等一切手段,只要能杀敌,就都值得学习。”
“还有,保住性命。”
千叮咛万嘱咐,让这些人把自己的话记熟了,然后带他们登上了开往奉天的飞艇。
不过饶了一圈将这些人放到了俄军背后,放在了奉天以北的铁岭山区。
这群人就等于是被杨潮散养了,他们将凭借自己的本事,在俄日战争中活下去,然后招降纳叛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一只可能不靠谱,但是看起来能吓唬人的军队。
接着杨潮继续给俄军运送物资,主要是粮食、蔬菜,都是东北出产的小麦和大白菜。
由于运输压力,俄军在东北的粮食补给,九成以上是就地征调的,说不好听点,就是从东北老百姓手里抢来的。
这让杨潮很不痛快,但是却依然帮他们送到旅顺。
让人费解的是,日本人大张旗鼓的在国内动员新的兵力,也确实派了许多士兵去了旅顺,可是攻击行动却一直没有开始,失去了重炮后,他们那些山炮可不敢张扬,因为俄国人的重炮一直都比日本人多得多,他们把太平洋舰队的舰炮都拆下来当岸基大炮使用,这可是重炮中的重炮,口径三百以上的比比皆是。
日本人的山炮敢暴露目标,必然被无情的打击。
所以日本人没有行动的原因,只能是没有大炮,同时继续加强兵力,要用兵力优势,压倒俄国人。
同时,虽然补充了一部分兵力,但是康特拉琴柯也没有发动反击,因为他手下的士兵也确实太疲惫了,补充的两万人,虽然让兵力将近六万人,他也只是加固了现有阵地,不打算向人数超过十五万的日军反击。
杨潮认为俄国人的选择也是稳妥的,守住就好,等待第二舰队到来,然后跟日本人争制海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