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先烈血-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还带领几个参谋从眉首赶到瓢背第5军军部督战,杜律明如何会通知史迪威的想法,杜律明当即坚决反对,下令两百师于29 日晚经同古以东突围,沿锡唐河东岸到叶达西归还建制,车辆经毛奇公路归还,主力撒出同古后即将大桥破坏。另令新22师于30 日向南阳车站之敌佯攻牵制敌人。

    戴安澜接到突围命令后。为了确保全师安全撒退,沉着镇定地进行了周密的部署。当时师部与城内的通讯联络已被切断,戴师长派两个通讯员化装为缅民,于29日黄昏入城。将他的亲笔命令交给郑庭笈。命令说:“奉杜军长令,全师向锡唐河东岸撒退,尔后转移到叶达西集中待命。当天夜里。郑庭笈派第599团一个营由锡唐河大桥对敌佯攻,掩护主力渡河。”

    戴安澜与张子文现在大桥边上,看着经历了十多天战火的弟兄们一个个走过去,走不动的被抬着回去,至于已经起不来的只能就在这里了。

第两百一十六 “空”城() 
第两百一十六“空”城

    两人一直站到到了第二天拂晓,大部队终于安全渡河。

    “掩护部队已经就位,请师座撤退。”

    戴安澜忍住眼眶的泪水,

    当天,戴安澜率部队摆脱敌军。到达叶达西东面约6公里的锡唐河上游东岸。日军不知情况,步兵撤退,围住同古空城,在30 日上午以步炮空联合向城内大举进攻,弹如雨下。

    两百师牵制敌人的小部队完成任务后,在敌军狂轰滥炸,步兵尚未冲锋之际乘隙渡河,安全转移。

    8时50分,日军右翼部队的工兵爆破部队从复廊阵地攻入城内同古城失陷。

    日军与从东面攻入的平井搜索联队取得联系,才发现同古已是座空城。因为师在转移时部署周密,指挥有力。连一个伤兵也未丢失,只有伙食担一度走错路失去联络,后来也全部归队。

    同古保卫战虽然是第二战却已经是缅甸防御战期间作战规模最大,坚守时间最长、歼灭日军最多的一次战斗。

    两百师师作为中国远征军的先头部队,千里跃进。深入下缅。

    在仰光已失的不利形势下坚守同古,同兵力和装备都占优势,并拥有制空权的故军苦战12 天加歼敌5000余人。

    掩护了英军的撤退,为中国远征军后续部队的开进部署赢得了时间,最后全师秩序井然地安全转移。

    戴安澜于3 月29日发自同古前线的电报对整个战况有简要的叙述。

    “敌与我接触战始自19 日。迄今已经一旬。当开战之初,只敌军第55一个师团之兵力,至24 日。即发现敌军五十六师闭其骑炮兵团各番号。激战至29 日。我仍固守同古铁路以东之阵地。当交战之初,敌势之猛,向所未有。尤以24 至28日敌机更不断轰炸。掩护其战车纵横驰骋,其炮兵且使用大量毒气弹,昼夜更香向我阵地猛攻。然我军皆预有准备。故敌未得逞。综合战果,在最近6日间,敌军在我阵地前遗尸在5000以上,我军亦多伤亡。”

    这封电报是在撤向瓢背的路上发出的,如果不是怕对不起死去的弟兄,戴安澜怎么也不会发这封电报。

    这封电报是几千弟兄的念想,是几千个家庭的念想,他不得不去做啊。

    两百师师的英勇善战,获得了盟国的同声赞誉,极大地振奋缅甸的士气。

    3月29 日。蒋介石驰电“寅艳奖电”,通令嘉奖戴安澜率两百师师保卫同古的战绩。

    4 月1日,印、缅英军司令书维尔和亚历山大飞抵第5军司令部瓤背,赞扬“同古中国军队英勇善战,并对中国军队在同古掩护英缅第1师安全撒退表示感谢。以英国《泰晤土报》发表文章写道:“同古之命运如何,姑可不论,但被围守军以赛敌众,其英勇作战之经过。

    实使中国军队之光荣薄中增加一些荣光,英方各界对于华军敢死。像以手榴弹消天敌坦克车之壮举。以及华军射击敌人之准确,无不给予赞扬。”

    在美军战史中也记载两百师是缅甸战役中防御最久的那队。后撒时也是全师而退,很有秩字。

    在同古之战中被击毙的日军大佐横田尸身上所遗之日记写道:“南进以来,从未遭遇若是之劲敌。劲敌为谁即头顶青天白日徽之支那军也。”

    侵缅日军司令饭田中将也不得不承认。“当面的敌人是中国军中最优秀的第200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尤其是担任撤退收容的部队直到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虽说是敌人也确实十分英勇。”

    国日军记录更称闻古之战是缅甸战役中最艰苦的一战。

    蒋介石于4月5 日再度入组视察战局,第二天即召见戴安澜间古保卫战经过。甚觉满意,慰勉有加。他吩咐戴安澜加紧整理部队,准备参加平满纳会战。

    会见后,不但共进晚餐,而且安排戴安澜留宿于蒋的卧室隔壁之屋,表示了特殊的嘉勉之意。

    虽然两百师师出色地完成了固守同古的任务,但由于全军未能适时集中主力进行同古会战,既未达到击破当面之敌进而收复

    仰光的预定战略目标。

    又放弃了同古“战路要地,并暴露了同古至毛奇的公路,致使敌军后来得以沿该路向远征军大后方腊戍长驱直人。

    这是远征军指挥者在战略指导上的大失误。因此,同古的失守,是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第…一次重大失利。

    戴安澜总结结古一战的教训说:“同古之失,因我军赶到太晚,该处平原一片,建筑工事极感困难,前线‘缅奸’出投,耗我力量不少,又因英方运输不能配合关系,致本师在同古被围;又无空军配合作战,制空权为敌人获得。致我军未能达成预期之战果。”

    英国军事评论家亦承认:“继甸方面,日军沿伊洛瓦底江推进,可能成为更严重之因素者,即英军之散退已使司古以北华军之侧翼暴露,华军亦必须随之尼退,以免后军被敌切断。”

    不论风雨满城,亦或蒋委员长的嘉勉,在戴安澜的眼中都还不如张子文这一场面南背北的纪念仪式更让他注重。

    张子文罕见的换上一声新军服,配上枪,将皮鞋擦的锃亮。

    “齐步走……”

    青天白日旗从方阵西侧缓缓而出,每个弟兄拖着一个盘子,盘子里是每一个战死弟兄的衣物,大多只是一枚扣子之类的,可在张子文眼中这样便是他的兄弟。

    “入土……”

    当年同样有一个姓戴的将军看着他亲自将一个个弟兄埋入土中,可这一次他只能埋一些衣物。

    戴安澜拿过铁锹,把每一个坟茔之上都填上一锹土,总共十六个坟茔,一共是一千零八十六人。

    张子文等弟兄们都盖上了“被子”才大声说:“弟兄们,一千零八十六个弟兄走了,他们就在缅甸,可我们要将他们的英魂带回故乡,带回那个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

    张子文说完全场寂静,没想到张子文的讲话会如此简短,如此明白。

    戴安澜看了一眼眼眶通红的张子文,往前一步,走到张子文前面,对着游击支队活下来的三千人鞠了个躬。

    “敬礼……”

    三千人齐刷刷的回了个礼。

第两百一十七章 平满纳() 
第两百一十七章平满纳

    人死不能复生,可还是要继续死人。

    早在3 月26 日戴安澜与张子文死战之时,蒋介石就有那么一封电令。

    “侵缅之敌,似有以主力向东吁(即同古)曼德勒进攻之企图。我军目前应以第5军之第200师、新22师及军直属,在东吁、彬文那(即平满纳)间与敌作第一次会战。

    如会战不利,应行持久抵抗,以逐次消耗敌人,务期在此期间,迅速将第66军全部,及第96、暂55 师,集中于曼德勒、杂泽(即塔泽)司地区,为第二二次会战难备完成,以期举击破深入之敌。”

    而杜聿明则认为,远征军既不能适时适地集中主力与敌决战,那末予敌以一定打击之后放弃同古,保持战力,选择另一个有利的时间地点集中去力与敌决战,这是合乎战略战术的。”

    当两百师师于3 月30日成功突围转移后,入缅军参谋团提出第5 军应以一部与敌保持接触。主力在平满纳附近准备会战的意见。

    当晚杜聿明军长令新22师以一营在叶达西占领前进阵地,掩护主力在斯瓦河南北岸构筑逐次抵抗阵地。。目的是以新22师为阻击兵团,利用斯瓦河沿岸狭长地带迟滞敌人,争取时间集中第5军主力于平满纳地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