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剑问情-第1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车旁仅剩的最后一名将领见黑衣人分神。手中长刀直斩其腰间。

    可没想到黑衣人腰腹一收,塌陷数寸之深,躲开这一刀。待刀尖擦衣而过,复而又起,整个人前倾,如灵蛇一般。手中宝剑从那名将领咽喉一扫而过。

    那名将领瞪大双眼,左手捂住喉咙,似乎想堵住伤口。可鲜血仍是从伤口中涌出,不消片刻便染红了身上的甲胄。他转头望向在正在奔走的黄中,艰难开口道:“黄……将军,别……来。”语罢。目含不甘之色,倒地身亡。

    黄中看到最后一名将领倒地而死,泪涌双目,怒吼道:“恶贼,拿命来!”

    黑衣人瞥了黄中一眼根本没将他放在眼中,直扑马车内。

    瞬间,马车内响起一声惨叫。

    此时,黄中已赶着马车前。听闻惨叫声响起,心知陈天平已然遇害。眼见四周一片死尸,昔日老下属均命丧黄泉,甚至有不少人眼睛都没有合上。他运足内力,双手握刀,爆喝一声,宝刀直直劈向眼前马车。

    “轰”的一声巨响,眼前华美的马车被黄中含怒一刀劈成两半。

    同时,一个黑衣人撞破马车车窗而出,手中宝剑挥动,抵挡开蕴含黄中真气的木块。

    黄中见黑衣人现身,强提一口真气,手中宝刀侧撩向黑衣人。

    黑衣人手腕一翻,宝剑直刺来刀,正中刀尖。

    气劲相交,黑衣人借力后飘,手中宝剑几个闪动,又斩杀数名士兵,轻身向密林中飞去。

    黄中只觉得一股大力传来,被震退了五步,虎口开裂,鲜血顺着宝刀流到地上。眼见黑衣人欲走,下令道:“放箭!”

    一时间,数十支羽箭射向黑衣人。

    黑衣人似乎后脑生眼,手中宝剑划出一片剑光,羽箭纷纷坠落。他瞥了黄中一眼,目光里透着不屑,闪身消失在密林之中。

    黄中心中大骇:没想到这黑衣人看似轻飘飘的一剑威力竟然这般大,怪不得手下将领难有一合之将。转头看向马车周围,只见众多老属下死不瞑目,他眼含热泪。“噗通”跪倒于泥泞的地上,挪动双膝,颤抖着右手为一个个老属下合上双眼。

    做完这一切,黄中仰面看向天空,只见乌云密布,瓢泼大雨打得他睁不开双眼,咒骂道:“贼老天!”紧接着,下令道:“全军听令:列阵向敌军进攻,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

    “是!”众将士应道,响声响彻天空,一时间似乎盖过滚滚雷音。

    前排士兵列盾阵。手持刺马矛徐徐向前,后面士兵纷纷弯弓搭箭,向富良江北岸抛射。

    近五千将士冒着大雨徐徐前行,黄中位于阵中指挥全军。

    待大军快行至江边之时,斥候飞奔至黄中面前,报:“黄将军,前方渡江之桥已被敌军砍断。”

    黄中随即下令道:“传令停军。”

    大军停了下来,与富良江北岸的敌军隔江遥遥对望。

    黄中看了看两旁密林,思忖道:“天降大雨,伐木搭建浮桥不易,且容易为对面所袭,看来只有待雨停之后再做打算。”想到这,他刚想下令驻扎。

    忽听闻富良江北岸有人高呼:“天朝将军,我们不敢拒抗天朝,但陈天平不过市井小人,不是王子,不得不把他除掉。误伤天朝将士,必上贡厚礼谢罪。小国贫乏,不能招待天朝大军,天朝将军请回,我们国王自会请罪。”

    声音滚滚如龙,压过雨声和雷声传入黄中耳朵里,显然开口之人内功极强。

    黄中听了怒火中烧,众多将领为保护陈天平王子纷纷战死。且中箭死伤的士兵达数百人之多。这等戏侮性的流血手段,让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极为恼火。他强压下心头怒火,思忖道:敌军拒险而守,且阵中有武林高手,可于万军之中取人首级,若是强攻只怕凶多吉少。想到这。他流下滚滚泪水,下令道:“收拢战死兄弟们的尸骸,撤军!”

    军令如山倒,众将士得令后撤。

    富良江北岸密林中,一个虎背熊腰的大汉冲身边黑衣人道:“看来他们撤军了,这次多亏了影子你了。”

    黑衣人拉下面罩。露出一张妖异的脸庞,笑道:“将军客气了。”

    大军行出敌军视线后,黄中唤来斥候,将一封信笺交予他手,下令道:“八百里加急,火速回京禀报此事。请圣上派大军和武林高手剿灭大虞帝国!”

    “是。”斥候应道,随后双腿一夹马腹,纵马狂奔而去。

    黄中望着斥候远去的背影,喃喃道:“希望朝廷派些高手过来,不然恐怕敌不过那个黑衣人啊!”

    此时,远在京城的未安仍为如何入军迅速获得军功而发愁。他也曾打探过黄公公的口风。不过黄公公并无派遣之意。以至于他整日皱眉不展,香菱问他,他也无法如实告知,只得敷衍过去。

    就这样,时间过了近一个月。

    一日,艳阳高照。一位蓬头垢面的士兵纵马飞奔直奔京城城门而来。

    城门守备军见一人纵马飞奔,纷纷弯弓搭箭,立起长矛,高声问道:“来人下马!”

    蓬头垢面的士兵从怀中摸出一枚令牌,高呼道:“八百里加急!”

    守备官远远看见士兵手中的令牌,下令道:“放他进城。”

    守备军得令后收起弓箭和长矛。士兵纵马入城,直奔洪武门而去。

    待来到洪武门,蓬头垢面的士兵手持令牌高呼道:“八百里加急!”

    守门士兵纷纷放行,马匹直奔兵部。

    到了兵部之后,蓬头垢面士兵翻身下马,一个踉跄险些跌倒在地。他稳住步伐手持令牌进入兵部。来到大殿之上,单膝跪地高呼道:“报,黄中黄将军传来八百里加急信笺。”语罢,伸手入怀中摸出信笺,双手高举过头顶。

    兵部侍郎上前接过信笺,呈给端坐于主位之上的兵部尚书。道:“许大人,请过目。”

    许尚书拆开信笺,展信之后,眉头轻皱。

    立于一旁的侍郎关切问道:“大人可是有战事发生?”

    许尚书点了点头,道:“黄中将军护送安南国王子回国时遇伏,手下将领几乎全部战死,士兵伤亡数百,陈天平王子亦惨遭遇害。”

    “什么?竟然死了这么将领?”侍郎大吃一惊道。

    “据黄中将军所言,敌军中有一名武林高手,可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众多将领几乎惨遭那人屠戮,难有一合之将。”

    “竟然这般厉害?”侍郎心惊不已。心想:黄中将军也是朝中老将,下属将领亦多为老将,虽然武功不算很高,但是常年征战也可力敌江湖二三流高手,竟然没有一合之将。

    许尚书沉吟道:“此事非同小可,这安南国虽然偏居一隅但此等行为实乃对我大明不敬。必须予以严惩,我这便去禀报圣上。”语罢,起身向外走去。

    盏茶之后,许尚书来到御书房外,一名小太监走过来道:“徐大人,请。”

    许尚书整理了一下衣衫。迈步走进御书房,见朱棣正端坐于正位上,下跪叩头道:“微臣叩见圣上。”

    朱棣威严开口道:“许爱卿平身,这么急有何事禀报?”

    许尚书起身拱手道:“启禀圣上,黄中将军传来八百里加急信笺。”语罢,从怀中掏出信笺。

    立于朱棣身边的太监上前取过信笺。呈给朱棣。

    朱棣展开信笺,片刻之后,脸涌怒色,抓过桌上的茶碗摔在地上,怒道:“岂有此理,这安南国要造反不成?”

    房中的许尚书和太监急忙下跪,许尚书低声道:“圣上请息怒!”

    朱棣强忍住怒火道:“平身,许尚书对此事有何建议?”

    许尚书起身,沉思片刻回道:“回禀圣上,微臣以为安南国虽偏居一隅,但此举无异于挑战大明威严,若不严惩,只怕其他藩属国纷纷效仿。只是,黄中将军信中提及敌军有一位武林高手,只怕我们也需得派几位武林高手前往。”

    朱棣沉吟片刻,道:“许爱卿言之有理,明日召开大朝,商议此事。”

    立于一旁的太监急忙记下。

    听闻朱棣下令。许尚书心中暗道:安南小国竟敢挑战大明威严,真乃是撸龙须啊!

    天色渐晚,未安正坐在院中石凳上饮茶,心中忧愁不已。

    香菱在院中一边习练剑法一边偷瞄未安,见他面露愁色,心中也担忧不已。

    此时。门外传来叩门之声。

    香菱急忙收剑跑去开门,只见门外站着一个小太监。

    小太监带着尖细的嗓子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