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末大地主-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41章 拒绝() 
答应?还是拒绝?

    林安松没想到,只是和李鸿章的第一次见面,就会受到李鸿章的邀请。

    有李鸿章的提携,林安松相信,日后自己接管北洋海军,北洋陆军的可能很大,基本没袁世凯什么事情了。

    他做事情的能力还是比不上袁世凯,但有后世知识的他,在战略上,在目标上,在见解上,肯定是要超过袁世凯的。

    此刻的袁世凯,还在朝鲜,他能力强,将朝鲜的王公大臣都收拾的服服帖帖。让想要染指朝鲜的日本人屡屡失败。

    袁世凯21岁入朝鲜,23岁成为正五品的同知,25岁成为成为清朝在朝鲜的最高长官,正三品的监国,朝鲜国王的旨意甚至要盖上他袁世凯的印章,才能生效。

    在朝鲜,袁世凯就是暗地里的皇帝,朝鲜的一切军政,几乎都由他说了算。

    林安松自认是没有这个本事的,当时在朝鲜,可是还有居心叵测的日本人。

    可这些日本人,当时在朝鲜就像是过街老鼠,生命都得不到保障,走在街上,随时会有朝鲜的地痞流氓,冲上来给他们一刀。

    能力太强,袁世凯在朝鲜的功劳虽然完全可以在调回京都,升职加薪,可清政府找不到接替袁世凯的人,因此一直让袁世凯留在朝鲜。

    直到甲午战争前夕,袁世凯才托病,擅自跑回中国。

    现在答应李鸿章,林安松可以遇见,自己的未来,他完全可以顶替掉袁世凯,让袁世凯一直留在朝鲜,而他逼迫清帝退位,自己当上总统。

    “很诱人。”林安松心中很想答应李鸿章。

    但是他最终还是拒绝了。“我愿意为大人效力,但我更喜欢自由自在,不受约束。”

    对于林安松的拒绝,李鸿章无比意外,当今天下,还有谁会拒绝自己?有自己的提拔,今后不说一帆风顺,绝对会平步青云,成为大清的重臣。

    不过只是一个念头,李鸿章就想明白了。林安松是个人才,但人各有志,有的人志在官场,像他自己,但并不是所有人都想当官,有的人就喜欢闲云野鹤的生活,逍遥自在。

    “看来你是志在经商了,可惜了你的才华。”李鸿章摇头道:“不过以后如果你想走仕途,还是可以来找我。”

    “多谢大人。”

    从李鸿章的府邸出来,林安松对这个晚清最后的权臣,有了更加直观的认知,也明白了他的许多难处。

    他虽然手握大权,可毕竟不是这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很多事情,他想做,却做不了,或者不能做。

    对于李鸿章的学夷、以夷制夷,朝堂上有很多的大臣反对。

    在民间,许多洋务运动,同样得不到百姓的支持。

    就是铁路一项,除了极少数的人支持外,朝中大臣,名剑百姓都是反对的,觉得铁路会破坏风水,而火车那巨大的轰鸣声,会惊扰沉眠的祖先,十几年了,才修了北京到天津这小段,当中还有洋人的努力。

    对于清朝的无信,洋人看得很清楚,身在北京公使馆中的各国公使,心中可都担心哪一天慈禧就突然下令把他们杀了。

    有一条铁路,他们可以即时从京都做火车来到天津,在坐船离开。

    当今天下,换成另外一个人,都很难做到李鸿章这个程度。

    面对多方的压力,不是什么人都可以站出来的。

    林则徐虎门销烟,作为第一个睁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看到了洋人的强大,看到了中国人的落后,但对于打破中国传统,他没有勇气站出来,选择了中国人惯来的明哲保身。

    以至于让无数人都以为,第一次鸦片战争,如果让林则徐上,那么就不会失败,不是洋人厉害,而是清朝昏庸,用了一个无能的将领,才致使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

    如果林则徐站出来,大声的告诉世人,天朝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天朝,让所有人正确面对失败。

    这很困难,会被世人谩骂,会被朝廷大臣隔离,全国上下,可能只有他一个人在战斗,但如果成功了,中国将早两百年进行革命,不至于落后太多。

    以中国当时的财力,再次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并不困难。

    可林则徐退缩了,就连后面的两广总督问他,面对英国人的时候,该怎么做,他也只回了四个字——民心可用。

    两广总督确实用了民心,让英国人即使拿着南京条约,也进不了广州城。

    可最终,面对洋人的炮火?民心又如何能用?

    李鸿章看清了世界,而他没有选择退缩,他站了出来,扛起大清的旗帜,想要改变。以至于原本想要青史留名的他,却因为签了几张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背负一世骂名。

    当然,李鸿章站出来,肯定不全都是为了大清,为了国家,当中也是有着自己的私人利益。

    不管怎么说,林安松还是很佩服这个,已经年过花甲的老人,敢做天下人不敢做的事情。

    一万年来谁著史?八千里外觅封侯。这一句诗,足以说明李鸿章的心。

    虽然对李鸿章很是佩服,但林安松却不想跟着他,即使这样可以让自己省下无数的时间。

    但同时也会限制了自己。而且日后,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签订,和李鸿章关系越近的,肯定受到的牵连越大。

    而且林安松对朝堂上的勾心斗角没什么兴趣,不然也不会从皇宫里出来。

    凭他的见识,足以在宫内,成为新的李莲英。

    但毕竟还是要听别人的话,就算他做到一品大臣,就算他是第一宠臣,做事情也有顾前顾后,哪有现在潇洒。

    他现在想开工厂就开工厂,想开武馆,就开武馆,只要有钱,什么事情都可以去做。

    拉上一帮农民起义都没问题,而且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

    可这些不是他想做的,去做了,他不会快乐。

    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每个人的梦想不同。

    如果换成另外一个人穿越到清末,他很有可能揭竿而起,但林安松却不想这样做。

第142章 买船() 
纺织厂经过改造,现在已经成为天津城内最大的工厂,占地面积超过三十亩。

    每隔十几天,就会有一批机器设备,从英国运送到中国。

    不用林安松说,爱德华自己就将价格又压低了一成。

    他也看出来了,林安松潜力巨大,现在和林安松搞好关系,以后在中国遇到困难,他就可以让林安松帮忙。

    林安松这边也愿意和爱德华打好关系,他也很需要爱德华的帮助,从英国那边购买各种机器设备。

    但这终究不是长途,自己国家还需要有能力,制造这些东西,但现在的中国,根本没有人懂得这些技术。

    这个时期,日本已经开始送他们的人去欧洲学习,有的更是已经学有所成,回到日本,帮助他们的祖国建设各种工厂,向工业化转变,中国人已经落后了许多。

    工厂规模扩大,员工的数量也是翻了十几倍,现在,整个厂子里,员工数量已经超过一千人,而且还在不断招聘,每天都有新人加入。

    山东那边,王紫欣陈林也是传回来消息,刚到那边的时候,确实有几个不开眼的,但是被陈林教训后,都变得老实了,现在一切都很顺利,棉花厂要不了多久,也能开工了。

    虽然纺织厂棉花厂都在不断发展,但林安松现在基本都不怎么管厂里的事情。

    张丽现在完全可以独挡一面,在天津她也是成了一个传奇,是许多女人羡慕的对象。

    纺织厂,也等于是在她手中不断扩大的,张丽现在对整个工厂的情形了如指掌。

    如果刚开始的时候,就把这么大的一家工厂交给她,张丽肯定是掌握不好的,但现在,工厂在扩大的同时,张丽自己也在不断进步。

    林安松还会给她讲后世工厂的模式,人员搭配,行政部门,分工明确,每个员工只要做好自己的事情,整个工厂就能运转自如。

    纺织厂虽然规模扩大了十几倍,但一切都有条不絮。

    另一边,服装厂也已经开始准备。

    比起李鸿章的当初,林安松现在要好做很多。

    只要有钱,有资本,他把钱撒出去,什么事情都能做。

    这一日,林安松待在家中,向蒙过来拜访,邀请林安松晚上去他家吃饭。

    两家就是隔壁,不过林安松却是有段时间没有见过向蒙了。

    “向大哥,你这么段时间,去了哪里,好久没见了。”

    “去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