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山河志-第9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裴劲松捋须微笑:“曹先生的意思,百年之后,我榆园军抗虏报国,也将成为华夏内斗?”

    曹继武微笑:“曹某人可没这么说。”

    他话虽这么说,但意思裴劲松明白。

    李红义也明白了:

    这里是孙庞斗智的古战场,如今是榆园军和满清血拼的地方。曹继武借古讽今,暗示榆园军如果继续和满清对抗,结果将和庞涓一个下场。

    李红义顿时跳脚而起,指着曹继武的鼻子大叫:“曹继武,休得胡言,我榆园军浴血拼杀,抗虏报国,怎么能说成内斗?”

    曹继武微微一笑:“你我,皆大元中国子民的后裔。”

    当年的大元中国,蒙古人第一次灭亡了华夏。如今的满清,简直就是当年大元中国的翻版。如今伤害民族自尊心的话语,曹继武竟然说的极为平常。

    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李红义满脸都是愤怒,抽出梅花刀:“果然是妖邪之类,今日我就替华夏,除你这败类!”

    当——

    西洋剑挡住了梅花刀。

    曹继武依旧微笑:“你是契丹后裔。”

    李红义闻言,热血爆棚的愤怒,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大唐中兴名将李光弼,营州柳城人,契丹武士,当年就任徐州节度使。眼前的这个李红义,正是他的后人。

    当年的宋辽之争,尖锐的民族矛盾,绝对不亚于当今的满汉之争。

    既然是契丹后人,代表华夏,就有点扯淡了。替华夏除掉妖邪曹继武,更是操蛋了。

    曹继武收剑回鞘,面无表情:“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以及华夏的全局来看,当年极度激烈的宋辽之争,如今看来,就是不折不扣的内斗。同样的道理,匈奴与大汉,鲜卑与南朝,突厥也大唐,女真与大宋,蒙古与南宋,如今看来,都属于内斗。”

    “向你这样,匈奴人、鲜卑人、突厥人、女真人、蒙古人,被汉化的异族后裔,是当今华夏人口的主体。百年之后,当今的满汉之争,铁定会成为后人内斗的笑话。”

    我辈抛头颅洒热血,竟然会成为笑话,这话相当的刺耳。然而人家曹继武列举的例子,根本就无法反驳。

    李红义很不服气:“你别站着说话不腰疼,我是契丹后裔,你又是什么人?”

    曹继武笑了:“任城王曹彰,曹某的先祖,也是起源山东这个地界,离此不过百里。”

    黄须儿曹彰,曹继武的汉人血统,远比李红义纯正多了。

    契丹后裔,高举华夏正统的大旗,却要杀一个血统纯正的汉人,这不是笑话吗?

    眼前李红义的行为,对当年的契丹人来说,可是不折不扣的数典忘祖。如果不是曹继武提醒,他甚至还想不起自己契丹后裔的身份。

    李红义这种状况,当今的华夏,实在是太过普遍。难为人、死敌威、马戏子等等,以及当初干将铺的长孙魁、完保国,他们干的,都是数典忘祖的行为。

    当今华夏许多人,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祖先,来自哪里。一味无知地高举犬儒的道德大义,干的尽是一些狗血的蠢事。

    多年的抛头颅、洒热血,竟然成了闹剧。

    李红义很没脾气。

    裴劲松也相当无语,他的先祖,可以追溯到唐代,但是再往前,就是鲜卑人了。

    鲜卑人和契丹人,都是游牧民族,和当今的满洲很像。他们如今,所高举的热血大义、民族气节等等一系列汉人口号,成了不折不扣的笑话。

    诛心,心灵的打击,二人的灵魂,像是被抽去了一般,内心酸甜苦辣咸,五味翻腾。

    曹继武叹了口气:“先祖有先祖的生活,后人有后人的生活。所以先祖对后人来说,除了生命的延续之外,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所以拿先祖说事的,要么用先祖的辉煌给自己长脸,要么用先祖的声威,给自己捞好处。那些没有辉煌,又没有声威的先祖,属于无用之辈,没有哪个后人会记得,更不可能去主动提起。”

    “至于生命的延续,这是上天的旨意。按照西洋人的说法,这是上帝的意思。所以西洋人从来不搞光宗耀祖这一套,他们只关注自己的生活。”

    “人生百年,上帝给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西洋人把有限,都用在了点上。华夏人其实也不傻,他们嘴上说光宗耀祖,对得起祖宗,背地里仍然在关注自己的生活。拿着先祖的名义,偷偷摸摸地帮自己捞好处。”

    “所以曹某人抛弃了华夏的虚伪,选择了西洋的实惠。因此在华夏人眼里,真实的曹某人,也被成了妖类。”

    如此看来,百年之后,不会有人再记得榆园军。

    虽然榆园军抛头颅、洒热血,抗虏报国,极为典型的热血澎湃。可惜被黄河给淹了,榆园军的死法,太过窝囊。百年之后的后人,都在忙着自己的生活,谁有那个闲淡功夫,给自己的心灵找不自在?

    眼下的场景,抗虏所持的正义,全被曹继武拆穿。如果继续抵抗下去,覆灭是早晚的事。即便杀了曹继武和明珠,但人家满清根本不缺这俩人。山东经略使,你杀一个,人家再派一个。你杀两个,人家就再派两个。

    天下已经这样了,你想抗虏报国,其他人却想要生活。榆园军这种没有根基的民间力量,根本接触不到真正的敌人——满洲八旗,就会汉奸部队耗死。

    这种窝里斗的耗法,百年之后的后人,更是懒得去提起。

    不过后人的事情,眼前的人管不了。毕竟天下崩摧之时,榆园军没有像士大夫一样,选择趴地投降。虽然他们的事迹,不会被后人记起。但他们毕竟洒了热血,为抗虏报国,尽了最大的努力。

    眼下摆在李红义二人的问题,和当年的庞涓一样,一旦选择失误,仅存的榆园军余脉,也将和当年此地的魏军一样,成为后人茶余饭后的笑谈。

    眼前的诸位,都是大元中国子民的后裔。没有成为大元中国子民的抵抗分子,早已经消亡。眼前的这帮人,除了知道标杆文天祥之外,其他的一概不知。

    这就是眼前诸位的写照,没有生命的延续,大义热血,这情怀那情怀,所有永垂不朽的精神,统统都是扯淡。

    既然选择生活下去,那榆园军的生存之道,又在哪里呢?

    李红义忍不住问道:“你既然前来招安,给弟兄们准备什么饭碗?”

    曹继武只吐了两个字:

    “运河。”

    生活首先要吃饭的,兖州如今到处都是黄水泛滥,即便黄河豁口被索图堵上了,被冲刷的土地,养分全无,几十年都难以恢复,庄稼种了也是白费种子。如今再加上地震,天灾人祸赶在一块,要想活下去,简直比登天还难。

    运河就成了人们生计的唯一出路。

    只要运河疏通,沿岸人们,或拉纤或走船或开店或经商,只要有客流,加上南粮北运的物资转运,兖州的老百姓,日子过得不会比种地要差。

    不过话虽然说的好听,事情安排的也很妥当。从抗清义士,突然转变为亡国奴,精神的打击,难以想象。

    云南抗清的李嗣业、刘震、白文选、马宝等人,福建的林兴珠,许多人的精神,依旧不甘,曹继武其实也不甘。

    时间对创伤来说,是最好的药。

    不过,此时二人的脸色都很难看,内心明显在挣扎。

    曹继武叹了口气:“如果二位不愿意做亡国奴,等安排了兄弟们的生计,可以下南洋,或者去东洋。”

    下南洋或者去东洋,远离家乡,以华夏如今的光景,恐怕是再也回不来了。

    二人的脸色,很痛苦。

    曹继武摇了摇头:“如果二位还不愿意,那就去云南。”

    李红义二人,大为吃惊:

    “要我们支持吴三桂?!”

    曹继武点了点头:“要想华夏正朔,只有云南有这个实力。他可以直接,而我曹某人的,却是一种曲线方式。”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上天对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是一视同仁。你有正义,他也有正义,谁的正义算数?

    谁实力强,谁的算数。

    实力不强,所有的正义正统,所有的高尚精神,统统都是扯淡。

    历史是由士大夫写的,所有的笔墨,都是精挑细选,彰显士大夫的精神追求,道德理念。老百姓的实力不强,所以历史的笔墨,没有他们什么事。不管是哪部华夏史书,也看不到他们的影子。

    如今士大夫被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