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先烈血-第1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人赶到仁安羌并完成攻击准备,第二天拂晓便展开攻击,至中午将宾河北岸的日军肃清。但转而进攻南岸时,遭到日军猛烈阻击。20日拂晓,113团再次向日军发动猛攻。担任主攻的第1营在团长刘放吾的亲自率领下,迅速涉水过河,登上南岸,与日军展开肉搏战。第3营营长张琦奋不顾身,冲在最前面,直至战死。至下午5时,第113团终于击溃日军,攻克整个仁安羌油田区域。趁日军溃逃之际,第113团首先将被俘的英军、美国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00余人救出。接着,掩护英缅第1师和英军第7装甲旅等7000余人向北撤退。

    仁安羌大捷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以来,第一次主动进攻日军取得的重大胜利,给危急中的缅甸战局带来一线生机。英国官方将英军在仁安羌脱险称为“亚洲的敦刻尔克奇迹”,并将4月20日定为“光复仁安羌解救英军日”。

    仁安羌大捷后英印军继续向印度方向撤退,中国军队为其殿后。侵缅日军如潮水般反扑过来,在撤退过程中,中国远征军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遭到极其惨重的损失。

    1942年5月8日,电台传来日军占领密支那的消息,中国远征军撤回国内的退路被切断。此刻远征军只有两个选择,一是从人迹罕至的野人山原始森林撤退回国,二是跟随英军撤回印度。

    中国远征军第5军军长杜聿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一条路。两个半月中,第5军主力穿越纵深达200多公里的野人山区,历尽艰险,损失惨重。第5军是中国远征军第一路的主力部队,入缅时全军3个师和军直属队共4。2万余人,在战斗中伤亡7300人,而撤退途中伤亡达1。47万人。撤离缅甸后,全军仅剩2万人。

    1942年7月,昆明志舟体育场,上万民众在此举行隆重的公祭。公祭的英雄就是中国远征军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在野人山地区撤退途中,戴安澜身负重伤,躺在担架上坚持指挥部队行动达10天后壮烈牺牲。1943年4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西全州香山寺为戴安澜将军举行了全国性的悼念大会。

    1942年,对于中国远征军而言,浴血奋战却壮志未酬,对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而言,则是一个传奇。这一年,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军队在异国他乡是如何不屈不挠地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中国以巨大的牺牲直接支援周边国家的抗日斗争,鼓舞了中外抗日军民的斗志。中国远征军首次出征缅甸虽以失败告终,但他们以血肉之躯换来的经验教训,为后来的缅北、滇西大反攻,为英美盟军在亚太地区的反攻作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人民网

第两百二十二章支援英国佬?() 
第两百二十二章支援英国佬?

    自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以来,东线始终是远征军防线的薄弱环节。英方将第6军第93师光景东。第19师放至于猛畔,暂55师于罗衣考,军直属队位于雷列姆,兵力极端分散。

    且第六军主力三个师均成为守备部队,机动性受到严重限制。同古保卫战之后,远征军集结主力准备平满纳会战。无论是杜聿明、林蔚、还是史迪城。罗卓英在部署平满纳会战时,均未注意到同古失守后,至毛奇的公路已门户洞开,从而忽视加强东线防务,切实保障中路主力左翼安全,防止敌军向我深远后方突进的重要性,认为日军不可能穿越厚厚的雨林。

    4 月初,东线只有暂55师以营、连为单位分散配置在毛奇保拉克、南帕、罗衣考、棠吉、他希、黑河等地,兵力高度分散,防卫极端薄弱,难以抵挡日军的突袭。

    而日军为尽快夺取腊戌,截断中国远征军的退路,将3 月下旬增援的第56师团投入东线,沿同古一毛奇公路突进。

    4 月6 日,日军先头部队即攻占毛奇。4 月8 日,第6军军长甘丽初令暂55师第1、2团集中于罗衣考;第3团主力在棠吉、杂泽构筑工事,留一营驻守卫黑河飞机场。日军一面整修公路桥梁,一面增兵。

    于10 日再大举进攻,暂55师第1团各营在毛奇附近分散作战损失很大,11日后撤至保拉克一带。暂55师师长陈勉吾为稳定军心,于12日将师部推进到罗衣考,督促第2、3 团在罗衣考以南约32公里的高地之线占领阵地。第6军指挥所随后也推进到罗衣考。

    并令第49 师第146团取捷径赶赴罗衣考以北占领预备阵地。日军第56师团也在这几天集结主力。补充粮弹,于15,16 日分两路向暂55师阵地两翼攻击前进。至18 日,敌军已推进到罗衣考以南高地之线。

    暂55师各部分散投入战斗,被敌军各个击破。所在各处阵地均未能挡住敌军。

    第5 军配属的3辆装甲车也在混战中被击毁。部队陷于混乱,军、师间一再失去联络。4 月20 日。敌军攻占罗衣考。中国远征军在东线防务的薄弱至此已暴露无遗。

    史迪威、罗卓英到了4 月18 日下令放弃平满纳会战,同时又仓促决定准备曼德勒会战。当时参谋团团长林蔚提出两种意见:“1、贯彻平满纳会战,努力击破敌之一路。以解除我之危局:2、彻底脱出敌之包围圈,:举退守受德勒之东北。再增调兵力,里新部署作战。”但史迪威、罗卓英并术接受上述意见而是下令部队退守平满纳以北、曼德勒以南的敏铁拉、敏扬线、准备曼德勒会战。

    命令对各部队的部署是:“第5 军主力应先向敏铁拉、瓢背间逐次集结并以一部于平满纳附近地区行持久抵抗,掩护军主力作战。第66军应集结于曼德勒,并派出一个营至敏建警戒,其新编第38师增授仁安羌之两个团。应逐次向乔克柏当转移,合力迟滞敌人。”

    当天罗卓英专函林蔚,对部署作了详细说明:“令66军刘师(新28师)固守瓦城,先派一部占领敏扬、棠沙、对西南警戒;孙师(新38师)前方两团逐次阻敌,会合于乔克柏当后,以棠沙为后路,节节阻敌前进。令第5 军先抽200 师回占敏铁拉、飘背之线,掩护上力转进,以96师在平满纳坚强抵抗当面之敌,该军以棠吉为后方,准备在敏铁拉、他希一带侧击北犯之敌。”

    史迪威、罗卓英的上述部署,将第5军和第66军主力分散在平满纳至曼德勒间长达300 余公里的公路线上,既不能集中兵力,进攻,也无法建立起坚固的防线。

    杜聿明坚决反对这样分散兵力,被敌人各个击破,提出要么在平满纳打下去,要么集中兵力保全腊戍的两大门户棠吉和眉苗,而不应将精力放在作准备的曼德勒会战。

    罗卓英完全拒绝杜隶明的意见。

    杜律明警告罗卓英:“如果出此决策的话,我不能负责。“

    史迪威反唇相讥说:“中国军队吃饭不打仗吗?”

    杜聿明对这个死对头毫不客气的回敬道:“我吃的是中国饭,而不是吃英国饭。”

    一场骂战开始了,杜律明真想直接把张子文叫过来,毙了这个瞎指挥的美国佬,可惜不能。

    大吵一场之后,杜聿明又一再申述。“即使乔克柏当发现敌人,以新38师掩护英军撤退已可安全无虞,我军应顾全大局,不要前门拒狼,后门入虎,使我远征军一败涂地。”

    史迪威、罗卓英置东线真正的危局于不顾,坚决将中国远征军战力最强的3 个师全部调往西线乔克柏当方面。其理由是;“我如不去,则英军要走。”

    这一错误决策,不但激化了中国远征军主要领导人之间的矛盾,更为严重的是丧失了挽救东线危局的宝贵时间,从而导致日军第56师团击溃了暂55师的薄弱抵抗,连陷毛奇、罗衣考。窥破了东线是中国远征军防务的薄弱环节。

    第15 军司令官饭田判断战局将在棠吉一敏铁拉一线决定,即命令第56 师团向腊戍方面突进,切断中国军队退路第18和第55师团分别进到央米东西地区,然后向曼德勒方向突进,将远征军主力压缩并歼灭在伊洛瓦底江畔。

    第200师先头部队第599团于4月20 日当天开抵乔克柏当后,并未发现敌情,只有英军在新38师掩护下撤退,才明白上了英国佬的当。

    接到消息的戴安澜直接抽翻桌子,想起退守曼德勒的张子文,希望杜律明能快一些掉动他支援东线,保住远征军退路。

    史迪威,罗卓英只好改变决定,令新22师在敏铁拉不动,但仍要第200师续开乔克柏当附近,以一部搜索敌情,以主力等待时机,并支援新38师之行动。

    而日军军于20 日中午11时占领罗衣考,当天下午,罗衣考失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