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勇善战的赵无忌一直很嫉妒,此刻他也是更不留情,添油加醋。
听到这里,洪承畴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哦?两千骑兵就能追得多尔衮四处躲避?赵无忌所部的兵锋,竟锐利如此?本官当真是叹服不已。”
在场诸将听了,脸色俱是一红,面对赵无忌的功绩和威势,不由得都有些自惭形秽。
孙传庭亦是微微一笑,“据下官所知,多尔衮的那一路鞑子左翼军,三位统兵的亲王多尔衮,多铎,阿济格三人俱都曾分别惨败于赵无忌之手,血的教训历历在目,也难怪此三人如此畏惧黑旗军。”
赵无忌出兵之时,一向喜用黑色旗帜,此事也已慢慢流传出来,在大明的民间传为美谈,坊间百姓将赵无忌手下兵马称之为黑旗军。
洪承畴听了,缓缓点头,默然不语。
左良玉继续说道:“末将听闻,赵无忌所率兵马只有六千人,随后又有卢象升的手下,溃败在山东一地的宣府总兵虎大威,猛如虎二人率部下四千人加入其麾下,此外,远在南京的魏国公,也派遣三千骑兵北上勤王,因徐怡郡主的缘故,而今这三千骑兵正在赵无忌麾下效力,由此观之,此人兵力当在一万三千人左右。”
徐怡与赵无忌的恋情而今世人皆知,前几日更有传言先帝的遗孀,张皇后有意将魏国公府郡主徐怡,指婚给而今任兵部右侍郎,总督山东兵马的赵无忌,两人的婚事,向来为大明的民众百姓们所津津乐道。
英雄美女,才子佳人,这正是无数百姓心中的佳偶良配
第六百三十二章派兵增援()
营帐中的气氛一时凝重了起来,以万余人之兵,以少胜多,击溃满清成亲王岳托,斩首近万,如此战绩,便是西北这边的诸多骄兵悍将,也都是自愧不如,甘拜下风。
跟随洪承畴前来的西北诸将中,以左良玉的名头最响,兵力也是最强,此人最是趋利避害,敌军若强,他是万万不肯出手的,只有在确保己方实力足以取胜的前提下,他才会率军出征。
并且左良玉还极其喜欢收拢其他溃败将领的士卒和残部,一来二去,慢慢地他手下的实力日益扩大,直至今日,西北军中,论起人数最多的一支兵马,便是左良玉一军。
左良玉号称张献忠克星,张献忠也是有名的悍匪,但遇上左良玉则基本是连战连败,左良玉也因此而名声大噪。
贺人龙虽然名声不如左良玉响亮,但也是洪承畴手下有名的悍将,李自成手下大将刘宗敏,袁宗第也曾多次败在他的手下,他的手下士卒以骑兵为主,自大明第一良将,擅用骑兵的曹文诏死后,他俨然已成为西北诸军中骑兵最强者。
其他诸将如马科,左光先,曹变蛟也都不是泛泛之辈,几人在剿灭李自成的战役中出力甚伟,齐心合力,各自出击,最终打得李自成数十万大军灰飞烟灭,李自成仅仅带着十八名核心部下,惶然躲入商洛山中。
但这些将领们的战绩,都是在对农民军的战斗中取得,与挑战满清大军的赵无忌相比,难度不可同日而语。
片刻之后,洪承畴方才开口,“以万余兵马,便敢挑战清兵,还能取得如此大胜,吾辈不如其远矣,若是给此子以时间,让其练出精兵数万,满清鞑子焉能抵敌?此人真乃俊杰也。”
坐在一旁的孙传庭亦是连连颔首,“洪大人言之有理,此人确是我大明不世出之名将,人才难得,下关窃以为,让他以万余人马,前去追击满清大军,救出德王,实有些勉为其难,朝中诸公待之未免过于苛刻。”
孙传庭久在西北,于朝廷中之事并不是特别熟悉,他还以为派遣赵无忌追击清军拯救德王,是朝中大臣商议后做出的决定。
洪承畴作为三边总督,在朝中门生故吏甚多,自然晓得此事乃是崇祯皇帝的一意孤行,他虽然内心也极不赞同崇祯皇帝此举,但身为臣子,他却是不好多说什么。
于是洪承畴便没有做声。
“下官记得山东尚有总兵倪宠所部,高起潜的关宁军残部,山东巡抚颜继祖也有数千士卒在手,剿巡总兵祖宽亦在山东,皇上既已让赵无忌总督山东兵马,为何不见这几人在赵无忌的麾下效力?”孙传庭有些不解地问道。
洪承畴听了,轻轻摇了摇头,“高起潜手下尽是辽东骄兵悍将,赵无忌哪里调动得了他们,至于祖宽,颜继祖,倪宠等人,兵力原本就不多,倒不如让他们分头扼守各自城池,方是正理,孙大人,兵贵精而不贵多啊。”
孙传庭点了点头,表示赞同,随后又皱着眉头说道:“下官以为,赵无忌手中兵力还是太少,皇太极善于用兵,坐拥数万强兵在手,又有清军中最精锐的数千白甲兵在其麾下,下官担心赵无忌不是皇太极的对手。”
抬首看向洪承畴,孙传庭眼中露出凝重之色,“洪大人,或许我等应该派出一彪兵马,前去增援赵大人,毕竟人才难得。”
洪承畴听了,心中也是一动,他也爱惜赵无忌的才华和能力,对于赵无忌与皇太极之间的决战,他也觉得有些悬,毕竟双方的兵力对比着实悬殊,更何况皇太极一代雄主,颇有谋略,手下强将悍将数不胜数,远非岳托,阿济格这样的角色所能比。
这样的一个前途无量的未来将星,若是如卢象升那样在山东战败身死,那可真是大明王朝的巨大损失了。
想到这里,洪承畴不由得环顾帐中诸将,想看看可否有愿意主动请缨,前去增援赵无忌的将领。
眼看洪承畴的目光投来,左良玉急忙低下了头,全神贯注地盯着自己的脚尖,似乎那里有什么了不得的东西一般,贺人龙则紧皱眉头,摸着下巴上的胡茬,不言不语。
两位西北军最强的战将都不出声,实力稍逊一筹的马科,左光先二人更是一副装聋作哑之态,一个抬头盯着大帐上方,另一个目光躲闪游离,不敢和洪承畴的目光相触。
洪承畴见状,不由得暗叹一口气,心中突然升起一股莫名的悲凉之感。
自太祖朱元璋开国以来至今,老大王朝如今已经日益没落,处处都显现出了末日帝国之像,数万清兵在已方疆域内纵横驰骋,烧杀劫掠,朝廷却是束手无策,只是空自惊慌失措。
便是朝廷征调自己和孙传庭所部十余万兵马进京的目的,也仅仅是拱卫京师而已,而不是让自己率军前去与鞑子决一死战。
南宋名将岳飞曾言,文臣不爱钱,武将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而今的大明朝堂上下,贪污腐败大行其道,文臣们几乎人人都在拼命地捞钱,甚至还为了一己之私,极力阻挠皇上对地主和豪族征收税赋,而把沉重的税赋全部转嫁到了普通百姓身上,以至于不堪重负的百姓纷纷揭竿而起,聚众造反,深深地伤了朝廷的元气。
不惜死的武将大明也有,不过他们基本上都已经战死了,曹文诏,卢象升,满桂,赵率教等名将皆都是如此,留下来的,大部分都是像左良玉一样的兵痞兵油子。
“大人,末将愿率手下兵马,前去山东,相助赵大人。”一个粗豪的嗓音在营帐内响起,孙传庭欣喜地看去,只见说话之人正是昔日大明第一良将曹文诏的侄子,曹变蛟。
曹变蛟当初在葭州时,突袭罗汝才数万兵马,结果中了埋伏,所幸随后赵无忌大军杀到,一举击溃罗汝才,也救了曹变蛟和他手下将士的性命,此刻眼看赵无忌在山东的形势严峻,曹变蛟当即主动请缨,表示愿意前去增援。
洪承畴眼中的欣喜之色一闪即逝,曹变蛟敢于出战,其心可嘉,但他却不能派曹变蛟前去。
前些日子,围剿李自成的最后一战,便是由曹变蛟在潼关附近,伏击了李自成所部,李自成一路溃败,跟他到最后的都是那些百战精锐,所谓困兽犹斗,一战之下,曹变蛟虽然成功剿灭了李自成的残部,但拼命反抗的闯军在覆灭之前,也给了曹变蛟以重重的一击。
曹变蛟手下五千骑兵经过此役之后,只剩下两千多人,让刚刚打完一场恶战,未曾得到片刻休整的曹变蛟再度前往山东,迎战凶悍的清兵,洪承畴不可能同意。
斟酌了一番之后,洪承畴扭头看向孙传庭,语气温和,“孙大人此言甚善,也颇合本官心意,但皇上征召你我二人前来,乃是为了拱卫京师,本官会把增援赵大人之事,上报兵部,请皇上及诸位阁老定夺此事,在此之前,我等暂且稍安勿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