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真正让李靖惊喜的,还是陈景。
他没有想到陈景不仅是个进士,武力强大,在兵法阵法上面,竟然也是一点不差,他甚至怀疑唐舟都把自己的本事交给这个陈景了。
所以最后一番角逐,最终李绩选出了三个人,这三个人分别是陈景、雷滚和慕容石。
三人中,论综合势力,陈景最厉害,雷滚次之,慕容石最弱。
所以,他给李治的建议是,陈景武状元,雷滚武举人,慕容石武探花。
他把情况跟李治说了一下,李治没有想到一个杀猪的也能当举人,犹豫了一下,最后说道:“英国公啊,让雷滚和这个慕容石换一下吧,慕容石当举人,雷滚当探花,让他当个先锋就行了,杀猪的排名高了,不妥。”
李治有自己的考虑,或者说他想留点面子给朝廷,不然传了出去,说什么大唐让杀猪的人都当了举人,这怎么好听吗?
李绩本来是想坚持的,不过想到雷滚还在前三之列,便连忙领命了。
李绩领命之后,随即颁布出去,如此陈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文武全才,那雷滚也从一个杀猪的突然成为了武探花,这可算是光宗耀祖了。
慕容石表现的不错,但跟陈景和雷滚比不算突出,但是他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也能得到个武举人,所以这个结果他还是很满意的。
三人皆大欢喜,李绩给他们一天的时间准备,随后便要入大军之中,随卢国公程咬金出兵突厥。
…
武科举结束之后,唐舟很快便知道了结果。
陈景能够成为武状元,这倒是出乎了唐舟意料之外的,不过这也让他觉得,陈景这个人的确算得上是个全才的。
这样的人若是给他机会的话,未必不能成为大唐的一代名将。
唐舟笑了笑,他如今有两个名将要培养了。
一个是秦怀道,另外一个就是陈景了。
不过唐舟并没有在陈景身上多做留意,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雷滚身上。
雷滚成为了探花,这才是让唐舟真正意外的地方。
当然,不是说雷滚进不了前三,而是在唐舟看来,雷滚至少是举人,若不是陈景横空杀出,雷滚成为状元都没有一点问题。
因为他对于雷滚的实力太了解了。
换言之,雷滚是百家堂的人。
百家堂的人遍布京城,他们平时从事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以此来掩盖自己真实的身份。
雷滚便是其中之一,而且是百家堂中数得着的几个武力惊人的人。
唐舟让雷滚参加武举,主要有两个目的。
第一,他是时候在军中布局了。
李治的行为严重伤了他的心,而且武媚娘如今越发猖狂,他若军中没有势力,怕以后难以对抗,所以他便想着在军中培养一些人。
秦怀道是他的朋友,但是他并不能肯定在面对一些事情的时候,秦怀道是否能够站到他这一边,因为秦怀道有一点愚忠。
至于军中的其他人,唐舟也只是跟他们关系不错罢了,真正掌控的势力不多。
让雷滚先行混入军中,是他入主军中的第一步。
第二个目的,自然是希望武科举能够一直进行下去,武科举进行下去,大唐就不缺名将,而自己也可以趁机将自己的人通过这个手段一个接着一个的布局出去。
而只要雷滚进入了前三,就凭百家堂对雷滚之前的训练,绝对能够让他在军中大放异彩,只要雷滚出彩了,此后朝廷看到好处,这武科举自然也就能够传承下去了。
只是他没有想到雷滚竟然只得了一个探花。
唐舟摇了摇头,接着写了一封信送了出去。
雷滚马上就要离开京城了,有一些事情,他必须交代一下。
信送出去后,唐舟终于松了一口气。
在他看来,该忙的事情终于忙完了。
那曹秦前几天已经向吏部申请去外地当县令了,而据唐舟所知,吏部已经同意,因为在吏部看来,县令的官职太小,就凭曹秦探花的身份,去但县令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曹秦的事情解决了,陈景的事情也解决了。
他终于可以轻松一下了。
翰林院最近好像很久没有热闹过了,唐舟想着自己是不是该想办法让他们热闹热闹。
不过就在唐舟这么想着的时候,一个大事情很有点猝不及防的发生了,发生的让他有点手足无措。
朝廷已经为今年的新科进士安排了职位,只是崔温的却一直没有安排。
之所以如此,自然跟崔温向唐舟禀报了考题泄露的事情有关。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就算别人没有证据,但当初让崔温帮忙写文章的那个罗齐是肯定有怀疑的。
罗齐也算是权贵子弟,他若是把这个消息放出去,那些权贵世家什么的得知他们是被崔温给出卖的,那他们还不得想办法整崔温啊?
所以崔温等来等去,等了好几天,其他人都有了安排,就他没有,有些着急也有点生气的崔温立马写了一封奏折送了上去。(未完待续。)
第1547章 崔温上书
等不及的崔温写了一封奏折递交上去。
这本不是什么大事,三省官员看过之后,如果觉得事小,是完全可以不上报的。
不过因为崔温导致权贵利益受损,如今崔温上书,三省官员那里肯放过他,仔细看过崔温奏折,觉得对大唐并无什么好处,若是提交上去,崔温肯定受罚,于是三省官员便在这天早朝将崔温的奏折递交了上去。
李治看完崔温奏折,道:“这新科进士崔温要我大唐开海运,诸位爱卿的看法呢?”
“圣上,臣觉得崔温所言不足取,如今我大唐丝绸之路尚未完全通行,那里有财力造船去走海运?”
“是啊,圣上,海运风险太大,稍有不慎可能就要全军覆没,而且我大唐的航海技术还没有达到进行贸易的程度,出海捕鱼尚可,行船游遍大海,太过于冒险了。”
“圣上,这崔温信口开河,不明白我大唐情况,便顺口胡说,他完全没把大唐的利益放在眼里。”
“是啊圣上,这样的人眼高手低,不可重用。”
“………………”
群臣议论纷纷,皆是贬低崔温的,把他这个新科进士贬低的一文不值,李治对这个崔温也没有什么印象,再加上觉得崔温的提议比较费钱,而大唐如今正在打仗,户部并不宽裕,所以也没有考虑过海运什么的。
见群臣都抵制崔温,便把奏折扔到了桌子上,道:“这崔温的确有些眼高手低了,让他先闲赋几年吧,磨练磨练性子。”
这事在早朝上不咸不淡的过去了,那些权贵虽然觉得对崔温处罚轻了,但他们也实在没把这小子放在眼里,所以闲赋几年就闲赋几年吧,至少给了他一个教训。
而就在崔温着急等待结果的时候,唐舟已经知道了早朝上的事情。
他听闻之后,顿时就凝起了眉头。
“这个崔温,真是急性子,早说过让你等了,这事我会处理……”唐舟有点生气,觉得崔温坏事。
如今提前把海运的事情给提出来了,群臣肯定是要反对的,那他以后还怎么说啊?
唐舟在屋内着急的走来走去,如此许久之后,唐舟决定进宫一趟。
这件事情,既然已经提了出来,就必须让他实现才行,不然越往后拖,就越难实行。
先不说越往后大唐的人越会享受安逸,就李治这里,等他没了斗志,就更难得到他的允许了。
唐舟急匆匆进了宫,李治见他来了,问道:“唐爱卿着急来,是有什么事吗?”
唐舟道:“圣上,臣有件事情要跟圣上说一下。”
“哦,什么事情?”
“圣上可知当初是谁向臣提供考题泄露消息的?”
这个李治还真没打听,他有些好奇,问道:“谁啊?”
“崔温。”
“崔温?”李治眉头微凝:“这名字好熟悉啊。”
李治每天的事情很多,今天早朝上的人,今天下午就有点忘了,唐舟苦笑,连忙提醒道:“圣上,就是今天在早朝上提出开海运的那个崔温。”
唐舟一提醒,李治想了起来,道:“原来是他。”说到这里,李治又想起了什么,道:“这个崔温,提供消息是好事,但开海运,就太不考虑我大唐的实际情况了,此人怕也重用不得。”
很显然,李治以为唐舟是来替崔温求官职的。
唐舟笑了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