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刀之刀锋天下-第25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名恐怕还要在郑家之上,成为历朝独孤氏下第一世家。不过或许也好在德妃膝下无皇子,独孤尧才敢重用冯耀杰兄弟,因为完全没有外戚干政的隐患。

    如今,冯耀杰在云都生死不知,南宫震去世之后,其手下大肆屠戮先皇宫女妃嫔,并没有收到德妃冯氏幸免的消息。冯家对如今的云都已经没有了奢望,冯耀明的本意自然是明哲保身,天下大定之后冯家的世家地位或许仍可延续。可独孤宏并不这么认为,他找到定北将军冯耀辉出面劝冯耀明归顺支持独孤宏。冯耀明也没有办法,既然已经被盯上,要么归顺,要么反抗。其实无论是归顺还是反抗,都是拿自己和整个家族的身家性命去赌。赢了固然是荣耀万丈,输了也就没有再来一次的机会,这也是冯耀明作为一家之主希望置身事外的原因。

    云都即将四面楚歌,这一场天下之决,终将拉开大幕。

    skbshge

第181章 霁州局势() 
和去岁的阑州一般,今年的霁州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切自然要从南宫本父子决定进军云都开始说起。南宫本父子不在碧水城南宫府,南宫世家就不再那么牢不可破,南宫世家的象征,碧水城南宫府一去,南宫世家的直属和附属势力要么群龙无首,要么人心思变。更何况南宫世家在霁州的名声并不好,多的是希望它不复存在之人。

    如果说南宫震父子前往云都只是让霁州的有心人动了心,那么南宫本的去世无疑让那些人下定了决心,比如说楚王独孤让。南宫本父子在云都部署完毕之后,其实可以分一人回碧水城坐镇。不过南宫本在今年元宵之夜和上官仁兄弟大战之后,似乎身体精力大不如前,自知大去之期不远,才会将一身内力传给两个孙儿。或许南宫本父子也曾有过这样的打算,只是计划赶不上变化,作为南宫家的支柱,支撑南宫家几十年的南宫本,在这一年四月走到了生命尽头。

    事实上,南宫本的去世并不足以动摇南宫世家根基,只不过南宫家图谋云都其实是以南宫本父子均健在为前提的,南宫本去世后,南宫震一个人并不足以支撑云都和霁州,换言之,南宫世家的覆灭,其根本原因可以说是所图太大。

    当然,几乎所有人都看错了楚王独孤让,这是碧水城南宫府覆灭的直接原因。南宫本在还未前往云都之时,就考虑到楚王独孤让会有异心,因此才希望通过楚王在云都为质的长子独孤忍来牵制于他。只能说南宫本失算了,独孤让是那么有野心的一个人,在他的野心面前,一个儿子并不足以令他就范,更何况楚王独孤让最不缺的就是儿子。

    独孤让毕其功于一役,将包括霁州三家在内的以南宫世家为首的联盟精锐消灭于碧水城南宫府,然后调集府军清洗霁州的世家势力。本来形势一片大好,可是过于得意忘形,没能很好的约束手下将士,惹到广大平民犯了众怒。若是独孤让懂得隐忍,等到来日方长,即使只是裂土自立,霁州的政权好歹也能维持几年,甚至他日问鼎天下也并非毫无可能。可天下并没有后悔药可以吃,七月初,独孤让统一霁州还不过三月,霁州就爆发了大规模暴乱。

    要说这暴乱,固然和独孤让纵容手下在霁州无差别巧取豪夺有关,其根源却是霁州的蝗灾。或许是大乱的前兆,去岁阑州的雪灾,灾情还没有彻底解决,霁州又发生了罕见的蝗灾,霁州大部分粮食产地颗粒无收,尤其是碧水、石方两郡。蝗灾往往是和旱灾连在一起的,俗语云久旱必蝗。对于霁州来说,单纯的干旱并不足以导致颗粒无收,霁州常年湿润多雨,因此霁州大部水域纵横,即使天公不作美,人工灌溉虽要多费些人力,但并非毫无办法。可若是遇到蝗灾,人力就有所不及。铺天盖地的蝗虫上下翻飞,那场景的震撼不亚于沙漠中的一场风暴。蝗灾过处,寸草不生,并非虚言。

    虽说天刀现世之后,天下尚武。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同样知道国以民为本的道理。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历朝历代都会经历大小不一的天灾人祸,因此都有一套应对的章程。首要一点自然是开仓放粮,保证他们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之后才是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创造财富等等。没错,独孤让并没有这么做,他在清洗四家势力,巧取豪夺之时,将所得大部分物资都运到碧水城,包括金银财宝,自然也包括粮草。在独孤让的野心面前,自己的儿子都可以舍弃,更何况这些平民大众,因此他自然不会轻易将这些他日招兵买马的基础资源拿出来。

    食不果腹的平民大众要粮食充饥,独孤让要留着给那些物资给为自己打天下的将士用。独孤让不给,平民大众自然只能抢。府军人多势众,手无寸铁的平民大众自然只能抱团取暖,一支支反抗碧水城楚王府的起义军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关于此次起义军总人数,各方说法不一,比较正统的说法来自于《历朝大事纪》。宣武帝皇统三年,即太平历七二六年,天下初定,宣武帝独孤陌命人将宣文帝薨逝至他继承大统平定天下这五年来的大事整理编纂成书,其中的《霁州之乱》一卷,在记载陌云军光辉事迹的同时,也相对明确记载了起义军大体数量:霁州之乱以灾民为主,俞万人者八,俞千人者二十一,俞百人者数十,总计俞二十万众。

    在此处需先交代一下独孤让的结局,既是结局,楚王独孤让自然已经不在人世。七月中旬,第一支超过万人的农民军聚众抢夺府军运送的财物粮草。令独孤让心惊的是民军人数,万人暴乱自然是大事。独孤让此时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但是如果不能将其镇压下去,类似的事情只会层出不穷。因而他亲自率大军往东,前往碧水郡和汶水郡交界处,也就是财物被抢夺的地方。独孤让采取了血腥的镇压,民军死伤数以千计。后来有人身挟火药直闯独孤让军中,意欲和独孤让同归于尽,那人虽未能直接得逞,引爆的火药引起连锁反应。原来独孤让抢回来的那批东西是从汶水城运来,其中含有大量的火药,独孤让的军营在爆炸轰鸣中一片火海。。。。。。后来也有独孤让的死忠调查此事,发觉此事背后之人可能是汶水郡吴家漏网之鱼,吴启川的长子吴玉州。独孤让死于火海,也算因果报应。

    上官仁率军前往碧水郡之前,对霁州的大体局势自然有所了解,正如上官仁所言,暴民虽众,这么多人并没有统一的政权指挥,不仅各自为政,也没有粮草军械来源,若可以,大部分人还是希望返乡种田平安喜乐。上官仁率军和秦鸿宇一同取道永元城,独孤陌命秦鸿宇暂代云都郡郡守,坐镇永元城恢复政令,先稳定云都郡南部和碧水郡交界处,上官仁因此再无后顾之忧,安心率大军南下。

    太平历七二三年十二月初十日午时,霁州碧水郡,碧水郡北部洱源城

    洱源城是碧水郡的洱源县县府所在地,洱源县是碧水郡北部和云都郡交界的四县之一,连接永元城和碧水城的官道途经这座县城,因此这成了陌云军进入碧水郡的第一站。

    洱源县县府衙门内,陌云军的主要将领齐聚一堂,陌云军五万人中郎将以上有一总兵,三总将,十中郎将共十四人,再加上洱源县县丞章怀远,十五人正在衙门议事。

    在十四人面前的是一身金色铠甲的上官仁,也不落座,和对面十三人一样站着。其实铠甲对于上官仁这样的高手而言只是累赘,不过是为了彰显身份。

    “诸位,我军进入碧水郡之后尚未遇到太大规模的民军,不过不能掉以轻心。据章大人所言,南边的惠济县聚集了一支约两万人的民军,如何行事诸位将军有何看法?”上官仁说道。

    “启禀将军,民军虽有两万之众,可我陌云军也有五万人,有何可惧?不如率大军前往震慑,也好彰显我陌云军之威,如此我军在碧水郡或可无往不利。”上官仁左手边第一排一人出言道,上官仁自然知道此人乃是西川郡府军总将祁泰华。祁泰华今年四十一岁,本是云州总督罗骏麾下的一员中郎将,五年前因为冲撞总督被迫离开总督亲军。独孤陌感念其忠勇无畏,请他于西川郡府军中任职,一上任便是中郎将,两年前先任西川郡府军总将老迈,祁泰华在独孤陌支持下接任西川郡府军总将。毕竟是边军出身,一身彪悍肃杀之气,对上官仁这样的年轻后生自然不是很放在眼里。

    “不妥,王爷的初衷是锄强扶弱,保境安民,如此威逼恐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