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7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余各人,则各自都有自己的小九九。

    朝廷拖欠军饷那么多年,如今好容易有一个要钱的机会,当然要多要一些,属下士卒高兴,自己也能贪墨不少,为什么不要?

    那边各路总兵狮子大张口,漫天要价,这边户部李阁老只得就地还钱,将前方的军资要求一压再压,然而即便如此,这一个半月来的物资消耗依旧是远超李待问想象,说能将粮秣供应保证到月底,已经是李阁老尽量往乐观的方面说,生怕惊到了崇祯。

    “半个月时间,肯定不够,李阁老,这样吧,朕这便颁下旨意,命各省总督巡抚,尽量协助你筹粮筹钱,一定要保证好前线的军资供应,除此此外,”崇祯犹豫了一下,不动声色地又看了李待问一眼,“李阁老,你可还有其他方法解决钱粮问题?”

    崇祯所言的其他方法,其实就是向老百姓加税,不过他自持明君身份,加税这种事,只能是臣子主动上奏请求,然后他还要拒绝几次,直到最后,他才会装作勉为其难地同意加税,以保持自己的明君形象,想让崇祯自己说出‘加税’两个字,那是休想。

    李待问跟了崇祯这么久,如何不知崇祯的心意?不过加税说着简单,实施起来可就困难了,而因加税会造成的种种深远影响,则更是贻害无穷。

    由于各地官吏的层层腐败,雁过拔毛,朝廷征收一百两银子,倒是有七八十两进了各级官吏差人自己的腰包,如今李闯,张献忠率领流贼正在河南,陕西一带到处抢劫,如入无人之境,各地官府皆都头疼不已。

    明朝的每次加税,那些地主豪绅们都能巧妙地将税收转嫁给最底层的百姓,选择在这个时候加税,势必又要逼反一批交不起税的穷人,这不等于变相地给那些流贼创造兵源么?

    李待问可不傻,若是他提出加税的主意,最后又被崇祯采纳,将来若是因此事造成各地百姓纷纷民变,民众揭竿起义,最终背锅担责的肯定就是他。

    所以李待问这时就开始装糊涂,他假做冥思苦想了半晌,方才遗憾地摇了摇头,道:“老臣已经尽力了,实在再想不出其他更好的法子。”

    周钟心想表现的机会来了,他眼珠一转,当即出列,望着崇祯皇帝禀道:“皇上,臣有一法,或可得几十万两银子,以为军资。”

    眼见周钟献策,崇祯大喜过望,急忙道:“周卿家有何良策,快快请讲。”

    skbshge

第八百四十九章派遣副帅() 
周钟故作一副沉稳之态,挑眉说道:“臣不才,却也听说过海贸利润之丰厚,动辄几倍几十倍之多,故此钦州伯方能通过海贸,短短半年,便为朝廷上缴二十五万两银子的利润;

    皇上请想,钦州开海,不过半年时间,便有此番暴利,其余两处通商口岸,月港、广州,居然一年才只有几万两银子的税收,比钦州相差甚远,在臣想来,这两地怕是有贪官污吏,在此间上下其手,隐匿吞没大量原本归属朝廷的税银。”

    “臣请皇上,派遣得力大臣,前往三地,查明真实情况,追缴那些原本属于朝廷的税银。”周钟说道。

    其实周钟心里还有个小九九,他隐隐有些怀疑,赵无忌其实根本没有赚到这么多钱,打算趁此机会,治赵无忌一个欺君之罪。

    毕竟一年就能拿出五十万两银子的税收,有些太吓人了。

    崇祯听了周钟的话,顿时就是眼前一亮,钦州一年能拿出五十万,那规模比钦州更大,通商历史更久的广州,月港两地,没理由税银会比钦州少,唯一合理的解释,便是如周钟所言,这两处的大量税银,应是被那些贪官污吏给贪墨了。

    虽然一直都在猜忌赵无忌,但崇祯对于赵无忌的能力还是非常认可的,他倒是丝毫不怀疑赵无忌能赚这么多钱,心中只是痛恨广州,月港两地的官员,恨他们私吞朝廷的税银。

    就此议题,崇祯与群臣又商议了一番,最终决定派出三位钦差,分别前往三地,检查监督税银的收缴情况,面对这三个肥缺,朝廷上的几位大佬又是一番你争我抢,都想派自己的人去。

    周钟并不是很爱财,他只是想当官,所以对这个钦差身份没什么兴趣,国丈周奎也在场,他倒是很想去月港或是广州,捞上一些油水,于是他主动请缨,想要替皇帝‘分忧’,奈何崇祯早已看透了自己这位老丈人的真实心思,说什么也不同意派他去。

    众人商议了半晌,反复斟酌了一番,终于定下了三位钦差的具体人选,随后陈新甲再度老调重弹,提起催促洪承畴速速出战之事。

    正在崇祯皱眉思忖之时,户部尚书李待问再次出列,禀道:“皇上,洪大人用兵沉稳持重,想来也自有他的道理和用意,而我军粮秣军饷不足,亦是不可忽视的问题,老臣以为,皇上何不再派遣一员锐意敢战的将领,为此战副帅,辅助洪大人?”

    “钦州伯赵无忌,能征惯战,曾在山东大破十万清兵,如此战绩,便是洪大人也稍有不及,难得的是赵无忌一向锐气十足,敢战强敌,恰与洪大人形成互补,皇上何不命赵无忌为此战副帅?”

    崇祯瞥了李待问一眼,脸上的神色十分复杂。

    当初赵无忌在山东以少胜多,杀得皇太极溃不成军,狼狈而逃,清兵实力大损之下,皇太极不得不采用虚张声势之计,方才顺利撤出大明。

    待到清军撤出关外后,崇祯方才从清兵撤退沿途的各地主官的奏折里,知道了清兵的真实兵力。

    号称十万之众的清兵确已被赵无忌率军打残,撤退时的清兵,不到四万余人,并且士气极其低落,在清兵撤退的路途中,时不时可以看到死在路边上的清军伤兵。

    从山东和河北一地抢夺的众多人口辎重,也大多都被赵无忌又夺了回去,满清此番入侵,所获实在不多。

    在撤退中,清军居然连死者的尸体都顾不上掩埋,随意就将尸体和伤兵丢弃在路旁,可见其当时的惶恐和匆忙。

    得知真相的崇祯,心中亦是遗憾不已,深悔自己当初过于胆怯,只是命洪承畴,孙传庭两人率领十余万精锐西军,拱卫京师,而不敢命两人前去迎战追击逃窜中的皇太极。

    若是当初派遣精锐西军,追击溃败的清兵,斩杀皇太极,也许就没有今日的辽东之战了。

    不过清军的惨败,也给了崇祯和一些大臣以错觉,让他们觉得清兵亦是不过如此,只要指挥得当,用兵得法,清兵也并非不可战胜。

    所以此次出征辽东,为锦州解围之时,崇祯并没有派遣对清兵战绩最佳的赵无忌前去,而是派遣了洪承畴。

    这也是崇祯觉得清兵元气大伤,明军此战必胜,再加上他对赵无忌的猜忌,不愿坐视赵无忌再立大功,而做出的决定。

    结果如今快一年时间过去了,明清两国依旧在锦州前线互相对峙,谁也没能奈何得了谁,眼看洪承畴如今一副战战兢兢,用兵持重保守,唯恐有失的样子,崇祯的心中便是一阵阵的后悔。

    想起每日运往前线的那些白花花的军饷和大米,心疼之余,崇祯有时也会想,或许当初应该派遣赵无忌为统兵主帅,前去征讨辽东满清,以赵无忌的锐气,也许早已把盛京都拿下来了。

    但天子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既然选择了洪承畴,洪承畴又没有过错,崇祯总不好直接就用赵无忌将他换下来。

    此刻听起李待问提起征调赵无忌前往辽东作战一事,崇祯不由得有些意动,嗯,让赵无忌去辽东试试,此举看似可行。

    崇祯现在实在有点承受不了来自前线的无休止的讨要军饷和粮秣的压力了,这十五万大军,就是一个吞金巨兽,敌人没打死,却快把崇祯自己给吃破产了。

    陈洪范在下面听着李待问的话,心中暗自着急,他偷眼看去,却看到崇祯皇帝正摸着下巴,一副认真思忖的样子,心中更是百爪挠心般的不舒服。

    大明王朝如今的颓势,陈洪范看得很清楚,外有满清虎视眈眈,内有流贼四处肆虐,天公也是不作美,屡屡在大明各地降下种种天灾,

    在担任武库员外郎期间,他大肆贪污腐败,以次充好,偷工减料,只追求数量,不重视质量,造出了大批的不合格武器送往前线,又强行撤裁了很多在军械研发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老工匠,以减轻成本。

    所以他主管的武库,如今账面上的成绩才会如此漂亮,结果陈洪范此举,反而给了主管上司,兵部尚书陈新甲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