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发秋犹豫片刻,似乎是下了某种重大的决定般咬牙道:“我跟你们一起去!”
杨海城一怔,怒道:“胖子你瞎起什么哄?”
说实话,陈发秋还是很怕杨海城的,见他怒容相向,顿时一缩肥短的脖子,老半天后才敢呛声:“他是我哥们,我当然要陪他去咯!”
他因为体型问题,受到同学们的无形排挤,又被恶少们欺负,高中三年过得很郁闷,好不容易能找到一个跟自己做朋友的,当下起了义气的念头,胆子也大了好几分。
而且,万一真的有事,他还可以打电话报警,或者从中劝阻一下。毕竟是一个学校读书的,又不是什么杀父仇人。
杨海城瞥了陈发秋一眼,狞笑道:“行,既然你这么讲义气,待会少不了优待你。”
陈发秋有些胆怯,嗫嚅道:“凌云刚刚转校过来,不懂规矩,你是咱们班的老大,千万别和他一般计较啊。”
杨海城怒道:“呸!死胖子还敢教训起老子来了?知道我是老大啊,还敢帮着外人?你小子特么的是活腻歪了还是咋的?”
胆和肝相照,小腿肚子上有肝经,一个人遇到状况时胆量不够,小腿肚子第一个就有了反应,陈发秋眼下便是如此,两只小腿就跟站在棉花堆里似的。
凌云本以为陈发秋有些利用自己给他壮胆的成分,没想到这小胖子在关键时刻如此讲义气,心中有些感动,拍了拍他的肩膀,说:“待会站我边上,没事的。”
陈发秋闻言中心有了底气,仿佛段誉上身般羞涩点头,就差边上有个神仙姐姐王姑娘了。
杨海城带着两人来到了操场一侧的运动器材仓库里。
仓库不小,约莫一千来平米,三人一走进去,就有两名手下关上了大门。
第32章 佛汉通臂门()
几缕阳光从天窗倾斜而下,在深处照出一个体格魁伟的黑服男子。
他年约四十,有一张棱角分明的国字脸庞,腿臂极其粗壮,胸膛和肩膀却与常人没有多少不同,从健美的角度来看,比例有些不协调。
人还在二十步开外,凌云却已感受到一股没来由的压迫感,脊背发凉,寒毛根根竖起。
自打下山以来,第一次有这种感觉是在面对王力的时候。
陈发秋没练过武,整个人是懵懂的,无法感受到这股压力,反倒觉得那黑服男子有种说不出来的古怪。
那人的眼睛十分细长,眼角微微下挂,仿佛似睡非睡,但在见到凌云的那一霎,眼中闪起一蓬芒彩。
杨海城毕竟老大当惯了,有点眼力劲,见凌云脸上如此表情,登时洋洋得意道:“怎么样臭小子,知道啥叫真正的高手了吧。这位是咱们余航市武术界鼎鼎大名的王洪朗王师傅,师承佛汉通臂门。我也不人多欺负你人少,跟他老人家过过招,要是你输了,也不为难你,跪在地上给我磕三个响头,喊三声爷爷,我给你录下来,在学校电台连续播放一周,咋样?”
佛汉通臂门是余航市的本地武术门派,源于三百多年前,由当时从国术馆出来的鞏老先生所创,至今已传承了十多代,每一代都高手辈出,享誉江东武术界。
凌云不愿因为一些屁大的事而与余航市的武术界结下梁子,更何况合一门的灵虚祖师爷与佛汉通臂门有着很深的渊源,当下冲王洪朗一抱拳:“晚辈是合一门弟子凌云,初来余航市,不知道有什么地方得罪了王前辈,还望告之。”
王洪朗见杨海城扯出师门,心中也有些恼怒。他此番出手,全因当年本门欠了杨家祖上的人情,顺带也想见识一下当今武林的后起之秀,并非全为杨海城这二世祖出头而来。更何况,他素闻杨海城这小子不是什么好东西,当下眉头一皱,应道:“你没有得罪我,得罪的是杨海城。不过,咱们今天只论身手高低,不扯什么门派不门派。我不是你的前辈,只是你的对手。”
凌云明白王洪朗的意思,点了点头,随后对杨海城说:“如果我赢了,你怎么说?”
杨海城哈哈大笑道:“那我就给你磕三个响头,喊你三声爷爷!”
凌云闻言又加了一句:“别忘了拍下来,在学校电台广播一个礼拜。”
杨海城闷哼道:“哪来那么多废话!王师傅,给我好好教训一下这小子!”
王洪朗没有出手,而是扭头对他说:“那枚金镖呢?”
杨海城一愣,随后干笑道:“等您办完了这小子,立马奉上。”
王洪朗点点头。
金镖原名“斤镖”,是晚清和民国的北方镖师的常备器械。
这种镖重达一斤,施展起来极为费力,显然不是实战用途的利器。
镖师走镖是为了营生,并不想到处结仇怨,所以配备这种斤镖,主要是为了显示过人的腕力功力,震慑想要劫镖的人。
佛汉通臂门的创始人鞏老先生在进入国术馆之前曾在舅舅处做过镖头,所以这金镖的习俗被后人沿用了下来,作为本门的信物。
三战时,佛汉通臂门曾受过兵灾,全赖杨家先祖的庇护才得以逃过一劫,所以当年的掌门赠了杨家先祖七枚金镖,一旦杨家后人有事,只要出示这七枚金镖,就算是上刀山下火海,本门弟子也会全力以赴帮忙。
杨家在三战后之所以能在余航市立足,除了家族的根基以外,佛汉通臂门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之后的上百年光景里,杨家用掉了其中的六枚,而佛汉通臂门弟子也都信守承诺,只是这杨家子弟一代不如一代。
杨海城的爷爷年轻时为了一个风尘女子跟人争风吃醋,用掉了一枚,到了杨海城这一代竟然为了学生打架这么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动用金镖,简直拿它当成了小孩子过家家的玩意儿。
王洪朗当时有些哭笑不得,心里却很悲凉。不过,只要完成了这一桩事,以后佛汉通臂门也就不用受杨家子弟的胁迫了,于门派来说也算是好事一桩。
杨海城哪里知道这些事,只是小时候听父亲说起过金镖的事,然后趁他不注意偷了来要挟佛汉通臂门的高手就范。
在他眼里,打倒凌云捡回面子已经是天大的事情了。
陈发秋虽然不练武,但也耳濡目染,知道佛汉通臂门的厉害,当下提醒和尚哥,要他小心。
凌云拍了拍他的肩膀,让他不要担心,随后上前三步,问:“王师傅,您说,怎么个打法?”
“兵器。只分高下,不决生死。”王洪朗拍了拍肩膀上背着的一个长布包。
凌云不再多说,拿出潜龙剑,淡淡道:“请了。”
“好剑,好法。”王洪朗赞了一句。
传统短兵之中以剑最为难练,有“月棍年刀一辈子剑”的说法。
练剑和练刀不同。
刀的形制符合人体力学,容易上手,得法之后施展起来不算艰难,而练剑之前要先练握剑之法,等精熟贯通之后方能开始练习剑法。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凌云从拿柄、出剑到转腕持定,瞬息之间连变三种不同的握剑方式,不仅速度快极,更完全符合剑理,是个真正的用剑高手。
杨海城等人却背上冷汗直冒,暗忖这和尚哥竟然揣着凶器上学,幸好之前那几次没用出来,否则自己这帮人还有小命在吗?
“王师傅,请亮兵器吧。”凌云左手握剑,随右手一起提至胸前,手心外翻。
这是古法礼节,以示光明正大,没有藏着暗器,也是武人之间的相互尊重。
王洪朗解下背袋,从里面取出一件细长之物。
仔细一瞧,竟然是一柄双手刀!
杨海城想起了佛汉通臂门的上乘兵器“矛刀”,但是寻常矛刀不过一米四长,最多一米六,否则在施展撩洗等技法时会不小心拖到地面,而眼前这柄矛刀似乎有两米长,光那柄就得有五十公分。
之前还以为布袋里的不是棍就是花枪,没想到竟然是尺寸如此夸张的矛刀。
古代东瀛国曾有长达两米的野太刀,然而却大都是在战场上吓唬人的,并未见到相关技法传承下来,而华国的矛刀技最初也是源于东瀛某古流剑法,后来几经改良,却也没能达到如此长度。
难道,这王师傅是个名不副实的西贝货?就刚才那一身杀气,也不像啊!
不仅是他,仓库里的所有人都好奇地盯着王洪朗,想看看他怎么把这柄两米长的刀给拔出鞘来。
王洪朗没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而是左手反持矛刀,来到凌云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