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铁血山河志-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生大欢喜,洞房花烛夜。抛却新婚妻子,谈何容易呢?望着妻子被门帘,即将淹没的背影,曹文恭愣在当下。看着女儿伤心离去,郑魁元神色黯然,泪水如断了线的珠子,砸在茶几上。嗒嗒嗒,声音脆碎而沉重,就如闷鼓,震动着压抑的场景。

    曹文恭几乎崩溃了,只好妥协:“小婿听从泰山安排!”

    郑魁元闻言,喜不自禁,竟然起身给女婿行大礼。这一下可把曹文恭给吓坏了,他急忙扶起老丈人:“照顾妻子,乃小婿为夫之职责,泰山万万不可如此!”

    翁婿二人相对,无言以对

    江北四镇,高杰、刘良佐、刘泽清和黄得功,四人对弘光拥立有功,称为四镇。大学士黄澍干不过马士英,跑到武昌,鼓动左良玉清君侧。楚军号称百万,声势浩大。马士英急调各路人马,沿江布防。战力最强的勇卫营黄得功部,进驻太平府,拱卫南京。内战一触即发。

    此时郑魁元上了前线,极有可能卷入内战当中。这和他初衷,完全是两码事。曹文恭难免担心:“左良玉不怀好意已久,他和朝廷一战,恐怕在所难免。如今听说黄得功镇守太平府,如果左良玉东下,黄将军必当首当其冲啊!”

    郑魁元捶胸顿足:“鞑子虎视眈眈,朝廷竟然还在内讧,痛心,痛心啊!”

    史可法名动天下,督师四镇,曹文恭忽然想起他,于是建议道:“泰山不如去扬州,投奔史可法。”

    郑魁元闻言,满眼全是失望,头摇的像拨浪鼓:“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节操可嘉,危难之时,极有可能误国殃民!”

    曹文恭不以为然,刚要开口反驳,却被郑魁元摆手制止了。

    自宋以来,儒家倡导的心性理学,大行其道,在明国成为正统主流思潮,深深影响并控制着读书人的思想。刚出道的郑魁元,对此也是深信不疑。然而经过钢刀热血的洗礼,他早已看透心性的虚伪。

    信奉仁义道德和心性理学的东林党,把崇祯给忽悠了,把明国给玩完了。但是没有那份亲身经历,光靠嘴是说不明白的。

    因此郑魁元,并没有向曹文恭解释什么,而是岔开话题,告诫他道:“无论任何时候,武力都不可缺少。即便你有再多的能耐和财富,没有武力支撑,最终还是别人的。这个没有什么道理可讲,钢刀无论在任何时候,都要比铁嘴更管用,你一定要记住了!”

    这话要是放在平时,曹文恭肯定会蹦起来跳脚,然而如今是乱世时代,现实的残酷,不得不让他重新思考。仔细品味郑魁元被鲜血洗出来的话语,结合现实,曹文恭深有感触。

    翁婿二人,又沉默了一会儿,郑魁元下定决心启程。

    曹文恭再次挽留:“泰山不如多住几日,也好让小婿夫妻,再尽几日家孝。”

    郑魁元摇头道:“你们的事已了,老夫也没什么顾虑了。黄得功虽然勇悍异常,然而却是一介武夫,他那里正需要老夫这样的谋士。所以我得即刻赶去,助他一臂之力。”

    见岳父决心已定,曹文恭不再挽留,于是敬酒告别。翁婿二人举杯,皆一饮而尽。郑魁元放下酒杯之后,立即起身,踏步疾走。

    打过仗的人,这身手就是和常人不一样。别看郑魁元年过六旬,身手仍然矫健。只见他手攀鞍桥,右脚长跨,左脚点蹬,立翻与马背之上。缰绳被郑魁元轻轻一逮,马匹立即攒蹄而立。剧烈的嘶鸣之声,震耳欲聋。

    刚要飞马而去,门帘忽然剧烈响动,郑魁元急转头,猛见郑三娘飞身而出。曹文恭见状,急忙抱住妻子:“泰山去意已决,你若这般,岂不惹得泰山一路心神不宁?”

    郑三娘闻言,不再呼喊,双目崩泉,喷涌而出。

    “吾去也!”

    两行热泪如泉,郑魁元强压悲痛,决然策马,大喊一声,掩面飞驰而去。

    郑三娘再也忍不住,哭声撕心裂肺。

    望着郑魁元渐行渐远的身影,曹文恭两行热泪,也早已打湿了衣襟。

    南国荷塘初生莲,北风金鼓不息绵。太平铁马联营峙,夕阳正浓大江澜。去意已决马蹄远,抛家弃儿心非软。天柱凌然东南屹,临危报国忠义燃。

第2章义士报国() 
时光荏苒,一年很快就过去了,曹家也喜添了一丁。邻里乡亲,前来道贺者,络绎不绝。曹文恭春风满面,马不停蹄地招待客人,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是夜,明月当空,春风徐暖,除了布谷不停地鸣叫之外,一切静安。郑三娘怀抱婴孩,斜坐在一条长藤椅上,哼着儿歌,满脸幸福。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听到曹文恭的吟诵声,郑三娘忽问道:“夫君,娶什么名字呢?”

    “嗯”

    曹文恭背握一本书,愣的出奇。

    见他那副呆样,郑三娘噗嗤一笑。她起身走到丈夫跟前,拿起儿子的小手,捅了曹文恭的鼻子:“小宝贝,叫什么名字呢?”

    书呆子这才反应过来,急忙赔礼:“读书入了迷,娘子休怪,拙夫赔罪了!”

    郑三娘笑得喘不过气来,点了他的额头:“迂腐,废话一堆,名字呢?”

    曹文恭一脸傻笑,挠着头皮思索。

    “名字,名”

    曹文恭边踱边想,忽然想到一个好名字,急忙回身叫道:“太白才冠古今,就叫慕白,娘子以为如”

    “不妥,不妥,太白生于太平盛世。咱们的儿子,却逢乱世而出,好文章有什么用?”

    曹文恭否定了自己的主张。又思索了半天,曹文恭突然想起郑魁元来,叹了口气:“泰山此去,生死未卜,为夫甚为挂念,不如叫儿思祖,娘子以为如何?”

    然而这一番话,一下子就把郑三娘的泪水,给勾了出来,曹文恭顿时感觉到,自己冒失了。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曹文恭懊恼后悔起来:不妥,不妥,叫了这个名字,娘子还不整日要哭成个泪人?

    绞尽脑汁,书呆子也没想出太好的名字,各位仁兄,姓曹的,取什么名字好呢?

    曹文恭垂头丧气,仰天长叹:“文恭啊,文恭!你对时势无能为力,如今竟然连儿子的名字,也取不好,真是没用!”

    见他自责,郑三娘停止了哭泣,思索了一会儿,征询丈夫的意见:“如今天下纷扰,此乃武曲安邦之时。父亲顺应时势,投身武行,不如就给儿起名继武。咱们的儿子,顺势而生,将来必定以武立世,同时也能寄托对父亲的想念之情,夫君以为如何?”

    “继武继武”

    曹文恭忽然鼓掌击节,大赞好名,紧接着感慨道:“父乃文恭,结果一事无成。儿乃继武,顺势而生,改头换面,脱胎换骨,今后作为,必将超越为父,光我曹家门楣!”

    儿子将来必成大器,曹文恭越想越这么认为,急忙向妻子致以谢意。郑三娘也喜不自禁。

    自此之后,夫妻二人齐心协力,共同精心抚养小继武。在这乱世之中,小继武也难得,拥有了一个温馨的家。

    虽然天下大乱,但此时兵灾,还没波及到池州府。因此曹家一家三口,难得的其乐融融。鉴于小继武慢慢成长,曹文恭开始用心教他四书五经和孙吴兵法。小继武聪明伶俐,学的非常快,尤其是对兵法展现了浓厚的兴趣。

    由于时势急需武略,曹文恭也将主要精力,转到了教授兵法上。父子二人同桌共吟,郑三娘在一旁织布纺丝。田园诗意,耕读桑荷,一家三口,快乐非常。

    然而温馨的日子,没有持续多久。扬州城破,清军屠杀百万。消息很快传遍江南,百姓无不胆裂。

    整个天下,扬州钱粮最为丰厚,而且城坚池深,可谓是明国第一固若金汤,怎么这么快就被打破了呢?南明再怎么不济,守个一年半载,应该不是问题吧?这一消息,太过匪夷所思。曹文恭怎么也想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他只有拍桌子大骂,对无能表示愤慨。

    更令人气愤的是,苟延残喘的南明池州府,不是想办法安民报国,而是继续巧夺名目,忙着缴饷。他们想趁人心不稳的档口,大肆捞上一把。曹文恭书生意气,嫉恶如仇,经常抨击当地官府的丑恶行径,帮助乡民说话。

    曹文恭犀利的言辞,拆穿了官府无耻的嘴脸,撕下了他们贪婪的面皮。当地官府,自然对他恨之入骨。然而曹文恭秀才功名在身,又是军户,官府虽然恨得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