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国崛起1900-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人性格中有一种浪漫,当激情来的时候,可以不惜一切的牺牲和奉献,可是一旦激情退去,对国家失望的时候,又会变得极端的自私自利,甚至自卑。

    所以杨潮今天突然加紧了对这些士兵的训练,要在日本和俄国分出胜负之前,将中国的利益打出来。

    单靠自己一个人肯定不行,自己手下就大猫小猫两三只,最强的力量还是袁世凯手里的几万北洋军。

    “送他两百挺机枪!”

    杨潮暗自想着,必须拉拢袁世凯,关键时刻能说服袁世凯跟自己一起行动才能成事。

    失去了这次机会,在想稍减身上的压力,就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

    “小张,记下了吗?”

    “记下了!”

    一个文质彬彬带着一副近视眼镜的青年回答道。

    他是电报员,是梁金荣等人从天津电报局挖来的,不过本人是上海人。

    他叫做张念,是一个文质彬彬的孩子,今年才十五岁。

    梁金荣挖了很多电报局的发报员,因为凡是铁路都需要用到电报,而且杨潮还打算通过铁路来经营一个电报局呢,相信肯定比盛宣怀搞的那种官办电报局挣钱。

    铁路通到哪里,电报线路就拉到哪里,电报业务就开展到哪里。

    同时杨潮也要了一个电报员,把点保险拉到了大石房,算是有了私人电报了。

    “在给谢冠辉发过电报了?”

    杨潮问道。此前他已经让小张给谢冠辉发电报,让他找上海所有的报纸,大量报道烟济铁路运营的消息。再找些人谢谢詹天佑这些人,包括修铁路的工人,尽量写的光辉一些,不要怕夸人。

    还怕谢冠辉放不开,专门叮嘱他不要怕花钱,让他从银行里支十万两银子运作,一定要在烟济铁路正式运营之前,让全中国人都知道这条铁路。

    “大人,已经办妥了,谢先生那里让放心。”

    张念扶了扶眼睛,小声答应道。

    杨潮点点头:“办完事,跟我去大生厂哪里看看,张謇也要投产了。”

    “好的先生。”

    张念,不但是杨潮的私人电报员,还是杨潮的专属秘书,因为他受过比较系统的教育,从小在洋人办的学校上过学,文化程度大概在高中水平,数学几何、物理化学都懂一些。

    经过十三个月的施工,张謇设在东营村附近的大生纱厂二厂完工了。

    张謇的手下经过测绘,最后在大石房往东三里处建了一条绵长十多里的堤坝,一直修到南边的小清河边,用来防止海潮倒流,基本上每年都有两次海水会漫过大石房这里,修了这条堤坝之后,等于将三角洲这一代近万亩土地保护了起来。

    在大石房和东营村之间,张謇圈占了两百多亩土地,盖起了成片的场房,纯粹的场房,而且还建有学校,几百个孩子在里面上学。

    张謇还打算以纱厂为中心,将这一代近万亩土地开垦出来,租给东营村的百姓。

    “状元公,恭喜恭喜。”

    “杨大人,同喜同喜。”

    跟张謇已经很熟悉了,说起话来随意了很多。

    “状元公开工,不打算办个典礼吗?”

    “呵呵,已在筹备了,还没来及通知杨大人,十二月二十九是个好日子!”

    “好,我一定来。”

    张謇的开工仪式定在了年关跟前。

    “杨大人,老朽有一个不情之请。”

    “状元公,请说。”

    “此处荒僻,又无港口码头,老朽打算修码头通烟台。还想修铁路到潍县。码头老夫倒是能修,这铁路吗,就一窍不通了。”

    “铁路交给在下,保证在明年这个时候通车。”

    提前来张謇这里看看,是因为杨潮打算立刻离开,去一趟烟台,因为烟济铁路运营启动仪式也快要到了,詹天佑没有心思挑日子,他准备好之后,就立刻开始运营,就在十二月二十五,也就是三天之后。

    如果有事情耽搁了,杨潮很可能不能来参加张謇的开工仪式,因此提前来打个招呼。

    “杨大人贵人多事。”

    张謇一听,果然有些不高兴。

    杨潮忙道歉:“哎呀,要是状元公这样说,在下就不走了。”

    张謇冷哼道:“不用装了,铁路确实比纱厂重要,这可是中国人自己修的铁路,不但你要去,老夫还要去呢。老夫也想见一见这个詹天佑。”

    杨潮不由有些尴尬,原来张謇早就想到了,而且决定好了,枉费自己还提前来打预防。

    “那状元公就随在下起走吧。在下约了福建会馆的船,今天午时就到。”

    小清河外的水文条件还算不错,后世东营市在这里修建有港口,杨潮还没有修,但是用木桩子和木板搭建了一个简易码头,百吨以下的小船可以停靠。

    张謇笑道:“也好,省的老夫这一把年纪还要来回奔波了。”

    如果不坐船去烟台,张謇就得坐马车沿着莱州湾走一圈了,坐马车确实不如坐船舒服。

    下午坐上龚照清派来的小船,傍晚就踏上了烟台的码头。

    烟台码头依然在忙碌的施工,张謇看的啧啧赞叹。

    “港口码头、铁路、兵工厂,老夫弗如你远矣!”

    张謇不知道想到了什么,竟然有些哀叹的说道。

    “状元公说笑了。办实业,状元公才是前辈啊。”

    张謇叹道:“老夫到底格局小了太多了。吾观你那盐碱开厂,必还有大手笔!”

    杨潮笑了起来,没想到被张謇觉察到了,杨潮确实还有后手,而且还要跟张謇商量呢。

    “杨大人,来了!”

    一群人匆匆赶来码头,竟然是詹天佑等人,杨潮不及多言,跟张謇一道,迎了上去。

第八十八节 运营仪式() 
第八十八节运营仪式

    “詹兄,记者来了多少?”

    跟随詹天佑一起来到福建会馆。

    杨潮立刻问道。

    “来了一百二十三个人,天津的记者三十,上海的有八十二人,广州的九个人,还有两个香港来的。”

    詹天佑是工程师,数据上总是一丝不苟。

    “都安顿好了?住在哪里?”

    “都在顺德饭店。”

    记者们的食宿、路费杨潮全包了,而且还打算给没人发个五十两的红包,大报记者给一百两。

    不过詹天佑这些工程师就住不下了,只能委屈他们借住在福建会馆中。

    “仪式筹办的如何了?”

    “已经妥当。其实不必如此铺张!”

    詹天佑对杨潮要大办开工典礼一事,颇为想不通,为了这次开工典礼,就花去了二十多万两银子,这完全没有必要。

    杨潮笑道:“你不懂,这条路不是一般的铁路。我早就说过,他是一条争气路。值此列强欺辱,国家沦丧之时,我中国人太需要提一口气了。”

    “不过说到底,铁路也是产业,日后的运营才是重点。你们应该能应付了吧。”

    对于这些表面工作,杨潮认为很重要,但是核心的实际却更重要。

    詹天佑道:“大人放心,吾等已然办妥,决不让洋人看笑话。”

    其实六月份铁路已经竣工,当时詹天佑将施工队伍分为四队同时施工,速度奇快,比胶济铁路更先到济南,应该说是赢了德国人一筹,但是德国人十分不服气,其他洋人也纷纷发表意见,质疑中国的铁路质量,质疑中国人的运营能力,说就算修好了,也不会运营管理。

    法国人后来修正太铁路,当收回所有贷款后,依然不肯还给中国,他们的理由就是,中国人管理不了。洋人的这种论调,就好像后世说中国人无法管理好香港一样,是一种深入骨髓的种族主义偏见。

    不过中国的管理能力确实很弱,詹天佑他们这些人其实也没有太多的运营经验,修铁路他们可以,但是运营管理上只能摸索着来了,于是从六月一直到现在,半年时间都在不断的招募工人,培训,试车,进行各种演习。

    现在詹天佑有信心让这条铁路良好的运营下去。

    十五日,顺德饭店大厅之中,张灯结彩,挂着巨大的横幅,上面写着:恭贺烟济铁路顺利开工运营,大吉大利!

    詹天佑等三十几个工程师穿着长衫,掩饰不住一种喜悦,站在横幅下面。

    他们对面则是一个个华洋记着,镁光灯不断的闪亮。

    “现在记者问答时间,各位请坐,有问题请举手。”

    拍完照,杨潮招呼记着和工程师们坐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