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强罗成之横扫天下-第3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多士子,所提出的建议自有其道理,罗成只是淡漠注视,并未在第一时间给出答复。这些士子自然也不敢奢求什么,说完便回归原位。

    如杜如晦、房玄龄等人,自然也是想要来秀一波,但他们并没有和他人争取,而是等到最后时刻,方才站了出来。

    其实最后出场,是有着一定优势的,除了更多的准备时间以外,还能够对此前的回答做出总结和提炼,得到更加精髓且属于自己的东西。

    相对于其他人来说,杜如晦和房玄龄果然看得更加深刻。想要天下太平,无非就是让百姓富足,大家的小日子过得美滋滋,岂会轻易去造反。

    坊间有人传言,隋朝的经济发达,乃至于盛唐全朝也难以企及。实际上这只是谬论而已,同隋朝最兴盛的八百九十万户相比,唐朝最多是九百五十多万户。

    乃至于隋朝的粮食供养了唐朝几十年,就更是笑话了。暂且不论其消耗的问题,寻常粮食最多也就储存九年罢了,几十年的陈粮还有人敢吃吗?

    况且文帝时期如何能够积攒下这么多粮食,无非是因为他节省罢了。可这又有让人哭笑不得的场景,地方出现灾荒,文帝竟然也不愿用粮食赈灾。

    文帝节省是好事,但从此处来看,未免也太过吝啬了吧。但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位帝王的功绩还是不可否认的。

    也就是出了杨广这样的暴君,将此前积攒下来的老底轻易就挥霍光了,罗成都不知道说什么好,这就是命啊,谁也无法改变。

    反正在罗成看来,开源节流之法,节流倒未必,开源却是必须的。只有想办法挣钱,才能真正的有钱,靠省下来的,终究是不靠谱。

    总而言之,听了众士子言论,罗成还是比较满意。这些受限于时代的读书人,终究还是有些远见的,他们并未完全局限于当前。

    但就算这样,他们想一步登天也是不可能的,在罗成看来,从基层做起才是最好的选择。众士子自然是无法改变罗成的决定,只能选择接受。

    于是罗成直接召集有司,将这些士子划分到各个地方去了。他相信有了这些新鲜血液的注入,必然能够让天下重新焕发生机。

    毕竟像这样的年轻人,是很有斗志的,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们必定会全力以赴。虽然在后续可能会有所变化,但这都不是大问题。

    为何原本的有志青年会变得心灰意冷呢,无非是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根本就无法改变这个世界,最终选择了与之同流合污。

    只要罗成能够不断激发他们的热情,也就无需太过担心这个问题了。而且建立完善的监察制度是很有必要的,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手下无别有用心之人。

    虽然明朝的锦衣卫和东西厂名声不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确实对巩固皇权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罗成野心于改变世界,首要保证的还是自家的处境。

    虽然罗成还不曾听说有人欲要谋反,但人心的事情是很难说清楚的。或许已经有人在暗地预谋也说不定,总得提前做好准备才行。

    当然了,罗成也不至于以此让群臣人心惶惶,他想要的只是一个稳定的信息网络而已,最重要的是这些权力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罗成直接就将三百士子安排妥了,但杜如晦和房玄龄他却没有外放。事实证明他们确实是有着极强的政务能力,罗成需要他们的加持。

    因此罗成直接将二人划为自己的主簿,也不用到外面跑来跑去,直接跟着他就好了。这无疑是件前途远大的差事,他人得知自是艳羡不已。

    虽然罗成凶名外扬,可他如今的身份却是太子,真有朝一日登基为帝,明显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只是这样的机会不多,也就杜如晦和房玄龄二人而已。

    房杜得知此事,亦是有些讶异,但他们很快便是缓过神来。这虽然说明罗成对他们的重视,同样表明他们要负有更大的责任和压力。

    好在二人皆有斗志,他们本就不甘平凡,自己有什么能力自己清楚,是否能用就看上面有没有眼睛了。如此看来,罗成确实是有识人之明。

    待二人向罗成报到,被他那古怪的目光看得有些慌乱,才觉得有些不妙。他们虽然不至于因此想歪,却也知道自己的处境并没有此前考虑得那般好。

    总觉得罗成在刻意盯着他们,也不知道里面究竟在卖什么关子。但事已至此,他们也只能继续硬着头皮走下去了。

    wxi7

第六百五十四章 另行布置(第二更,求订阅)() 
安排妥当三百士子之后,罗成依旧忙碌。

    毕竟来夏京的足足有数万士子,他却最终只留下了三百人。还有众多资源,若是就此离开,未免也太浪费了些吧。

    其实这么多士子,当真不是全部擅长读书,学习这种东西,还是要靠天赋的。若是天赋不够,死命硬磨,成就也高不到哪里去。

    但能够学有所成,天赋必定是不差的,哪怕在科举一道上受到限制,在其他地方必然也有出头的机会,罗成做的就是这个想法。

    在此前罗成便成立了医学院,借助孙思邈的名头,募集了大批医者。这些人在后面征讨李唐时,着实发挥了不小的作用。

    毕竟医者能够救死扶伤,让士卒不会因为伤势而轻易殒命。这就让罗成避免了大量的损失,也是罗成一口气横推李唐的基础。

    现如今,罗成自然是不满足于区区一个医学院,天下这么大,科技树不可能靠他一个人来点。必须要多发展些人才,也好给他减轻一些压力。

    其实儒家向来都对匠人存在一定的鄙夷,所谓士农工商,工匠还排在农民之后。可罗成很清楚,工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若是没有他们研究技术,如何能让工具不断更新换代,也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这本就是不可或缺的存在,若是存在鄙视链,自然十分不妥。

    什么科学院工程院之类的,罗成必然会想办法将之搞起来。现在便是割韭菜的好时候,那些士子不就是现成的人才吗。

    虽然没有科举入仕,但是能够让他们从另一个方面达成做官的目的啊。这可是不错的选择,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出身世家之中。

    从古自今,国人都保有官本位思想,权力都是摆在第一位。哪怕是学得文武艺,也是卖与帝王家,这就是现实,更是现状。

    所以罗成想要做出改变,就必须提高工匠的地位,通过所谓的官本位就是办法之一。就算是工匠也能担任官职,就问你慌不慌。

    不可否认,这样的举措势必会让其他读书人反对,毕竟这不符合常理。天下官职就这么大,怎能让工匠去担任呢,这不是开玩笑嘛?

    然而罗成并不是在开玩笑,他还有许多事情要做,这只是第一步而已。如今天下已是罗家的天下,他怎能在此停滞不前。

    人一旦穿越了,就会产生对比,如今的生活和后世比较起来完全是天差地别。所以罗成需要努力,需要奋斗,才能不断的改变进取。

    就这样,罗成派人传出消息,只要能够在各院学有所成,皆能入朝廷为官。有的官职恐怕比正常读书人还要高,简直太不正常了。

    但众人也就在心中想想,他们岂敢出言反驳罗成的决定,这无异于自寻死路。这就是皇权的强大之处,同样是独裁,同样是无人制衡。

    若是朝代继续延续下去,皇权受到的限制自然会越来越多。但是在今天,却无人敢做出这样的事情,大军皆在手中,谁人敢来触犯?

    掌握着绝对力量的罗家,便是天下最大的霸主,无论是否心服口服,他们都必须憋着。除非他们有朝一日觉得,自己能够打过罗成。

    在听闻通告之后,许多人皆是为之惊讶,甚至有些惊怒。罗成不按套路出牌,着实是让人难受,但最终结果却是出乎众人预料。

    因为在这之后,为数众多的读书人,通过了各院的考核。他们虽然无法在科举上面取胜,罗成却又给了他们一个机会,也是件好事。

    对于这个现象,罗成自然是满意的,他就是想要借此机会募集人才。所有的事情都不可能依靠一个人一蹴而就,哪怕罗成也是一样。

    如果罗成只是想要用个人的力量去改变,那等他凉凉之后,恐怕逃不过人亡政息的结果。因为他没有所谓的根基,势力越大,越不稳固。

    只有让所有人的观念都为之改变,才能奠定胜利的基础。罗成想要建立的是万世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