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力挽狂澜-第56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发不可收拾起来,曹变蛟率军与杜度厮杀了半晌,眼看这批财货均已笼罩在了一片火海之中,方才哈哈大笑,连喊了几句痛快之后,便猛刺一枪逼退了杜度,率领骑兵退走不提。

    望着熊熊火海之中的财物,杜度气得牙都快咬碎了,但他又不敢前去追赶曹变蛟,他担心还有明军隐藏在暗处,怕中了明军的调虎离山之计。

    于是杜度只能恨恨地看着曹变蛟得意洋洋地率军离去,直到看见明军已然远走,消失不见,他这才指挥手下,开始想办法灭火。

第六百七十六章误会() 
由于附近没有水源,再加上清兵被明军给缠住来不及灭火,以至于错过了最好的灭火时机,待到此刻,火势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地步,杜度想了很多办法,但依旧没办法控制大火的燃烧,最终他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批财货在大火之中不断地扭曲变形,腾起了阵阵的黑烟。

    半个时辰后,火势终于减小,于是在这时,杜度抓紧时机,指挥着手下清兵,将大火成功地扑灭了。

    事后查看之下,在这场大火中,清兵抢来的那些绸缎细软珠宝等物几乎全部被烧毁,留下来的,只有不怕火的金子,银子以及若干铜钱,粗略估计,此番清军的财货损失几乎过半,气得杜度只想跳脚骂娘。

    但杜度并没有第一时间向皇太极禀报此事,在他看来,大汗如今正在全力以赴地对付赵无忌,自己实在不宜在这个时候,分散大汗的注意力,且又担心此事会打击清兵的士气,因而杜度便决定暂时将此事隐瞒不报。

    此时被逼着前来充当民夫的百姓们早已逃得无影无踪,杜度没奈何,只得留下了三千清兵在此看守财物,自己则带着两千清兵,第二天花费了整整一天时间,去袭击了附近的几处村镇,这才又抢到了一些财物和粮食,最重要的是抓回了两千多大明百姓,充作民夫。

    带着这批百姓返回,正准备继续赶路的杜度,结果迎面碰上了匆匆赶来的多铎。

    多铎一见这批财货受了火灾,损失过半,顿时便是心中大怒,随即他便以此为借口,强行接管了运送这批财货的权力,杜度上前与其分辩,但多铎对他根本就是毫不理会,只是一连声地催促手下上前搬运财货。

    满清的诸位亲王中,要论起谁最嚣张跋扈,桀骜不驯,那无疑就是多铎,仗着手中的兵力远胜于杜度,多铎手下的兵马很快便把这批财货给接管了过去。

    连番遭到打击的杜度气昏了头,当场拔出腰刀就要上前跟多铎拼命,没想到多铎一边狞笑着,一边也同时拔出了刀,同时多铎手下的亲兵们也都是一脸的不善之色,抽出兵器向着杜度围了过来。

    眼看对方的兵力远远超过己方,杜度的亲兵们死命地上前抱住了杜度,这才避免了一场厮杀的发生。

    随后得意的多铎便率领手下兵马押送着财货扬长而去,而杜度便只得恨恨地带着手下兵马,前去追赶皇太极。

    杜度一席话说罢,心中犹自郁闷难平,他看着皇太极,怒气冲冲地说道:“好叫大汗得知,多铎不但抢走了这批财货,还假传大汗的旨意,说道是奉了大汗的命令,前来接管这批物资,我让他拿大汗的手谕或是旨意过来,他又拿不出来。”

    一旁的其他几位满清文武大臣听了,原本就低落的心情,此刻更加沮丧,他们没想到己方此次不但兵败大明,伤亡惨重,而如今更是自己人也开始窝里斗起来,一时之间,人人感觉前程悲观,晦暗不明。

    范文程在一旁低着头也不敢开口,他虽然号称足智多谋,被皇太极当成军师看待,但此次的事件,明显是属于派系斗争,属于政治事件,此刻开口就是站队,站对了还好,一旦站错了队,迎接他的便是灭顶之灾。

    而像孔有德这样平时一贯机灵的角色,这时却也是一脸的懵懂之色,只顾低着头赶路,似是完全没有注意到身边发生了什么。。

    除了范文程和孔有德,摄于多尔衮的威势,其他的满清大臣也不敢开口,如今满清三路军中,皇太极的中路军和杜度的右翼军在与赵无忌的战役中,都是损失惨重,两路兵马加起来,兵力可能都没有多尔衮多,再者又忌惮多铎的心狠手辣,一时之间,竟然谁也不敢站出来,替杜度说话。

    皇太极眯着眼睛,扫视了一眼外面的群臣们,短暂的沉默后,皇太极突然哈哈大笑,“杜度,别生气了,这是朕的不对!你却是误会了!多铎确实是奉了朕的旨意,当时朕正在和赵无忌作战,战况十分紧急,朕来不及颁下手谕,是以朕只是给了多铎口谕。”

    目光掠过目瞪口呆的杜度,皇太极含笑又看向其余的臣子们,“多铎是朕派去的,众位无需胡乱猜想,豫亲王是我大清诸王之中,最能征惯战者,有他押送这批财货,众位可以放心无忧!”

    随着皇太极的话语,周围的臣子们脸上也终于露出了笑容,纷纷上前恭维着自家大汗,不住嘴地说着一些大汗英明,高瞻远瞩之类的话,而皇太极也是频频地含笑点头,偶尔还开口宽慰杜度几句。

    豪格望着在众人的簇拥中微笑着的皇太极,不知为何,一股冰冷的感觉在他内心的最深处蓦地升起,让他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冷战,他似是想到什么最可怕的情景一般,急忙扭过头去,再不敢看他的父汗一眼。

    人群之中,皇太极爽朗的声音再度响起,“来人,快去催一催多尔衮,让他尽快过来,与朕汇合,大家也好早日返回盛京!”

    皇太极微笑着环视着众人,“待到回了盛京,朕将会视军功之大小,将这批财货分配下去,总不能让大家伙跟着朕白跑一趟!”

    皇太极的爽朗笑声,似乎也感染到了众人,想起那批价值不菲的财货,众人心中低落的士气终于有所回升,不论如何,此番大明之行虽然损失惨重,但也不算是一无所获,也总算能对自己身后的势力和贵族们,以及家中的妻子孩子们,有所交代。

    皇太极伸出左手,指着前方道:“诸位加把劲,再过五十里便是大明的献县,击溃了明军之后,我等在那里好好地休整一番,等待睿亲王和豫亲王!”

    献县此前因不在清兵的进军线路之上,是以并未遭受兵火荼毒,此刻听闻大汗要率军攻打大明的献县,清兵的队伍中顿时便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欢呼之声。

第六百七十七章罗生门现象() 
春日的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射进了雄伟的建极殿,此刻正是上午,崇祯皇帝正会同手下的诸位重臣在此议事。

    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脸颊消瘦眼圈通红,神态颇为憔悴,在清兵入侵的这一段时间里,他着实是被折腾得不轻,每日需要他处理的奏折相比以往几乎翻了三倍之多,但他咬着牙依旧坚持着每日批阅奏折直到深夜,这两个多月来,崇祯整个人都瘦了一圈。

    然而体力上的疲累也就罢了,更加累人的却是心态的疲累,由于大明日益腐朽的吏治,各地官员造假成风,他们给皇帝的奏折里面很多内容都掺杂了大量的谎言,难以分辨真伪。

    倭国曾有个很出名的电影叫做罗生门,一名武士被人杀死,卷入此案的众人各执一词,按照对自己有利的方式进行表述或是编制谎言,从而使得此案的真相扑朔迷离,难以破解。

    崇祯如今面对的局面,可以看成是罗生门的扩大化版本,清军入侵,糜烂千里,为了推卸责任,所有涉及其中的文臣武将,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给皇帝的奏折中,禀报着一些真真假假各种各样的信息。

    这使得崇祯的工作量一下子又增加了好几倍,因为他要在几分不同的奏折中,经过缜密的对比和思考,找出事实的真相,还原当时的真情实景。

    这种奏折看多了,直接导致崇祯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能力大大提高。

    所谓决策,无非就是根据手头已有的情报经过分析,做出最终正确的决定,但是崇祯收到的是一堆乱七八糟真真假假的情报,这也是为什么崇祯皇帝人很聪明,又是如此的勤政,结果却把大明的江山越搞越乱的原因之一。

    其实锦衣卫和东厂作为天家鹰犬,皇帝的耳目,完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皇帝获取真实的情报,只可惜这两把刀也被崇祯自己给废掉了。

    崇祯登基之时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少年,岁数不大,经验尚浅,随后在东林党的忽悠下,他诛杀了擅权的太监魏忠贤,没了魏忠贤的制衡,直接导致此后东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