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头男人听他不是来投诉扰民的,脸色缓和不少,冲着拖拉机一扬下巴:“呐,这不修车呢。”
张晓说:“我能过去看看么?”
平头男人随意一勾手,意思是想看就过来看呗。
张晓朝拖拉机那头走过去。
这时,车座上的小伙子冲底下喊:“你们把车前盖再打开,看看这回有什么动静没有。”
平头男人的注意力顿时转了回去,他们几个人一起扒在车前观察,车上的小伙子启动了拖拉机后,也立即探出窗户仔细听——
安安静静,拖拉机像个掉线的傻大个,一丝工作的意思也没有。
隔了一会,几个人叹了口气,丧气地退开一步。
小伙子从车上下来了,挠着头发:“不应该啊,已经换好了呀。”
张晓走到拖拉机正前方,看着车前盖里的配件,问:“是换上了单缸的柴油机么?”
小伙子看了他一眼,缓慢地说:“对,我们自己厂子生产的。”
张晓:“起动装置也改了?”
小伙子:“对,换上了手摇的。”感觉到眼前这个人还挺内行,小伙子热情了不少,引着他往前走了一步,指着说,“你看,摇动手柄启动,这里的柴油机就直接压燃,不需要点火系统,也不需要电。按说没问题,应该能开了啊。”
张晓把这些装置一一看了一遍,转脸看向小伙子:“你没修过车吧。”
小伙子有些心虚,眼神瞟了一下,撑着说:“是没完整调过一辆车,但我们厂里就是生产柴油车配件的,没吃过也见过猪跑啊。”
张晓又看向其他三个人,他们更不像会修车的样子,甚至不像一线职工,在泥泞的雨天还穿着皮鞋。
微胖的平头男人双手一抱,手在关节上搓了搓:“这车哪里有问题,你倒说说看?”
张晓点点头,站到车前,指着说:“你们看,这里安着传感器和执行器,硬是换上压燃的柴油机,能量就不通过这里了。”
张晓转脸,正好看到平头男人一脸迷茫,于是他言简意赅,解释说:“这辆拖拉机太先进了,用原始的柴油机不合适。”
另一边小伙子着急问:“柴油机的劲是够大的啊,还要改哪里才能替代下来?”
张晓说:“那这些传感器什么的都要换。”他想了一下,要改的地方太多了,没有电操作起来也困难,“只能再找一辆原始的拖拉机,田里干农活的那种,拆开来攒一下。”
平头男人闻言看向小伙子,小伙子满脸沮丧,说:“那就别想了,我们厂里就这一辆,还是今年新买的。现在哪里找那古董拖拉机去啊。”
听他说完,几人都很失望。其中一人道:“哎,一上午白忙活了。附近没别的车厂了吧。”
小伙子说:“就两家,西边那家你们昨天也去过了。”
这人长叹口气,摸出盒烟来,摇出几根,挨个分烟。
烟盒递到张晓面前,张晓摇头:“我不抽。”
这人一点头,又把烟盒递到平头男人面前。
平头男人咬上烟嘴,划火柴点燃,吸了口后,他朝另一侧缓缓吐气,又转回头看向张晓:“你很懂车啊,做什么工作的。”
张晓说:“就是检修汽车的。”
平头男人眯眼吐烟:“人才,停电了就需要你这种技术型人才。”他悠悠抽了两口,突然想到了什么,赶紧问,“你懂火车头么?”
张晓知道他的意思是不用电的那种:“原始的内燃机火车?”
平头男人说:“还有蒸汽火车。”他指尖红星一闪,干脆道,“你跟我去看看吧。”
张晓重新看着面前这几个人。原先以为他们是这个工厂的员工,最多是管理层,但现在看来不像。他问:“你们是做什么的?”
小伙子在一旁解释道:“他们都是政府的领导,来调研目前可以使用的车辆情况的。”
其中一人说:“哪里,我们都是跑腿的。”他对平头男人一笑,道:“这位才是我们领导。”
平头男人没理他们调侃,对张晓道:“是这样,我们市里有一个大型火车博物馆,里面存放着各个年代的火车头,从最早的蒸汽机车,到最先进的都有收藏。虽然是作展示用途的,但大部分都不是模型,而是淘汰下来的真实的火车头。”
烟灰积了一截,平头男人匆匆吸了口后,干脆把烟掐了,“这铁轨是现成的,我们就想,能不能把火车头修复一下,无论是烧锅炉,还是烧柴油的,只要不用电还能跑起来,就大大方便了交通啊。”
张晓点点头:“是很好,但火车和汽车差距还是比较大的,我不是很了解。”
平头男人说:“嗨,那也比我们这些两眼一抹黑的好。现在谁也联系不上,也不知道能请教谁。你就跟我去看看,稍微提点建议也好。”
张晓看着他,心里微微一动。
不是为别的,而是他突然想到自己家附近就有几道铁轨,现在国家的铁路网还是很发达的,如果真能通火车,那回家的距离几乎可以说是近在咫尺了。
张晓向窗外看了看,仍在下雨,不知道尧曳现在醒了没有。
张晓目光转回平头男人,问:“火车博物馆在哪里,远么?”
平头男人说:“在将军街。”他看张晓困惑,意识到他不是本地人,又补充道,“我们现在在城市北边,博物馆在偏西的方向。这个城市本来也不大,骑自行车去哪都不远。”
张晓:“我中午得回来。”
平头男人:“没问题,现在还早,最多半个小时就过去了。”
张晓听着房顶上清晰的雨声,思考一下,点头:“那走吧,早去早回。”
平头男人赶紧脚步朝门口走:“那边有几辆自行车,你挑个高度合适的。”
其余几人也跟了过来,一人捡起晾在椅背上的雨衣,递给张晓一件。
张晓把雨衣套上后,发现这雨衣质量很好,黑色的塑料布厚实,袖口还扎着松紧带,使得行动十分方便。张晓犹豫一下,开口问:“这雨衣,还有多的么?”
秋季雨水多,他们在路上或许还会遇到下雨,而打伞太不方便了。
平头男人迈上自行车,爽快道:“有啊,不过这里没有,到了博物馆你记得跟我要。”他转头对其他人说,“你们接下来去锅炉厂调研一下吧,我们俩先去博物馆。”
那些人答好。
张晓收好雨伞,搬了一辆高车座的山地车,骑上后,跟着平头男人出了厂门。
院里的路更泥泞了,车轮滚过,留下一道清晰的车辙。张晓低头看着面前的路,平头男人笑了一下:“老院子了,一下雨就这样。”
张晓说:“花坛应该低一点。或者砌一排石头拦上。”
平头男人点头,然后问:“你不是本地人吧,从哪里来?”
张晓说:“北京。”
平头男人:“大城市啊。在北京汽修行业很赚钱吧。”
张晓说:“我在北京不是做这个的。”
平头男人:“改行了?”
张晓不知道该解释自己去北京是准备读研,还是兼职小区门卫。事实上,他根本不太善于跟别人聊天。
沉默地转出工厂院门后,张晓说了个根本对不上问题的答案:“我是打算回老家的,路过这里,下雨了就住下了。”
平头男人问:“一个人么?”
张晓说:“不是,和……”
他一时不知道该怎样称呼尧曳,既不是老婆,也不是同乡,却正在一起回老家。
平头男人问:“和对象一起?”
黑色雨衣里,张晓赞同地点头,这倒是个比较中立的称呼。于是他说:“对,和对象一起。”
平头男人紧接着又问:“对象和你是一个地方的?“
张晓抿唇。他意识到这个人问题虽然简短,但却精准,都是那么的不好回答。他决定不再干干等待回答,而要主动出击。
张晓想了想后,终于想出了个问题:“您贵姓?”
平头男人笑了一下:“嗨,忘介绍了。我姓梁,梁为民。”
“张晓。”
梁为民点头示意:“骑着车,也不能握手了。”
张晓嗯了一声。
又骑了不远,能看到房子另一侧有铁轨穿过,张晓问:“如果火车头可以使用了,最远能到哪里?”
梁为民说:“应该会优先往北京的方向开。”
这与他回家的方向刚好相反。
张晓问:“如果几辆火车都可以开动,会分配火车往南方去么?”
梁为民解释说:“往北京方向走,能够补充能源的站点更多,道路的检修也能跟得上。”他转头看了一眼张晓,“不过如果有先例了,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