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大风险,付出同样的大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座小小的赵家庄,是留不住他的。

    叶婉儿看着赵无忌,心中千言万语想对他说,最后,却只说了一句:“夜了,相公早点休息吧。”

    赵无忌与叶婉儿心意相通,婉儿的想法他是知道的,他何尝不想做一个快乐悠闲的富家翁,然而这花花世界,总是要有人去守护的,而自己就是最合适的那个人。

    纵然前路坎坷,危机四伏,自己也只能静而不语,奋然前行,他轻轻地上前,搂住叶婉儿,久久没有说话。

    赵家庄内,一座新建的宅院里,韩林韩勇,陈国宝,慕容先等四人正在饮酒,这座宅子是韩林今年刚建成的,他和韩勇作为家丁队长,收入很高,于是便早早建了这座宅子,也好让老娘能享几年清福。

    如今公子即将进京,可以想象的是,公子主政一方的日子也快到了,那时四人作为公子的得力助手,恐怕也要离开赵家庄,追随公子而去了,所以今晚,从不喝酒的四人,破例聚在一起,举杯痛饮,只因他们知道,或许用不了多久,他们就要离开此地了。

    看到家里有客人来,韩大娘非常开心,如今吃喝不愁,心情舒畅之下,老人家如今身体愈发的硬朗,这一桌酒菜都是老人家亲自操办的。

    陈国宝喝了一口酒,说道:“公子跟我说了,留韩林在赵家庄,咱们三个跟着公子走,公子去哪,咱们去哪。”

    韩林说道:“我也想跟你们一起去。”陈国宝说道:“不行,赵家庄也很重要,也需要有个人在此镇守,再说大娘身体也不太好,你留在这里,一举两得。”

    陈国宝又看向慕容先:“公子这次必然做官,你跟着公子好好干,也能博个一官半职,把你原来丢失的官爵,再亲自拿回来。”

    慕容先摇了摇头:“我出来做事只是感激公子的知遇之恩,至于做官不做官,都没什么要紧,大明的官,我也是做够了,不过今日一见,这土豆和红薯果然厉害,若是能在西北推广种植,何愁匪患不平?”

    提起西北,陈国宝的眼圈就红了,因为连年旱灾,他父母带着他出来逃荒,可怜双双死在路上,只剩他一人独自漂泊到了南京。

    陈国宝又喝了一口酒,说道:“若是没有公子,我本来应该是个已死之人,早就已经冻饿而死了,我这一生,也没什么奢望,只盼常在公子左右,为公子效力,随时准备为公子舍了这条命。”

    韩林说道:“你住口,公子要是知道你的想法,还不得骂死你,好好活着不挺好,非要死啊死啊的。”

    陈国宝叹了口气,说道:“我倒是希望公子能去西北,这样就可以用土豆和红薯拯救更多的人。”

    慕容先说道:“西北那边匪患严重,又总有旱灾,不是个适合发展的地方,公子刚刚起步,最好是找个安全点的,没有天灾的地方比较好。”

    韩林说道:“别想太多了,不论公子去哪里,我等只需全力以赴为公子效力就好,来吧兄弟们,干了这杯酒。”

    众人轰然一声,举杯相撞,然后一口饮尽杯中酒,相视而笑。

    三日后,赵无忌带着慕容先与二十个家丁,和魏国公护送土豆和红薯的车队一起,离开了南京,踏上了进京之途,魏国公和徐怡均到场相送,在叶婉儿和陈圆圆依依不舍的目光里,离开了南京,离开前,他最后看了一眼这座自己穿越后来到的第一个城市,掉转马头,一行人北上而去。

    京城,承天门外,锦衣卫亲军都指挥司内的一间宽大的房屋内,桌子上昏暗的烛光下,这间名震大明的特务机构的最高负责人骆养性,正盯着手头一份刚刚收到的情报发呆。

第八十九章祥瑞() 
南京镇抚使王庆,也是锦衣卫的老人了,办事一向老练沉稳,但是如今骆养性手头的这份情报,看起来却一点都不沉稳,甚至有些跳脱。

    “王庆搞的是什么鬼?亩产两千多斤?我要是今天就把这份情报交给皇上,恐怕明天就要被朝中诸公给活活笑死。”骆养性头疼地想着,他虽然不通农事,但是锦衣卫监督百官,巡视各地,缉拿犯人,见识丰富,他也知道一般农田,粮食产量也就二百斤上下。

    就算细心照料,多施肥料,加上田地肥沃,天时也得力,亩产四五百斤也就顶天了,如今这王庆爆出个亩产两千斤的惊天消息,他是应该不相信呢还是不相信呢还是不相信呢?

    骆养性一时左右为难,按理说这种南京锦衣卫镇抚使亲自发来的八百里加急,即使是他也不能私下阻拦住,必须急忙禀报皇上的,但是……,骆养性一想起两千斤这个数字,就觉得不好取舍,如果他就这么把这份看起来明显荒谬不经的报告呈上去,似乎又显得有些不负责任。

    犹豫了再三,骆养性还是决定按照正常程序,立刻把这份情报交给崇祯皇帝比较好,反正出事也是王庆在前面顶着,自己不过如实禀报而已,想到这里,他转身对身边百户周永春说道:“老周,备轿,本官要连夜进宫面见圣上。”

    崇祯皇帝终于把面前堆积的小山一般的奏折全部批阅完毕了,他摘下眼镜,揉了揉有些发胀的眼睛,正打算会寝宫睡觉,这时一个小太监匆匆忙忙地走了进来:“启禀皇上,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求见。”

    王承恩看着崇祯疲倦的神情,走上一步呵斥道:“没看到皇上就要入寝了吗?没点眼色的奴才,你去告诉指挥使,皇上已经睡了。”

    崇祯摆了摆手:“大伴,唤他进来吧,骆指挥使一向忠心耿耿,他深夜求见,必有要事。”

    骆养性匆匆忙忙进了御书房,他知道自己深夜来访已属过分,于是便单膝跪下,直奔主题,说道:“启禀皇上,皇上曾让臣留意南京城秀才赵无忌的动向,属下刚刚收到一份来自南京的情报,与那赵无忌有关,不敢怠慢,便急忙来呈给陛下。”说罢,他把手中王庆的奏折高高举起。

    小太监上前接过,捧着奏折,呈给了崇祯,崇祯打开,一目十行地看完后,一拍桌子,猛地站起身来:“两千多斤!?”

    崇祯突起而来的举动,也让王承恩吃了一惊,骆养性想起自己初看情报时也是如此惊讶,倒也见怪不怪了,他只是低头跪地不语。

    崇祯背着手,神情激动地在书房内走来走去,不知在想着什么,他瞥见旁边跪着的骆养性,便说道:“骆爱卿请起,对这份情报,你有什么看法?”

    骆养性站起身来,依旧眼观鼻,鼻观心,说道:“这个,属下觉得太过惊人,不太敢相信。”

    崇祯随手把手中的情报递给王承恩,说道:“大伴,你看看罢。”

    王承恩匆匆看完后,也是一脸震惊的表情:“皇上,这个两千斤的产量,好像不太可能吧。”

    崇祯皇帝觉得幸福来的太突然了,执政这六年来,自己满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糜烂的时局,和一些坏消息,如今猛然听到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但是又给人一种过于夸张的感觉。

    他看向王承恩:“大伴,如今京城附近一亩田地,大约亩产多少斤?”王承恩打小是农户出身,虽然早早进了宫,却也略通农事,他想了想说道:“亩产三,四百斤就算得上是上等良田了。”

    崇祯喃喃自语:“嗯,产量两千斤确实让人难以置信,但是这王庆,也是锦衣卫老人了罢,他既然传来这份情报,想来必是他亲眼所见罢。”这话,他却是向骆养性说的。

    骆养性回答道:“启禀皇上,王庆还说魏国公,李府尹,镇守太监韩赞周当时也在场,此事是否为真,想必过几日便可见分晓。”

    崇祯点点头,说道:“如此甚好,骆爱卿,你且先退下罢。”骆养性于是便谢恩离去,待他走后,王承恩激动地说道:“皇上,若是此事为真,那真是我大明之幸啊,有此良种,西北之患可平矣。”

    崇祯的目光穿过窗楹,看向遥遥的夜空,目光炯炯:“他若是真能给朕献上这亩产两千斤的良种,朕便是给他加官进爵,又算的了什么!”

    两日后,今日又是大朝会的日子,崇祯皇帝高坐龙椅,文武百官分列两旁,刚刚排挤掉周延儒担任首辅的温体仁,暗中瞥见今日皇上神采奕奕,满面红光,心中不由得暗自称奇。

    崇祯皇上看了一眼殿下的群臣,他今天心情非常之好,以至于殿下那些被他暗中骂做酒囊饭袋的众位臣子,今日看起来也似乎顺眼了许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