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道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木讷。有次朝会,皇帝正和满朝文武正在讨论国家大事。周道登脑子走神,想起了一件好笑的事,就地笑了出来。
崇祯皇帝眼睛尖,问他为什么笑。周道登一时语塞,不回答也不解释,像根旗杆似的杵在那儿一动不动。
崇祯拿他没办法,就没有追究。朝会结束,首辅钱龙锡责备他身为礼部尚书,不该在朝堂上发笑,有失礼仪。谁知他却说已经笑了,还能怎么样?
周道登尸位素餐,整天庸庸碌碌,得过且过,因为怕惹祸上身不想有所作为,引起崇祯皇帝和一些大臣不满。
崇祯皇帝杀了袁崇焕等人之后,周道登觉得自己年纪也大了,崇祯皇帝没下命令,他就主动辞职回到吴江故里了。
柳如是初为周府妇人侍婢,得到周老夫人欢心。周道登见她聪明伶俐,也十分喜欢柳如是,常把她抱于膝上,教她读诗学文,还强行娶她当了小妾。
可惜的是,周道登老夫聊发少年狂,娶了柳如是不久,就纵欲过度,暴毙了。
周道登其他小妾本来就看柳如是不顺眼,老爷一死,便对柳如是群起而攻之,柳如是差一点被害死,幸好周老夫人保全,把她救了,不过,周府已经容不下柳如是,便又把她卖于娼家。
于是,在1632年这一年,14岁的柳如是流落松江,改了旧名,自号“影怜”,表浊世自怜意,她还常穿着儒服男装,文与诸人纵谈时势、和诗唱歌,趁机也在寻求自己的归宿。
这时候的柳如是,依然相信爱情,柳如是目光炯炯,她压倒一切的心愿,便是嫁个意中人。
十五岁那年,少女柳如是遇到了第一个让她心动的男人——李待问,也叫李雯。
李待问与柳如是成了师徒关系,教她书法。
柳如是的书法非常有大家气派,没有女子书法的那种阴柔,反而凝重,是李待问一手培养的。
但是李待问家有妻妾,柳如是只能当李待问的地下情人。
李待问又并没有柳如是那般敢爱敢恨,两人的感情最终无疾而终。
柳如是对李待问很失望,或许是因为第一次心动的原因,柳如是还是把他排在了第二位——后来柳如是亲口说过:“我最爱的人是陈子龙;排在第二位的叫李待问……排在第七位的是宋征舆。他们三个都是才貌双全,并称‘云间三子’。”
确实,少年才子宋征舆对柳如是十分仰慕。他是李待问的朋友,才华过人,年轻时就享有诗名。他与陈子龙、李待问是交情极深的挚友,并且共同创立了云间诗派,并与陈子龙、李待问互相唱和,共同创立了云间词派,号称是“云间三子”。云间就是现在的上海松江。
宋征舆和柳如是同岁,刚一接触,就迷上了这位才貌双全的柳如是,刚开始只是碍于朋友李待问的面子,没有追求柳如是。
宋征舆写诗也很内行,他读过柳如是一首《赠宋尚木》,诗中说:“峥嵘散条纪,慷慨恣霸王。与论天下事,历历为我伤。”这些词句,充满了阳刚之气,哪像女子那种纤细、柔弱的笔调?宋征舆惊叹不已:“凡所论述,感慨激昂,绝不类闺房语。”
他对她的崇拜,很快就转化为倾慕,在得知柳如是和李待问分手后,宋征舆开始大献殷勤。
正在伤心的柳姑娘对他也就没有了防备,因为宋征舆是松江华亭人,单身的的高富帅,更难得可贵的是,他也生于1618年,与15岁的柳如是年纪相仿。
于是,柳如是这才算是真正开始自己的初恋。
可惜的是,因为是初恋,他们的恋情,就和大多数人一样,很难修成正果。
当然,恋爱的时候,还是很轰轰烈烈的。
当时的青楼女子,如果没有本地户籍,都是在船上的。即便是秦淮河也是如此,因为明末民间还是很富裕的,城市里房价也高,她们住不起,有一座画舫,就很不错了。
宋征舆跟柳如是第一次约会,柳如是还在松花江的画船里休憩。
那天天朗气清,宋征舆很高兴,一大早就到了松花江边。
贴身丫鬟小月通报:“柳姑娘,宋公子来看你了,请你上岸相见!”
柳如是当时刚跟李雯分手,不着急谈恋爱,为了试探一下宋征舆的诚意,对小月说:“告诉宋公子,别着急,我这还没起床呢!他要真是想见我的话,那就让他来找我吧。”
宋征舆收到小月的回话,他太着急了,毫不犹豫跳进了冰冷的松花江里。
柳如是感动了,赶忙找人把他捞起来,俩人后来就开始了恋爱。
宋征舆还送给柳如是一把名贵的七弦古琴,信誓旦旦要跟柳如是琴瑟和谐。
柳如是也就很傻很天真,信了宋征舆,两人拉拉扯扯谈了一两年的恋爱。
可惜的是,家里有钱自己有才的年轻人,往往性格软弱,家里往往有一个思想传统而且强势的老妈。
宋征舆和柳如是如胶似漆,要谈婚论嫁的时候,宋母很气愤,教训儿子:“你好歹也是读书人,想从花街柳巷里讨老婆,没门儿!”
宋征舆争取了无数次,最终还是绝望了。
接下来,双方“拉锯”,终究未能达成妥协。
眼见儿子都十七了,要娶妻生子了,还跟柳如是藕断丝连,宋母很生气,花大钱买通了松江知府方岳贡,下令驱逐外地来的“流妓”。
柳如是原来是从吴江来的,没有松江当地户籍,处于被驱逐对象,于是她身穿儒服,带着那把古琴还有一把日本倭刀去找到宋征舆,说:“宋公子,为今之计,奈何?我得离开松江了,除非你把我明媒正娶回家。”
宋征舆一句话也不说,柳如是拿出了宋征舆送给她的那七弦古琴,说:“当初,你是这么跟我发誓的:锦瑟无端五十弦……”
“当初……”宋征舆很想抽自己的嘴巴,他唯唯诺诺回答说:“娶你回家,我妈不会同意,要不这样吧,你姑避其锋,我再想想办法……”
“你混蛋!渣男!欺骗感情……”宋征舆的话还没说完,柳如是拿出那把日本倭刀,把宋征舆吓了一大跳。
“柳姑娘……”
“我与君自此绝矣!”柳如是看了宋征舆一眼,想起一日夫妻百日恩,便没有砍宋征舆,而是直接挥刀,把宋征舆送给她的琴砍成了两半。
“泼妇……”宋征舆一脸的惊愕、丧气看着横眉怒目的柳如是。
铿然一声,琴弦断绝,柳如是也不想再见宋征舆,宋征舆也不想再见柳如是。
最后,宋征舆在她爱过的人里面只排到第七的位置。
第43章 柳如是的爱情()
柳如是挥刀斩断与宋征舆的情丝,从此不再对同龄的幼稚男孩感兴趣。她身在画舫,对世俗的婚姻也不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索性豁出去,挑一个真正的男人,只求一人心,来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最终,幸运女神眷顾了大柳如是10岁的男人陈子龙。
这样,柳如是也算是把“云间三子”都睡了一遍,凑齐了。
有很多野史或电影里说柳如是与青年陈子龙一见钟情,情投意合,但陈子龙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死,所以最后柳如是被逼无奈,只好嫁给了年近花甲的钱谦益。说得好像陈子龙不死,好像陈子龙就能娶柳如是过门一样。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地的意淫。
事情的真相,却完全不是这样,看看时间就知道了。
柳如是嫁给钱谦益为小妾,是在崇祯十四年,也就是1641年,她二十三岁时。
清兵陷南京,陈子龙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殉国是在永历元年,也就是公元1647年。
陈子龙和柳如是虽然爱得死去活来,但是陈子龙也娶不了柳如是。因为早在崇祯元年,也就是1628年,陈子龙已和邵阳知县张轨端的女儿张氏结婚了。
陈子龙的家世也是书香门第。虽然祖上世代务农,但父亲陈所闻,以文学名江南,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刑、工两部郎。
陈子龙的的妻子张氏也知书达理,通诗文,会女红,也不是那种因为爱吃干醋而反对陈子龙纳妾的人,相反,张氏曾经主动替陈子龙纳了蔡氏等良家女子为妾。
在古代,男人纳妾,虽然正妻的态度很重要,但是决定权还在男人。所以说,陈子龙不娶柳如是过门,并非不能,而是不愿。
柳如是和陈子龙虽然正式同居过很长一段时间,但是始终没有名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