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明瑞牵着长生的手,在璇玑阁里四处溜达,让长生好好熟悉一下这里的风景,同时告诉长生这里有很多的机关,所以要处处小心。
“我知道了。”长生欣喜的看着叶明瑞,以后他就是自己的亲弟弟了,任何人都不能欺负他。
“长生哥哥,你喜欢这里吗?”叶明瑞非常喜欢这里,这里有很多的人都很疼他,现在母亲离他这么近,他就更没有什么忧愁了,自从离开京城叶明瑞的性格变得更加开朗了。
“喜欢,但是更喜欢京城,因为我的母亲在那里。”长生低头看着长生说,“你母亲短时间内应该不会回京城。”
“那更好啊,母亲可以多陪我一些时间。”突然叶明瑞想到了什么,担心的说,“我母亲在这里那么长时间,就怕回去后,祖母会为难我母亲。”
“她不会为难你母亲。”长生很肯定的说,谁会为难一个已经死去很久的人呢。
想着和离()
“真的吗?”天真的叶明瑞根本不知道京城发生的事情;觉得大夫人不为难华如锦是好事儿;他替母亲高兴;他以为大夫人改变了对华如锦的态度。
“当然是真的;因为姑姑在她眼里已经去世了?”长生冷嘲热讽的说;如果有机会回京城;他一定让那些人都跪在姑姑脚下。
“长生哥哥;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叶明瑞不明白长生的话,什么在祖母眼里母亲已经去世了,母亲明明活的好好的。
长生不忍心欺骗叶明瑞;就把京城发生的一切都告诉了叶明瑞,并没有因为叶明瑞年纪小隐瞒。
叶明瑞攥紧拳头,被冻得通红的小脸怒气冲冲;他想立刻回到京城;去质问那些人,为什么这样对他的母亲和弟弟。
他在心中发誓;将来一定要出人头地为母亲撑腰;这样那些人就不敢欺负母亲了。
“为什么父亲和母亲什么都不告我?”叶明瑞眼睛微红;想到华如锦受的委屈;心中心疼不已。更多的是自责;如果当时把名额让给叶明璟,祖母是不是会对母亲好些。
“不要想了;他们怕你担心,事情已经发生了;知道也没有用;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学武,咱们将来有机会收拾那些人。”长生冷笑,等到自己回京城的那一天,所有的新仇旧恨都应该算一算了。
“嗯。”叶明瑞神情低落的走到自己的院子,拿起平时自己练武用的木剑,一招一式的认真练习,比平时认真不知道多少倍。
雪融梅落,转眼就到了来年春天,初春大地复苏,嫩绿的青草从泥土里钻了出来,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微风吹过,带着青青的泥土味儿和花草的芬芳。
悠然居,华如锦努力的扶着幸儿,教他走路,小家伙马上就要一周岁了,颤颤巍巍的想自己走路。
“幸儿到娘亲这里来。”华如锦慈爱的幸儿,小家伙刚刚走了几步,兴奋地不得了。
“夫人,咱们幸哥儿就是聪明,这么小就能自己走路了。”紫娟几人笑呵呵的看着幸儿学走路的样子,觉得十分神奇,昨天还不会走路,今天突然就会了。
“这小子能吃能喝,长得比一般孩子壮实,所以才能走几步路。要不然也要再等一阵子呢。”华如锦很清楚幸儿比一般人早走路的原因,是因为空间的原因,华如锦京城带幸儿去空间,有空间里的灵气滋润着,自然比一般孩子要结实。
“我让小安子办的事儿,他办的怎么样了?”过了年,华如锦让小安子在李家村建一座学堂,李家村的孩子可以优先进入学堂上学。
在这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华如锦自然知道要和村民们打好关系,将来办什么事儿都会非常的顺利。
教书的先生就华如锦已经想好了,就让白梓昀当,他来这里那么长时间,除了在后院读书,开始的时候教长生读书,什现在么事儿也没有干,是该发挥发挥他的作用了。
“夫人,学堂已经盖好了,就等着孩子们去上课呢。”紫娟小心的看着华如锦,犹犹豫豫的说,“不过。”
紫娟很乐意李家村能有学堂,这样自己家的侄子们也可以上学堂了,她不期望李家能出个秀才,起码识文断字,将来也好某个差事。
“不过什么?”华如锦一直陪幸儿玩,没有看紫娟,随意的说着。
她觉得能在李家建学堂,对李家村的人来说是好事儿,他们应该很高兴才对,难道还有别的事。
“咱们建学堂的事儿,已经在村里传开了,可是至今只有两个孩子愿意来上学。”紫娟如实的回答。
“这是因为什么?”华如锦疑惑的看着紫娟。
“乡下人哪里上得起学。有钱想多买一亩地,也不会让孩子上学,家里少了劳动力不说,还烧钱。笔墨纸砚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紫娟解释道。
“能收几个是几个吧。给白先生说,选个日子让他去教书。对了那两个孩子是谁家的?”华如锦不勉强,现在上不起,也许将来就能上起了。
等周围的人都富起来,手里有钱了,自然会想着把孩子送进学堂,因为那时他们需要的东西不一样了。
“是村长家的两个小孙子。”紫娟对村里的事儿比较了解,毕竟这里曾经是自己的家乡。
这段时间紫娟和李雪儿叙家常,对李家村的情况知道的很清楚了。
华如锦说了句知道了,然后抱着幸儿走出悠然居,她想看看外面的风景,虽然是春天了,早春时节还是有些冷,一年之计在于春,老百姓们早已经收拾好各自的家什整理土地去了。
在地里干活的人很多人都不认识华如锦,因为华如锦很少出门,但是他们认识紫娟。
见紫娟跟在华如锦身后,几人对华如锦恭恭敬敬,都猜测华如锦的身份。
有几个胆大的媳妇走到华如锦跟前讨好的说:“夫人,咱们都是李家村里人,在山上挖了些野菜,您拿回去尝尝鲜吧。”说着就把手里的篮子塞到紫娟几人手里。
她们可听家里的男人说了,悠然居的夫人是个有本事心善的人,去年后悔没有跟着种麦子,当时还看人家笑话似的说了不少风凉话。
现在眼见着人家地里的麦苗反青了,他们自家的还没有种上,他们心里着急。希望夫人不要记恨他们,今年也能带着他们一起种。
如果来年家里收成好了,有余钱就送孩子去夫人的学堂,将来也好过睁眼瞎。
村里有几户跟着种麦子的,脸上挂着幸福的微笑,幸亏当时堵了一把,不然后悔都没有地方哭去。
华如锦看着篮子里水灵灵的野菜笑了,笑的比夏天漫山遍野的野花都好看,看得几个媳妇们眼睛都直了,她们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好看的人。
“你们都带回去吧,拿回家好歹也是个菜。”经过一段时间的乡野生活,华如锦深知百姓的不易,无论如何也不能白白要她们的东西。
“夫人,这是咱们在山里挖的野菜,山里多的是,咱们再去挖就是了,希望您别嫌弃咱们,收下吧。”几位嫂子们说的情真意切。
华如锦望着她们一张张朴实的脸,欣然接受了,如果再拒绝就显得外道了。
华如锦让紫娟记下几位嫂子的名字,到时候做些糕点给人送去,也算自己的一番心意。
“夫人,这村里的人就是热情,比咱们在京城的时候好多了,明明是自家人,却要争个你死我活的。”紫雨是个是个藏不住话的人,有什么就说什么。
“是啊,他们特别的淳朴,懂得感恩。”华如锦也想起在京城时的不快,心中感慨,是啊,明明是一家人却暗藏龌龊,勾心斗角,哪有这老百姓的日子自在,虽然贫穷,但是脸上都洋溢着对生活的向往,他们从来不会放弃生活。
不知道爹娘收到自己的信没有,刚来那会去过一封信,很久才收到母亲的回信,说家里一切都好,让华如锦不用惦记,还告诉华如锦,镇北侯的人已经把秦氏扶正了,可是叶凌轩没有答应,一走了之了。
华如锦面对叶凌轩的心非常的复杂,她很想和叶凌轩和离,以后和镇北侯府再也没有任何关系了,奈何她与叶凌轩提过一次,叶凌轩大发一顿脾气,说华如锦这辈子都是自己的妻子,他不会和离,让华如锦死掉这条心。
华如锦无奈再也没有提过,叶凌轩每次来都会带很多好玩的小玩意,有给烟姐儿的,更多的是给幸儿了,看着叶凌轩和幸儿相处的非常融洽,华如锦不忍心打破这份难得的和谐。
但是她与叶凌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