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锦绣-第1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这些自然也没什么可争的。

    “这个时间,咱们还是找地方吃饭吧。”

    曾毅无奈的开口,道:“现在去吏部那位郎中的府上,估计时间还早。”

    “而且,咱们似乎也不知道吏部那位郎中的府邸在什么地方。”

    “总不能咱们就这么在大街上随意拉人,然后一个个的问过去吧?这弄不好地方没问到,咱们被当成是脑袋不正常了。”

    “还是吃完饭,然后回我府上候着去吧。”

    曾毅继续道:“想必锦衣卫的那位同知,在审问完之后,会把消息告诉咱们的。”

    对于锦衣卫的能耐,曾毅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可是却也十分的高看的。

    在曾毅看来,若是锦衣卫不知道他们的行踪,那才叫奇怪了。

    若是单独他曾毅或者谁的行踪,锦衣卫不知道,这不奇怪,毕竟他曾毅算不得什么,而且锦衣卫人手也是有限的,不是无尽的人手,锦衣卫也不是万能的。

    可是,他身边还有太子,这可就不一样了,就算是锦衣卫的人手在怎么短缺,太子出宫,暗处肯定有锦衣卫的人保护的。

    除非是出现什么特殊的意外情形,但是,一旦出现那种情形,跟丢了的锦衣卫肯定是要受到责罚的。

    而且,曾毅他们这从大兴回来,这行踪可是没有丝毫隐藏的,可以说是大摇大摆的回来的。

    若是如此,锦衣卫还不知道他们的去处,那锦衣卫的情报也就太差劲了。

    而且,这件事,王猛这个锦衣卫的同知既然知道是太子负责,当然,虽然这只是说一说罢了,但是,王猛该知道这里面的规矩的。

    既然说了是让太子负责这个案子,那哪怕是太子不能露面,只能居于幕后,王猛在查清这个案子之后,或者在碰到什么特殊情况的时候,也是要向太子汇报的。

    甚至,太子这个时候其实就等于是幕后指使之人,而王猛这个锦衣卫同知就是听命行事罢了,只不过,太子的命令是大的方向。

    但是,不管如何,只要这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之子的案子问清了,当事人开口了,那王猛肯定是要汇报的。

    尤其是太子在宫禁之前竟然没回宫,而是留在了宫外,这种情况下,王猛若是不赶紧把这个案子的第一消息禀告给朱厚照,那他的脑袋才算是进水了。

    甚至,在曾毅看来,王猛下次在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肯定是会带着那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和其子的供状出现的。

    换句不恰当的话,在锦衣卫里,任凭你是铁齿铜牙,也能把你的嘴巴给撬开了,更更何况还是真的做了亏心事的人。

    若是明知道事情的经过如何,甚至手里还握着有供状,这种情况下,锦衣卫还不能以最短的时间让吏部考功清吏司的郎中和其子认罪,那锦衣卫也就名不符其实了。

    “还是直接去你府上等消息吧。”

    朱厚照顿了顿,道:“今个也没怎么动,现在是吃不下的。”

    曾毅摇了摇头,苦笑着道:“这可不行,万一把你饿着了,我可就是罪大恶极了。”

    说完这话,曾毅看着旁边的谷大用,笑着道:“劳烦跑一趟,去定些……。”

    说完这话,曾毅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张银票,递给了谷大用,京城一些大的酒楼,其菜肴是可以外定的。

    但是,也并非是任谁去了都能定的,必须是要有身份的人才行。

    但是,曾毅相信,以谷大用的能耐,在京城内定些上好的菜肴,绝对不是问题,甚至,根本不用银票都成。

    这倒不是曾毅在异想天开,而是宫中的太监们和宫外不少的商家都是有联系的,或者是偷了宫中的东西出来卖的。

    或者是从宫外采买什么的。

    亦或者是被宫外的贵人请了,坐在一起闲聊几句的。

    而谷大用身为太子朱厚照身边的红人,若是在宫外没几个照应,曾毅是绝对不信的。

    “好咧。”

    谷大用也不客气,直接把曾毅的银票接了过去,他虽然也有银票,可是,出宫的时候没带多少,而且,就算是他带了,在太子跟前也不能用啊,不然怎么解释那么的银票哪来的?

    反正谷大用也明白,曾毅的这些银票,都是太子给的,按照太子的说法,既然朝廷没给曾毅发俸禄,他给的这些银票,就当成是俸禄了,总不能让曾毅这个太子伴读整天饿着肚子伴读吧?

    真要是如此,传了出去,他太子倒是要坏了名声了。

第182章 为难() 
内阁。

    今个皇帝召见了内阁的几位大学士。

    皇帝召见内阁大学士,这在本朝并不罕见,因为当今圣上勤政爱民,而且内阁大学士更是文臣的巅峰,朝中诸多的大事都要经过内阁。

    甚至,许多的奏折都是要经内阁之后,内阁在一张条子上写下参考意见,然后夹在奏折当中,递给皇帝。

    这种情况下,内阁自然是整个大明朝里皇帝最为接近的臣子了。

    只不过本朝圣上对待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向来十分的尊重,甚至称呼内阁的几位大学士都是以先生称呼的。

    所以君臣之间可以说是十分的和睦,从未有过争执。

    当然,就算是今个内阁的气氛十分的压抑,也并非是因为君臣之间有了争执。

    今个只所以内阁的气氛沉重,是因为今个皇帝提出的那个问题,当今天下官吏当中,到底有多少的蛀虫。

    这太平盛世之下,到底隐藏了多少的肮脏。

    年初的科举泄题案和湖州府的几乎坍塌式的官场崩塌和如今京城顺天府治下大兴县的案子,这些案子一个个全都是让人震惊,让人难以置信的。

    这天下的官吏当中,到底还有没有类似如此贪官污吏的官员了。

    弘治的这个问题,其实内阁也已经想到了,但是,想到归想到,可是就连内阁对此也是没有什么办法的。

    不为别的,这种事情,谁也不能十分肯定的回答,没人敢拿这种事情作保的,毕竟整个大明朝的官员实在太多了。

    就算是开国之初,太祖陛下严刑之下,也是没能杜绝此类行径。

    而如今,虽然整个大明朝都处于蒸蒸日上的程度,可是任谁也不敢肯定的说这繁华之下到底隐藏了多少的贪官污吏。

    若是在科举泄题案,湖州府案,大兴县案,在这三个案子发生之前,皇帝这么询问,内阁或许还会有信心说上那么几句。

    可是,如今这三个案子的接连发生,让内阁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了,甚至,在今个皇帝召见之前内阁的几位大学士已经在思考这件事了。

    只不过,这件事牵扯甚广,一时半会之间,内阁也想不出什么好的法子。

    毕竟这种事情,若是铺开了彻底清查,谁指不定会不会引起朝堂震动?

    哪怕是内阁几位大学士和皇帝全都一心如此,可是若是引起了朝堂之上太大的震动,那照样不可能清查下去,甚至,还可能因此而有人出来认罪。

    这种突然彻底清查朝廷大小官员,这和所谓的变法甚至是没有什么太大区别的。

    纵观历朝历代想要变法的臣子哪个不是经历多番波折的,起起伏伏,甚至有不少因此丢了性命。

    所以,想要清查朝廷大小官员,不是不可以,但是不能这么突然,只能是借机行事。

    所谓借机行事,自然就是借助所谓的京察大计了。

    所谓京察大计,并非是在同时进行的,京察是指对京官进行的,而大计是对地方官员进行的。

    借助朝堂的这个规矩,可以分开来对朝廷之上和地方官员进行彻查。

    只不过,如今离京察大计还有一段时间,所以这事就急不得,而内阁也没想到其他更好的办法,所以在内阁看来,湖州府的案子即将彻底结案。

    到时候完全可以从重处置,并且行文天下,让各地官员都好好瞧仔细了,肯定能够起到威慑的作用。

    这其实也就是之前和皇帝商量好的,也正因为是抱着这个观念,所以皇帝才会给了曾毅第二道圣旨,让他彻查湖州府的事情。

    只是,没想到的是,皇帝如今变卦了,因为大兴县的案子,皇帝改变主意了。

    在当今圣上看来,如今这天下的吏治,很可能是极为恶劣的,隐藏在这太平盛世之下的肮脏,绝对是旁人难以想象的。

    而科举泄题案,湖州府案和大兴县的案子,只是这肮脏之事的一个角落罢了。

    所以,当今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