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其他监考官吏都需要发放监考补贴,特别是给主考和几位副主考的阅卷润笔费就需要两万贯!”
赵子良问道:“张榜昭告天下就不必了,考生们大多都在京城和京城外,派一队衙役敲锣打鼓在城内大街小巷和城外周边村庄转一圈,另外在各城门口张贴榜文告示就行了!开考之期就定在半个月后,若是已经返乡的学子来不及赶过来也不要紧,明年三月再开一次春闱,这个要在榜文上写明!给主考和几个副主考的出场费需要这么多钱吗?”
李揆纠正道:“大王,是润笔费,不是出场费!这已经形成惯例了!”
赵子良摆手道:“本王不管是什么费!总之这费用也太高了,他们到底是来监考的还是来搂钱?本王看来,这个惯例就很不好,主考和副主考都由谁当任?要给主考和副主考润笔费的事情是只有官场上知道,还是学子们和民间百姓们都知道?”
李揆直言不讳的说:“科举考试一般分为常科和制科,常科是指定期举行的会试称为常科,皇帝下旨临时举行的称为制科。刚开始时,常科由礼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后来改为礼部侍郎主持,而这次已经过了秋闱的时间,如果大王决定开制科,则一般都是由宰相和各部尚书担任!收取润笔费的事情一般只有官场上知道,学子们和百姓们是不知道的!”
赵子良看了看众臣,目光落在太子身上,问道:“太子殿下,你缺钱吗?”
李适一时间没有转过弯来,在赵子良的目光逼视下说道:“这个怎么说呢,本宫虽然不缺钱花,但也不会嫌钱多!如果钱再多一些,本宫当然欢喜了!”
“那你可真是说了一句大实话!这就说明了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如果人人都没有节制的贪婪下去,这天下还能够太平下去吗?太子殿下,你在全天下人当中算是非常非常有钱的了,您都不满足现在的财富,那么其他人呢?那些整天吃糠咽菜的普通百姓该怎么办?他们不是缺钱,而是很缺钱,他们每天都要为温饱问题而奔波劳碌,而太子你却无需担心这些!”
说到这里,赵子良又问元载:“元大人,你缺钱吗?”
元载要狡诈得多,他说道:“下官不缺钱,够用!”
赵子良又看向李揆:“李大人,你缺钱吗?”
李揆回答道:“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老臣并不缺钱”。
接下来赵子良又问了其他一些大臣,基本上都说不缺钱、够用,赵子良心里就不舒服了,敲着桌子问道:“诸位大人们一个个都不缺钱,都说够用,可你为什么在科举会试担任主考和副主考就要收取润笔费呢?这润笔费到底是礼部硬塞给你们的呢,还是你们自己索取的?是不是礼部不给你们润笔费,你们就不当主考和副主考,是不是你们不当主考和副主考,这科举会试就不能进行?”
众臣被赵子良说得都面红耳赤,各部尚书、宰相们当任副主考和主考收取润笔费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这个惯例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反正每一次科举会试,他们在当任主考和副主考的时候都会收到礼部送来的润笔费,说实话,他们还真不在乎这点钱,但有人送钱过来,只有傻子才不会收下,反正别人都收,你不收岂不是不合群?
赵子良指着李揆问道:“李大人,你说,是不是不给润笔费,科举会试就进行不下去?”
“这个嘛当然不是,只是这已经形成了惯例!”李揆犹豫了一下说道。
赵子良冷笑:“惯例?本王看是收钱收习惯了吧?否则怎么会叫惯例呢?据本王所知,以往科举会试的主考和副主考由皇帝制定人选,这本来是公务,什么是公务?就是你本来就应该负责的事情,你已经拿了朝廷的薪俸了,可你却还要收钱才去干!既然不是不给润笔费科举会试就不能进行下去,那么李大人,你们礼部今年可不可以不给润笔费?”
李揆左右看了看,眼睛瞟了宰相元载等人一眼,但却没有从他们脸上发现其他的暗示,只得硬着头皮回答:“可以!”
“好!”赵子良点头,对众臣道:“现在是本王摄政,科举会试的主考和副主考由本王来指定,这次会试本王会亲自担任主考官,至于两个副考官。太子殿下如果本王制定让当其中一个副主考,你会要收润笔费才肯干吗?”
李适讪笑道:“既然摄政王都不收润笔费,那本宫怎么能收润笔费呢?”
“那就这么定了!这次取消润笔费,本王做主考,太子当任其中一个副主考,礼部尚书李揆大人,你当另一个副主考,不过没有润笔费,因为本王没准备让礼部出这笔钱!朝会结束之后,礼部要迅速开始筹备科举会试的事情,半个月后准时开科考试!筹备科举会试的所需费用先欠着,开科会试正式进行之前本王会让户部把三万贯拨付到礼部的账面上,到时候你们再把拖欠的钱还给材料商人和办事的相关公务人员!李揆大人,如果礼部半个月之内没有把这件事情办好,本王就要拿你开刀了!”
李揆不敢不答应:“是,下官遵命!”
赵子良对其他人大臣们说道:“本王在这里给诸位敲一个警钟,现在不比从前了,从前皇帝惯着你们,很多朝廷官员占着茅坑不拉屎、办事不尽力不尽心,得过且过,或者怕出错而不作为,本王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诸位,这种日子将一去不复返了,只要在本王摄政期间,就决不允许朝中有混日子、不作为、懒政的官员存在!御史台的御史们要行动起来,盯着朝中各部官员们和将军们,有这些不正之风的,要敢于大胆弹劾,不要怕,这是你们的本职,你们就是为弹劾不正之风、违法乱纪、执法犯法、为整肃纲纪而存在的,如果你们不敢于弹劾,那么你们还有存在的必须吗?不要辜负你们这个御史的称谓!不要辜负了皇帝、本王和大唐天下百姓赋予你们的责任和使命!”
御史中丞吴损站出来拱手道:“臣代御史台所有大小官吏向摄政王表态,一定牢记大王训诫!”
“好!诸位还有其他军政事务要上奏吗?”赵子良看了看众臣问道。
郭子仪站出来抱拳道:“启禀大王,哥舒曜部被困襄阳已经两月有余,叛军李忠臣部日益猖獗,当务之急要调兵解襄阳之围、平定李忠臣叛乱,臣建议就近调兵,现在距离襄阳最近的是驻扎邓州的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部,若能调动梁崇义部从邓州南下,襄阳之围必解,待襄阳之围接触之后,再图平定李忠臣之乱。只是朝廷已经送去了诏书,但梁崇义接招之后却毫无动静!”
赵子良问道:“这个梁崇义是谁?本王怎么从未听说过?”
郭子仪说道:“这梁崇义是来大将军的麾下部将!这个当初来将军在被贬往播川的途中被赐死,其麾下大军一度溃散,其部将梁崇义拥兵自立,接替他当任了山南东道节度使,不过朝廷还是承认了他的官职,并派官员送去了诏书!”
元载冷哼道:“哼,这个梁崇义只怕是早就对朝廷赐死来一事怀恨在心,要不然他怎么会接诏之后两个月都没有动静?”
颜真卿接口对赵子良说道:“这个应该是真的,臣有好友在襄阳,当初梁崇义为了收拢大军争取军心,曾对部将们说我家大帅来公有大功于国,但皇帝却听信阉竖谗言,赐死了我家大帅,还诛灭我家大帅满门,若我梁崇义不报此仇誓不为人,军中将士听了这番话,遂全部归心!”
第991章 主持朝会(4)
见郭子仪说起来之死,赵子良就一肚子火,来虽然不是他的亲信部将,但来在很长时间内作为他的行军司马和副手,赵子良对他还是很了解的,来出身将门世家,如果说他有些骄纵,这倒是没有冤枉他,但说他如果有反意,打死赵子良也不相信,而且来被赐死之前,来之父来曜都还在世,而且就在长安,他怎么可能反叛?
赵子良对众臣说道:“来是皇帝下旨赐死的,这个本王知道,咱们暂且不论这件事情是对是错,而且为人臣子也不应该妄加评论君王的过失,一切自有后人评说!但是本王想知道,皇帝为何要赐死来?郭子仪,你说!”
“这个说来就话长了!”郭子仪有些吞吞吐吐,这么大年纪了,他这副表情还是众臣们第一次看到,毕竟郭子仪如今在朝廷中的地位已经是少有人比肩,大家能看到他这种尴尬、吞吞吐吐的表情还真是稀奇。
俱文珍这是心里有些忐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