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见此处的人,既有身着长衫的书生,也有一身短打扮,浑身冒着汗臭气的粗豪汉子,估计是来求职的,间或也有几个女子混迹其中,想来是想寻个针织活做。
崇祯看了,暗暗点头,这个好,给老百姓带来方便和实惠,互通有无,又给茶馆带来了客流,这可是一件多赢的好事。
崇祯再看这茶楼一层,也没什么地方可看了,除了有几个伙计在读报纸,其他地方与一般的茶馆并无二致,就是来往的人特别多,很多求职,买卖旧物的人甚至根本不喝茶,来此听伙计念完木板上的内容后,扭头就走。
热闹确实是热闹,只是似乎依旧不像是能赚大钱的样子,崇祯刚才已经派人打听过了,茶水价格只要一文钱一碗,还可以免费续上两碗,别看茶馆里的人多的出奇,但是大部分人也就要上一碗茶,茶馆并不会多赚太多钱。
眼前一条楼梯直通茶馆二楼,崇祯想了想,便拾阶而上,想看看二楼相比一楼,有何不同。
第三百五十九章微服私访(下)()
崇祯上了二楼,只见这里围上了几扇屏风,将二楼里面挡得严严实实,屏风外面,有个女子坐在一张椅子上,面前有张案几,有想进屏风后的,便需要付款八文门票钱,才能进去,屏风后面,隐隐约约有叫好声传来,崇祯以目示意,王承恩当即去付了钱,崇祯这才带人走了进去。
这二楼与一般茶馆截然不同,看起来却有点像戏院,二楼最后面,是一排排长椅,凡事买了门票进来的顾客,都可以在此就坐,在这里就座的人也最多,基本上已经坐满了。
再往前,则是一张张八仙桌,每张桌子上都摆着一些瓜子,茶水,米花糖等小点心,这里也叫雅座,乃是专为一些有钱的富人准备的,想要坐在这里,每桌一两银子,崇祯走上前去,挑了一张桌子,坐在旁边,王承恩自去付款不提。
最前面就是戏台了,此时一个说书先生摇头晃脑,正在上面说得正欢,崇祯凝神听去,原来这说书先生讲的是叫做‘画皮’的鬼故事,内容似乎便是有个恶鬼,披上人皮,在人皮上化妆,装成美貌妇人,勾引一名书生企图谋害他,最后幸好被道士所救。
崇祯听了半晌,只觉得后背发凉,慢慢感觉毛骨悚然,尤其当那说书人说道恶鬼撕开那书生的胸膛,扯出书生的心脏,一口吞下时,不仅是崇祯,这些听众也都是齐齐倒吸一口凉气,更有胆小的当场便叫喊起来。
然而这些听众们,听得越害怕,越是想听,有些小孩一个劲的往大人怀里钻,便是这样,依旧是眼睛瞬也不瞬地看着那说书先生。
不知不觉,那说书先生已经讲完了一段,只见他一拍醒木,说道:“今天的书就到这里,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张家米行,货真价实,百年老店,童叟无欺,地址在……”
那说书先生下去后,不多久,便上来几个人,身穿戏服,开始咿咿呀呀地唱戏,崇祯向来不喜欢听戏,但是观众们却都是听得入迷,有的人甚至听得摇头晃脑,双手也在不断跟着戏曲打着节拍。
崇祯坐着正在无趣,忽然一人躬身快步走了过来,崇祯定睛看去,正是赵无忌,赵无忌正要行礼,崇祯低声说道:“今日朕是微服私访,爱卿不必见礼了,坐吧。”
在古代,皇帝是九五之尊,高居所有人之上,赵无忌哪里敢跟皇上坐在一起,于是便走到崇祯身前侍立。
崇祯眼睛看着戏台上的戏子,口中说道:“卿家这茶楼弄得很好,有声有色,又能给百姓们带来方便,朕很喜欢。”
“臣惶恐,这茶楼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的。”
“是真的不错,刚才说书先生那个故事很好,这个茶楼,刚才朕也看了,几乎是人山人海,宾客如潮,怕是整个京师,再也没有比你这里更热闹的地方了,对了,你办的那个报纸,如今销售情况如何?”
“启禀皇上,报纸如今面世已有十天,臣将其命名为‘京师晚报’,连卖带送,每日都是一万份的销量。”
“哦?送到哪里?”
“俱是一些茶馆,客栈之所,一般每家会赠送十份报纸,臣打算免费赠送一个月,此后便须他们花钱来买了。”
“报纸售价几何?”
“启禀皇上,一份一文钱。”
崇祯哦了一声,扭头看向赵无忌,目光温和:“一份一文钱,还有一部分赠送,那这个报纸,想必利润不高吧?”
“皇上圣明,报纸暂时还没有赚钱,去掉人工和材料的成本,目前只是维持了收支平衡。”
“那茶楼的利润怎么样?今日这么多客流,收入想必不菲吧?”
赵无忌迟疑了一下,这才回答道:“虽然客流多,但是很有一部分人是专门为了获取求职雇工,买卖信息而来,并不在店里消费,并且所有的茶楼一楼都是保持原价,利润并没有高多少,二楼因为有戏台,有雅座,所以利润会稍高一些,据臣的测算,一所茶楼,一个月应该能赚三四十两银子这样。”
“爱卿很坦诚啊,朕事先也调查了京城市面上茶楼的利润,像这样一月三四十两银子,半年下来有二百多两银子,已经相当不易了,不过比之二十万两,依旧是杯水车薪,朕很好奇,爱卿打算如何利用报纸和茶楼,完成目标呢?朕可是听说你把两千两银子都给用光了。”
赵无忌凑近崇祯,压低了声音说道:“请皇上无需忧心,臣已成竹在胸,茶楼和报纸,无一不是在为完成赚钱目标而铺路,真正赚钱的方法,还需要得到皇上的首肯。”
“嗯?你且说来听听。”
“皇上,臣打算如此如此……”
崇祯听了,闭上眼睛,凝神想了半晌,这才徐徐开口:“你这个做法也不是不行,朕可以答应你,一应压力,朕替你扛住,不过,你确定这个法子可行?”
“请皇上放心,此举必然有效,一旦实施,银钱必然滚滚而来。”
“银钱滚滚而来”这六个字似乎对崇祯有着莫大的吸引力,他沉吟了一会,终于下定了决心:“好,这事朕便答应你,卿家尽管放手去做,朝堂之上,朕替你顶着。”
时间缓缓流逝,不久便到了一个月后,这一个月,发生了很多大事,最为轰动的,莫过于剿匪总兵官曹文诏之死,崇祯八年,六月二十八日,骁勇的曹文诏再次孤军深入,杀入农民军大军之中,可惜这次他却不幸中了埋伏,率军左冲右突之下,依旧不得突围,最后寡不敌众,兵败力竭,只得自刎而死。
得知曹文诏的死讯后,崇祯悲痛莫名,追赠他为太子少保,左都督,子孙世袭指挥佥事,还为他立了庙,春秋两季都会去祭奠。
赵无忌得知消息后,也是扼腕叹息,看来历史果然不是那么轻易能改变的,号称‘万人敌’的曹文诏之死,预示着大明王朝的黄昏即将来临,大明的忠臣良将们,在随后的几年中,不断地身死陨落,待这些将星逐一消散殆尽之时,也便是后金入寇中原,华夏民族沉沦之日。
第三百六十章发财大计()
名将曹文诏之死,在大明朝堂上激起了轩然大波,而在民间,一件看起来不那么显眼的小事,也在一些权贵和富人的圈子里面悄悄流传着。
“你听说了吗?定国公世子徐世龙前一阵走了眼,买了一间不赚钱的胭脂铺。”
“这都是旧闻了吧?早就听说了,听说那卖家使了些手段,蒙蔽了世子,把个不赚钱的铺子卖掉,拿到钱就跑了,现在还找不到人。”
“听说那铺子又火了,天天都有小娘上门买胭脂,人太多时还得排队呢,你说奇怪不奇怪。”
“听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最近不知怎地,现在老百姓买米都去张家米行,他家门口每天客人都要排长队,明明我家的粮食价格更低,这些百姓也要排队去买贵的,就连街上的小孩,都在唱什么‘张家米行,童叟无欺,’真是奇哉怪哉。”
“还有成国公家的布行,最近也是火得不行了,因为客人太多,忙不过来,他们已经开始增招人手了。”
“嗯,最近怪事频出。”
“据我的分析,这些怪异之事的发生,都和一个人有关。”
“谁?”
“第一才子赵无忌!”
定国公府,依旧是那座幽静的亭台,依旧是一样的四个人团团而坐,徐世龙满面含笑,举起酒杯:“多谢赵大人的帮助,我那胭脂铺子,最近一月销量翻了三倍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