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慷慨之刀利且锋,大度之手轻又松。切来一片胜轻纱,轻轻一摸没感觉。吴越故国微风起,飘飘送出九天外。玉皇大帝急了眼,急派哪吒三太子。天兵神将狂命追,已过天台二十峰。巨灵喘气一哈嘴,托塔天王傻了眼。
天命难违怎交差?太白金星来支招,三月三,上高香。玉皇奶奶一高兴,皆大欢喜无忧烦。反正都是大忽悠,先来上香再磕头。三注香飘凌霄殿,天兵开花神将乐。狂追一路腹中空,玉皇闵怀颁圣恩,又来一盘慷慨刀,微风一吹又无踪,天兵神将傻了眼!
金日乐调侃肉薄,鼓捣出一大堆的诗文,众人全笑喷了。
士绅出身的黄宗羲,生活优越,本身也是个清雅才子。因此黄忠义置备的饭菜,极为的精致。刀功轻巧,牛肉切得薄,口感润而酥,极为适合儒雅高士。
然而二金、章祥瑞等人,粗中少墨,大气豪爽,这种吃饭方式,几近变态的精致情趣,他们哪里受得了?王征南和曹继武身怀绝技,那也是豪情万丈,气概冲天,当然也更钟情于大碗酒肉。
刚才金日乐当着众人的嘲弄,分明是在打他黄家的脸。黄百家很不高兴,忍不住跳起来叫道:“乡野村夫,一点情趣也没有,无知透顶!”
“他娘的,分明是你家矫情。三爷还没跳脚呢,你这犊子倒抢了先!”
金日乐一拍桌子,跳了起来。
在场的诸位,除了黄宗羲文弱之外,就连姚启圣,也是豪迈的狂士。他们至情至性,快意恩仇,豪气干云,当然受不了文雅的精致。这是他黄宗羲待客方面的失误,怪不得人家抱怨。
于是黄宗羲瞪了儿子一眼,转头埋怨黄忠义:“你是怎么搞的?怎么能给众位英雄,上这等饭菜?”
他娘的,明明是你自己的失误,怎么能推到别人身上呢?金日乐要当场教训黄宗羲,却被曹继武拉了下来。
王岳和黄百家二人,心浮气躁,明显沉不住气。有二金在此,这两人一定时不时跳脚,扰乱场面。黄宗羲想让他们俩滚蛋,免得打扰议事,但却被王征南制止了。
三兄弟放浪形骸,无拘无束,思维方式和常人大为不同。接下来的拉拢,正统的黄宗羲,将会非常的艰难。双方不同理念的碰撞,将是增长见识的绝佳机会。作为师父,王征南当然不想让自己的宝贝徒弟,失去这个机会。
于是王征南暗中警告二人:“许听,许看,不许说!”
王岳二人很是不爽,但师父的语气,透着一股不可违抗的威严。二人不敢不从,于是缩在了王征南身后。
黄忠义代失误之过,诺诺而退。不大一会儿,大碗大肉上来了。金日乐大喜,顷刻间吃了二斤牛肉。
黄宗羲连连感叹:“壮哉,壮哉!”
广智是和尚,以茶代酒。黄宗羲、佟君兰、沈婷婷和翠莲四个人,皆用玲珑玉杯。而王征南、姚启圣、曹继武等,剩下的一大帮人,皆是大个的黑粗瓷碗。黄宗羲为主,广智为辅,众人海喝起来。
第129章正邪对决()
酒宴之上,浙东名士姚启圣,放浪形骸,仪态放纵,眼神时不时留露出无奈。因此他对故国大明,仅仅就只剩下情怀。
释家住持广智和玄门高人王征南,虽然表面上平静如水,看似一副世外高人的姿态,但二人眼神殷切,内心对故国大明,还是充满极度的渴望。
二人一释一玄,都是修为高深之人,定力极高,过激的言辞,不会让他们失控。
而场面的主持者黄宗羲,此时已经年过五旬,早年的莽撞冒失,已经消散了许多。但这人儒家正统观念,根深蒂固,想法极度的老套。如果言语过激,拆穿过度,黄宗羲有可能失控。
精通无暇神相的曹继武,对于场面上各人的心态,早已了然于胸。他不慌不忙,神情淡定自若,静待黄宗羲出牌。
果然酒过三巡之后,黄宗羲立即开门见山,邀请曹继武:“曹老弟文武双全,可否助我世忠营一臂之力?”
其实曹继武的态度,早在胜棋亭之时,已经明确表态了。但黄宗羲不死心。世忠营刚刚有了点起色,黄宗羲信心满满。凭着正统忠义气节,他有把握拉拢曹继武。
对于黄宗羲的邀请,如果正面回答,一定会陷入仁义道德的漩涡。而仁义道德这玩意,本来就很虚妄。无休止的争论,除了浪费口舌,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而且仁义道德是黄宗羲的根本,骤然被拆穿,很容易引起他的失控。
曹继武想了一下,来了侧面迂回,反问黄宗羲:“柳生三严这个人,梨洲先生是否认识?”
黄宗羲闻言,极为吃惊,脱口而出:“你怎么知道这人?”
金月生看穿了曹继武的心思,于是代为回答:“想必他是来找梨洲先生的。结果五台山禅照、少室山通圆和关中王郎,三位英雄突然截胡,合力把他给打跑了。梨洲先生是不是有点失落?”
金日乐也一脸戏谑:“柳生三严这犊子,武功极高,我们哥仨合起来也打不过。他可是鲁监国给你梨洲先生的见面礼,可惜禅照和通圆这两个大和尚,多吃闲饭蛋操心,也太不识趣了,竟然愣把这事给搅黄了!”
当前东南各路抗清力量,名义都归鲁监国朱以海管辖。然而兵部尚书张煌言和国姓爷郑成功不和,身为杠把子的鲁监国,竟然居中和稀泥。
大明和倭人之间,那可是关乎气节尊严的民族仇恨。金日乐刚才一番话,矛头直指杠把子鲁监国,把抗清力量一盘散沙,暗中勾结倭人的嘴脸,损的一塌糊涂。
曹继武反击,金月生凑热闹,金日乐谑损,三兄弟一人一句,这戏唱的天衣无缝。黄宗羲的仁义道德,还没来得及使出来,就窝在自己手里了。
此时的黄宗羲,极为的尴尬,急忙给姚启圣使眼色。
当年明国的东南沿海,热热闹闹好长一阵子,有谁没受过倭人的袭扰?所以姚启圣对倭人的印象不佳,他对勾结东洋人这一点,也是相当的不屑。
队友不搭理自己,黄宗羲只得自己来圆场:“周崔芝力请倭人,帮助对抗鞑虏,我也是犹豫不决!”
杠把子鲁监国,黄宗羲自然不敢怀疑。而目前抗清的主要力量是郑成功,黄宗羲也不便说他的不是。所以他一句话,把责任摁在了周崔芝头上,也给自己留了余地。这推诿扯皮的文化传统,黄宗羲可谓是得心应手!二金暗笑不止。
看来这个黄宗羲,对联倭平虏之策,还抱有幻想。然而这个联倭平虏之策,和当年的联虏平寇之策,简直就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把希望寄托在他人之上,这种想法,简直就是愚蠢透顶。
当年的大清,打垮了李自成,立即掉过头来收拾大明。如果联倭平虏得以凑效,那么倭人打垮了清军,回过头来,一定会接过大清的接力棒,继续收拾一盘散沙的大明。
这么荒唐而极度危险的国策,竟然再一次出现在大明的队伍中。而且作为万众楷模的黄宗羲,竟然没有意识到危险。好在张煌言及时请来了禅照、通圆和王郎,要不然柳生到了方广寺,黄宗羲很有可能就翻进了阴沟里。
然而此时的黄宗羲,眼神还真有点失落和遗憾。王征南终于忍不住了,指着他的鼻子教训道:“联倭平虏,无异于饮鸩止渴。你难道忘了当年的联虏平寇?难道还要当年的故事,再次发生吗?我们亲眼所见,血淋淋的教训,你竟然抛之脑后,丢人不丢人?”
当年的大清,收拾大顺政权之后,掉过头来,不到两年时间,就将残明的主要力量,一扫而光。如今剩下来的散兵游勇,看这态势,也坚持不了多久。
被王征南教训,黄宗羲不敢抬头:是啊,当年要不是联虏平寇的昏招作祟,大明和李自成联合,共同对付大清,哪里还有今日这个局面?然而历史不存在假设的结果。后人唯一能做的,就是避免教训再次出现。既然张煌言反对,我黄宗羲还有什么好说的?
黄宗羲感慨良久,对联倭平虏,终于死了心。
见他黄宗羲心情不好,广智及时来打圆场,众人觥筹交错,借酒冲散郁闷的氛围。
酒过三巡之后,王征南忽然喃喃道:“柳生难道是柳生宗严的后人?”
此言一出,众人皆很吃惊。当年的柳生宗严,只带五十二个倭人,纵横江南上千里,杀伤数万,虽然大明官府一直讳莫如深。但这件不可思议的事,就发生在江南,所有江南有识之士,简直是无人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