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张齐丘吗?”
赵子良和张齐丘可谓是在朝为官的同一时代的人,赵子良是武将出身,而张齐丘是文官出身,在资历上,赵子良应该比张齐丘还老一点,尽管张齐丘的年纪要比他大,资历这东西在官场可不是比年龄大小的。
张齐丘作为文官出身而出任边塞封疆大吏,这注定了他缺乏威信,而且作为文人,他身上有着文人都有的通病。公元750年,张齐丘因分配军粮不公而引起军中将士不满,愤怒的兵士殴打了他的判官,如果不是当时身为横塞军使的郭子仪用身体替他抵挡,只怕他不死也会被打残。事后朝廷虽然处置了大人的兵士,但也对张齐丘的处置不当而不满,不受朝廷官员认为他作为文官出任节镇而缺乏威信,统御兵马的才能不足,因此把他调任济阴太守,让安思顺接替了他。
张镒当然不愿意把这事牵连到自己的父亲身上,于是说道:“大王息怒,臣是一时糊涂,与家父无关,且家父年逾古稀,早已致仕,不问世事!下官在外为官日久,又身兼军政大权于一身,养成了交横跋扈的恶习,以至于铸成今日之错,请大王降罪,臣绝无怨言!”
赵子良深深看了张镒一眼,转头看向韦元甫,问道:“韦元甫,你呢?你们韦家是大世家,家学渊源,难道你就没有受到你们家族的一点点家风的熏陶?你是世家子弟,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你们世家子弟的起点天生就比寒门子弟要高,你不知道珍惜,竟然干出这等事情,你不觉得害臊吗?”
韦元甫大汗淋漓:“臣有罪,臣惶恐,请大王降罪!”
赵子良沉吟半响对二人道:“这段时间你们二人就不要想着复职了,本王最近办了一个官员进修书院,你们二人先进去学学怎么做官为臣,好好反思你们的所作所为,等你们从书院毕业了,本王再考虑你们的安排!”
赵子良对张镒和韦元甫的处置算是从轻发落了,这二人虽然做了出格的举动,但毕竟对朝廷还算恭顺,也没有造反和割据的企图,接到诏书后没有犹豫就赶回来了,赵子良还是决定给他们一个机会,不能因为犯了一点错误就否定他们的全部人生,他们毕竟在牵制和平定河朔三镇的过程中立下过功劳。
第1094章 改制
赵子良总算是手下留情了,张镒和韦元甫二人也是暗中松了一口气,不但保住了性命,还保留了做官的资格,这已经是万幸,二人在心里庆幸不已,至于去什么官员进修书院读书,去读就是了,二人谢恩之后起身站在了一旁。
赵子良看向曲环:“曲环!”
“臣在!”曲环赶紧站出来抱拳答应。
赵子良对曲环比较器重,曲环并不是纯粹的武夫,他喜读书,但又没有文士的柔弱,是一个儒将。曲环从军为将的经历很丰富,他大部分时间都在陇右鄯州一带,先是在哥舒翰手下为校尉,参加过强攻石堡城之战,因功升到将军,在安史之乱期间转战南北东西,这十几年间都在打战。
“鉴于你在安史之乱期间、平定李灵曜叛乱和河朔三镇期间的杰出表现和功劳,本王已经奏请皇帝册封你为陈国公、实封三百户;升特进、出任京东卫戍大将军!上任之后每日下午进入官员进修书院学习,三月后考核合格则毕业”。
曲环立即答应:“谢大王!”
京东卫戍大将军是朝廷军制改革之后新设的一个职位,赵子良把大唐全国各地划分为若干军区,驻扎常备军,每个军区设大将军一人、正三品,监军一人,从三品,将军四人,正四品,还有若干中郎将、郎将。在关中地区就有两个军区,分别为京东和京西。
划分军区驻扎常备军的目的有几个:第一,将长安各卫分散开去,京城周边驻扎太多的兵马对粮草的需求很大,给京兆地区带来了巨大的粮草需求压力,而且兵马太过集中容易发生摩擦,同时也造成京师兵马过多,而其他地方兵力薄弱不利局面。一旦有事,调动兵马耗时太长。
第二,结束从前在边塞地区驻扎重兵,而内部兵力空虚的畸形兵力部署情况。
第三,在结束藩镇割据的局面后收纳各地兵马,对他们重新进行整编整训,淘汰老弱病残,留下精兵强将,安置这些兵马将校。
在进行军区划分并驻扎常备军之后,可以方便调动,同时也使得全国各地的驻防兵力部署变成均匀,方便粮草军备辎重的筹措。
前线平叛的形势一片大好,赵子良随时关注,但他此事却在考虑地区行政官员的设置问题。唐朝的州一级行政级别之上还有“道”这一级行政机构,例如陇右道、河西道、河东道、河南道等等。
从前朝廷在边疆地区十个道设立了十大节度使,节度使既有军权又有行政权,不过在腹地的各个道却没有设立节度使,只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才陆续开始在内陆腹地设置节度使。
但是节度使的大量设置造成了各地开始不太服从朝廷命令,这也是藩镇割据的根源,现在赵子良削藩,陆续裁撤了各地节度使,但是为了加强朝廷对这些地区的控制,赵子良认为有必要再在州一级之上设立“道”这一级行政主官,州相当于后世的地区市,而道则相当于后世的省这一级,在各个道设立左右布政使,是为道的最高行政长官。不过有些道的辖地广大,而有些道的辖地却又较小,赵子良把面积大的道一分为二,例如剑南道分为剑南东道和剑南西道,把岭南道分为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把江南东道分为浙江道和江苏道,把江南西道分为湖南道、湖北道和江西道。
在大历四年的二月初一的朝会上,赵子良向众臣提出了自己的设想,让朝臣们展开讨论,他知道一项新的制度必须要征求广泛的意见和深入讨论,有些事情越讨论越明白,也许刚开始有很多错误和漏洞没有发现,但是经过广泛和深入的讨论之后,问题就显现出来了。
经过连续一个多月的谈论,关于设立道一级官府衙门的具体方案已经基本成型了,赵子良也在三月十五的朝会上拍板决定下来,并下达诏令先在各道确定布政使衙门的治所所在地,由当地官府先行设立布政使府,如有现成的府邸自然最好,若找不到,则由朝廷拨出银钱建造,同时赵子良下诏规定布政使府、州、县各衙门的规模大小,不能逾制。至于各道布政使的人选,赵子良还在考虑之中。
一时间朝廷各衙门很多的官员都开始心动,要知道如果能在地方上任职并干出政绩来,提拔起来是很快的,而在朝廷之中想要升迁和得到提拔就并不是那么容易,长安的高官多,勋贵多,皇亲国戚也多,走在大街上随便一巴掌就能拍死一个。
按照赵子良对布政使的品级规定,左布政使为正三品,右布政使为从三品,右布政使司是左布政使的副手,单独分管一些事务,协助左布政使处理一道政务,不过一道不能只有两个布政使主管政务,必须还要有主管司法、监察的官吏,同时也必须要有管辖地方地方驻军的军事主官,因此在道这一级行政机构,赵子良又设立了按察使管辖一道之司法和监察,又设立了都指挥使统领一道的地方驻军,其中按察使为从三品,都指挥使为正四品。
长安城内的朝廷官场上开始活跃起来,很多朝廷衙门的官员们开始跑门路,希望外放去做一道布政使,即便做不成布政使,也可以做按察使。将军们也有跑关系跑门路的,一道的都指挥使统辖的虽然只是一些地方杂兵,但品级不低啊,正四品,这可是与一个上等州太守品级相同。
按照赵子良的划分,整个大唐划分为二十七个道,每个道要任命左右两个布政使、一个按察使和一个都指挥使,加起来就是近一百个人,要从朝廷各衙门和各地方官府中遴选出近一百个封疆大吏,这可是极为费神的事情。
赵子良花了一些事情先确定了二十七个左布政使,剩下的道一级官员和将领交给摄政王府的官员和幕僚们进行遴选,他先设定了几个遴选的原则,让官员和幕僚们遵照这些原则调取朝廷各衙门和各地方官府的官吏们的履历档案,并派人进行调查这些人的出身、品行、才能和政绩。
三月二十日,郑三、杜甫、李泌、李慕辰、颜真卿、李揆和李岘等人一起来见赵子良,递交第一份任命名单方案。
赵子良接过任命方案,看见四人都脸色憔悴,不由问道:“这些天你们的日子只怕不太好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