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至五十岁、下至十五岁的士兵在新编的军队里比比皆是,已经无法形成精兵效应。
而且,过度的征兵,已经致使国内大量技术工人也被迫投入战场,生产、制造能力也逐年下滑,这种局面再持续下去,蝗军马上就会面临兵源枯竭的危险境况。
虽然蝗军占领了东南亚,但缅甸动乱的时局,占领区里各种资源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转换成产能,物资紧缺依然是岛国最大的威胁。
在武器和高科技方面,蝗军更是大大地落后于中**队,ak47、虎式坦克、直升机、野马战斗机、导弹、凝固汽油弹等等,中国人层出不穷,简直让蝗军目不暇接,还好他们的工业落后,所有的武器都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但这种局面不可能维持太久,他们有了米、英两国的强力支援,各种武器装备很快就会达到战场的需求。
摆在蝗军面前最尴尬的就是武器落后,武汉会战失败、缅甸两个军败走掸邦高原,绝大多数原因都是吃了武器落后的亏,但现阶段蝗军对这些武器还处在研发阶段,要达到中**队装备的水平,起码得有半年甚至是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
但这个时间中国人不会等你,也许明天就会传来远征军进攻曼德勒的消息,也许不需要更多的高端武器,几十枚凝固汽油弹就会让曼德勒再次面临失守,随后就是仰光,一旦蝗军丢了缅甸,远征军的兵锋随即就会指向整个东南亚,而米国经过大半年的休整,太平洋舰队也基本恢复元气,加上他们现在的战略目标已经开始向亚洲转移的倾向,到时候水陆两路大军齐头并进,整个东南亚都岌岌可危。
所以,冈村宁次认为,接受德军的建议也许是蝗军唯一的出路,只要希特勒开出的条件合适,蝗军可暂时放弃中国战场,北上苏联,向西伯利亚进攻,与德军前后夹击苏联,也许半年时间都不用,德日就完全有可能在苏联会师。
解决了苏联之后,蝗军再回过头来收拾中国,而德军也可以腾出大量的兵力进犯非洲、印度,德日印度会师有再度成为现实的可能,届时,中国战场将会完全被孤立,苏联不复存在,米国、英国鞭长莫及也自顾不暇,蝗军全面封锁海岸线,再联合德军从东北、西南对中国实施战略包围,全面进攻。前期可能依然会是困难重重,因为他们还有诸如蒋浩然这样能征善战的将领,也有诸如特战师这样不可匹敌的军队。
但这种局面绝对不可能维持太久,物资的短缺会成为他们的硬伤,尤其是燃油,蒋浩然的部队机械化程度十分高,一旦没有燃油,战斗力会急剧下降,同时,他们的飞机、坦克、直升机等等尖端武器也会因为燃油短缺全部成为废铜烂铁,到那时,蝗军收拾起他们来简直不费吹灰之力。
冈村宁次这番深入浅出的观点顿时获得了一片认同声,但反对依然是主流。
如果按照冈村宁次的方案实施,就意味着蝗军要推翻在中国战场所做的一切,这可是十几年的努力,倾注的心血、人力、物资不知凡几,一旦放弃,将来都要重新再来,现在的国力已经远远不如当初,帝国还有能力将这场战争继续下去吗?
再有,这些问题都是冈村宁次单方面的臆想,重庆政府并不乏能人,他们难道就不会想到这层?换而言之,他们能同意蝗军的议和吗?即便同意,也会是狮子大开口,假如他们让蝗军全部退出东三省,蝗军难道也要同意吗?
还有一部分人,他们不说任何理由,就以不符合蝗军的初衷拒绝接受冈村宁次的方案,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日军的初衷。
长期以来都有一个历史疑问困扰着中国人,当年在德国进攻苏联时,苏联十分虚弱,如果岛军乘虚进攻苏联,苏联很有可能灭亡。可岛军却错过了这个大好时机,却去挑战世界第一强国——米国,简直是荒诞,这是为什么?
其实原因很简单,岛国人的目标是占领东亚,建立他们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而非其他,岛军从来就没有进攻苏联的意图。当年岛军制造“张鼓峰事件”、“诺门坎事件”其实都是都是试探性的进攻,其目的是恐吓一下苏联人,虽然岛军确实是把苏联设为第一假想敌,但这不等于他们要入侵苏联。
岛军的长期战略思路是排挤欧美在东亚的势力,也就是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当他夺得关东南部后,就已经完成了战略上的“北上”。他们认为,自己给了苏联一下教训就够了,苏联会知难而退,他们保住关东南部的胜利果实就够了,就如同前不久的日俄战争。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超级特工()
这一点从他们接下来的防御部署可以看出来,掠夺了中国的东三省之后,他们马上在关东南部修建大量防御工事,最知名的是东宁要塞,号称“东方的马其诺防线”。
其实德国在二战前就希望拉岛军一起夹击苏联,但都被岛军拒绝,岛军只与德国结成防御性的盟约,而不是进攻性。
岛军在对米国开战中,其实也体现了这个思路。他们袭击了珍珠港,却不占领珍珠港,要知道这可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战争初期,岛军的战争准备是优于米国的,如果占领珍珠港,登陆米国西海岸,是完全具备这个实力的。可是岛对珍珠港只是打了一下,没有占领,却把兵力转向争夺东南亚。
这些都体现了岛军的战略眼光短浅,他们是照搬日俄战争的经验。日俄战争,俄国退缩,不是因为岛军强大能威慑俄国,是因为当时俄国有内忧,无力解决外患。后来的苏联搞集权体制,没有内忧,只有德国和岛国这个外患。斯大林的领土野心也是天下少见,怎么可能知难而退?只是因为德国威胁更大,所以才暂时缓和对岛国的矛盾。一旦斯大林解决了德国,接下来就是解决岛国。
米国就更不用说了,岛国偷袭了珍珠港,只是给米国带来了一个小小的皮外伤,根本没有伤筋动骨,米国岂能这么轻易知难而退?
岛国人自以为聪明,让苏联和米国“知难而退”,自己做东亚的霸主,这种思维本身就是不合逻辑的,任何一个对自己民族责任感的大国,都不希望其他的对手、甚至潜在对手强大起来,他们会千方百计的削弱对手,甚至击垮对手。苏联米美国那种白人至上的国家,绝不会允许一个非白人国家强大、以至于威胁自己的程度,他们之间矛盾再大,当非白人种族和宗教兴起时,他们必然会携起手来,建立统一战线,共同打击同一个敌人,以达到保护自己,削弱别人的目的。因此,无论是中国,还是岛国、印度,在苏美两国的眼里,永远是限制的对象。东方人的国家如果要强大,必须迈过他们的坎。强大的标准就是:在接受他们一次打击后,仍然具有能够至少一次毁灭他们的能力,使他们不敢有与你鱼死网破的想法,这样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大国家。
可惜岛军一直没有明白这个道理,他们的策略是不断地捅马蜂窝,而不是端掉马蜂窝。倒是眼前冈村宁次的计划很有前瞻性,与德军联手铲除苏联,彻底端掉这个马蜂窝,然后再回过头来对付中国,有了苏联强大的物资保障,再加上德军的从中协助,中国的形势不见得会比现在好,只有可能更惨,因为真到那时候,中国已经完全得不到外援,覆灭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但不管冈村宁次说成员都不与采纳,保守的思维让他们放弃眼前的一切推到重来,他们做不到,也不敢下这么大的赌注,更何况,他们还有强大的海军可以依赖,东南亚战局虽然充满着变数和威胁,但只要能在太平洋上压制住米国海军,他们就还有资本和远征军在缅甸一决雌雄。
冈村宁次的支援者都是一些新锐力量,比较有分量的就只有南方军司令官冢田攻,而且他这种声援都是带有压迫性或是目的性的,眼前远征军给他带来的威胁是空前的,他更乐于看到议和成功,远征军全线退出缅甸,和平解决缅甸危机。
与蒋浩然交手半年,冢田攻是一役都没有赢过,自信心和勇气都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摧残,他已经从心底里有些发毛了。
当然,这么大的战略计划改变,绝非一两次会议能够解决的,方案提出来,还会有一个漫长的讨论过程,这事只能到此告一段落,因为时间已经到了晚餐时候。
也许注定今天是个多事之日,就在裕仁天蝗宣布散会,众将领准备离开的时候,参谋部又传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