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她知道王之涣离开郡府时,急得落泪。却发现王之涣练功的状态正佳,数日内连连勘破难关,进入内景功中级阶段。
她隔着巷子远远眺望,小院中王之涣静心打坐,她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王之涣在院中来回踱步,无法练功时,她也跟着紧张,默默念叨,祈求老天给他宁静的心境。
王之涣当然不知道,李翠翠早就认识他,因一曲“黄河远上白云间”的磅礴诗句。这个同城的爱恋种子,早就在李翠翠心里发芽。
她才不管什么年纪相差,也不管地位相差,也不管王之涣怎么想、怎么逃避!
此时,王之涣在茫茫夜色下,在大山黝黑的背影下,一柄弯刀如月亮般闪烁银辉,真如天神一般洒脱。这也许就是他能快速练就内景功的原因,也是俘获李翠翠芳心的原因吧。
李翠翠依偎着春天里萌发绿叶的槐树,窥视着王之涣,内心柔情百转。她心里却也有个难题:如今王之涣有意逃避自己,得想个法子解开这个结呀。
她忽然灵光一闪,想起王之涣曾说过,有两个朋友来探望他。嗯,不妨趁此机会,了结他的心结。
她暗暗点头,悄悄离开树林。心道:王大哥,不论你到哪里,我都会追随下去。
春天的风吹过山城,从卧牛城南门的牛嘴,一直吹向牛脊街,吹向六十二条小巷,吹得卧牛城的人满脸春风。
绿叶萌发,从嫩黄变成青青的绿,就像初长成的邻家女子的脸庞。将卧牛城掩映在无边的绿色山林的海洋里。
东池的旗亭下,王之涣拉开布衣,迎风敞快。连日苦练内景功,他自己也惊诧于练功的进展。也暂且淡忘了对李翠翠的思念。
旗亭内已经摆放一张茶几,几碟点心、果品,还有开开酒店出名的辣子鸡。外加一坛竹叶青,三张竹椅。
日上三尺杆头,他翘首等待的人还没来到,牛脊街上倒是来了一群花枝招展的女子,手捧琵琶、二胡等乐器。
呵呵,也不管亭子里已经摆放了茶几,纷纷坐到旗亭内的石凳上,叽叽喳喳拌嘴。却是一群梨园伶官和歌伎。
王之涣喜上眉梢,有这群歌伎一旁娱乐,平白捡了个大便宜。那群歌伎坐下来,有女子说道:“姐姐们弹唱起来呀。”
有女子便说道:“先来段击壤歌,活活嗓子呢。”众女操起各自乐器,弹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
这是一首最古老的民歌,起源于尧天舜日之时。王之涣也不好站在一堆女人面前,退出旗亭,翘首大街南边。
牛脊大街上走来两个男子,一个三旬出头,一个年方弱冠,却都腰负长剑,一看便是豪侠之人。
王之涣拱手高呼道:“二位兄弟,你们终于来了!”
年长的白脸男子沉声道:“数年不见,哥哥更显健壮啦,哈哈。”笑声中,早就伸出手。
王之涣也老实不客气,冲上去拥抱,大声道:“那也没你七绝圣手王昌龄活得痛快!江湖中贤弟武艺诗艺,哪样不压倒之涣,可别叫我哥哥,羞死人了!”
王昌龄哈哈笑道:“朋友们高抬昌龄,可不敢因此托大!”
王之涣看看年轻男子,问道:“这位就是昌龄新近结识的好友高适么?!”
年轻男子拱手说道:“在下高适,见过之涣兄。与二位哥哥一样,小弟也还是一介布衣。”
第15章侠聚会2()
第15章侠聚会2
王之涣一边引二人坐入旗亭,一边说道:“之涣虽不才,却有阅人之功,二位兄弟以后必定做官,不是之涣可比拟。”
王昌龄摇头道:“说这些就俗了。”
三人落座,那群女子却停了弹唱,瞪着大眼盯住三人。名震天下的诗家天子、七绝圣手王昌龄,可不是轻易能见到的。他的两个朋友自然也不会是俗人。
高适看见许多女子坐在那边,有些不自在道:“之涣哥哥还请了这许多歌伎,当真盛情。”
王之涣笑道:“平白捡来的便宜,她们凑巧来此。”
王昌龄大声说道:“哈哈,你们自个唱吧,无须理会我们。”
那些女子方才醒过神,凑头嘀咕一番,又拉开曲子。一名歌伎唱起王昌龄的芙蓉楼送别。接下来又有歌伎唱起高适的哭单父梁九少府。
王之涣连呼:“好诗、好曲,二位兄弟的诗词果真是大有名气,卧牛城的歌伎随口便能唱出。”一边请二人吃酒吃点心。
王昌龄却盯住他的弯刀,说道:“大哥,你这把刀只怕不简单。能用此刀,大哥武艺一定精进非常。”
王之涣笑道:“这把刀可是大有名堂,只是我还不知道其中有什么名堂。”
“噢——”王昌龄说道:“莫非这把刀就是江湖上盛传的清风明月刀?!”
“正是此刀。”王之涣说道:“之涣也不知道与此刀有何缘份,它偏偏落在我的手里。”他说话时,想起李翠翠清丽俏美的面容。
王昌龄笑道:“此刀非比寻常,哥哥可得用心伺候它。”
王之涣苦笑道:“那是。喝酒、喝酒——”
三人喝酒,众女轻唱,却反复都是王昌龄、高适的诗歌。王之涣脸上有些挂不住,幸亏酒气熏红了脸。
王昌龄、高适却十分惬意,一坛竹叶青喝得清光。高适说道:“怎么没人唱之涣兄的诗歌?”
王之涣掩饰心里的失落,说道:“不唱也罢,之涣诗作数量向来极少。”
话音未落,却听见一女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不觉惊呆了,这女子不正是李翠翠?!只见她秀手兰花指,朝王之涣轻笑不已。
王昌龄叹道:“看看,这里最美的姑娘没有唱我俩的诗歌,可见哥哥这首凉州词名气之大!”
王之涣呆呆盯住李翠翠,听她唱完,反倒苦笑道:“李大小姐也在此哦。”
李翠翠也不掩饰,也不搭理王之涣,对王昌龄说道:“早就听说之涣有七绝圣手这般朋友,果真气度非凡。”
王之涣打断她的话,说道:“我们大老爷们喝酒,女人凑什么热闹!”
李翠翠跺脚道:“你有什么了不起?!我还不希罕同你喝酒呢。”
王昌龄、高适也看出二人相熟,面面相觑,倒是不便插嘴。
正在此时,旗亭外走来一队官兵,当头身穿四品官府的男子,美须浓眉,四旬有余。
他一摆手,随行亲兵停下步伐,他独自大步走进旗亭,大声笑道:“谁是王之涣,雄郡刺史李狄专程来看看你!”
王昌龄手指王之涣,说道:“那边,就是他。”
李狄上下打量他,说道:“果然仪表非常,难怪我家宝贝女儿看上你,哈哈!”
他用力拍打王之涣胳膊,王之涣顿时明白这旗亭伶官歌伎,都是李翠翠一手安排,为他款待两位好友。
王之涣不知道应该欢喜,还是尴尬,说道:“之涣拜见李大人,这是王昌龄、高适二位大侠。”
李狄瞪大眼睛,又把王昌龄上下打量一番,转头对亲兵说:“名动天下的王昌龄、高适来到,快给我搬两坛汾酒来!再带纸墨,李狄今日要留下王大侠的墨宝!”
李翠翠却悄悄来到王之涣身边,说道:“大哥,你还觉得自己配不上郡府的李大小姐么?”
王之涣说道:“呵呵,你觉得李大小姐配得上王之涣么?”
李翠翠瞪大眼睛,嗔道:“你——”
第16章神功大成()
第16章神功大成
“他们就这么走了?”
“他们习惯于安排自己的行程,所以我也不会管他们在哪里投宿。”王之涣漫不经心地回答。
“他们就是来找你喝一场酒?然后便离开?”
“这还不够吗?我们数年未见,难道之涣还不够格让他们专程来喝一桌酒?”
李翠翠再也忍不住,捶打王之涣的背,说道:“你果真是个自大狂。”
王之涣反倒正色道:“其实,他们来此告诉了我一件事情。”李翠翠笑道:“你们三个酒鬼,还会有正经事?”
王之涣说道:“之涣在江湖里名气远不如昌龄老弟。他虽小我两岁,却已经可以影响半个江湖。七绝圣手绝非浪得虚名,他是有重要事情相告。”
李翠翠好奇道:“难道你身负明月刀的重托,还嫌不够么?还要替王昌龄谋大事?”
王之涣苦笑道:“既然昌龄开口,我就不能不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