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莫端公和樊厨子是上清派的火居道士,学的是上清的符箓法门,当然各自跟着行业师傅又学了一些杂七杂八的旁门左道。那相木匠无门无派,小时候拜师学木工,他师傅是个老瘸子,懂得些法术。相木匠有次建房的时候,不幸从屋梁上掉了下来,偏偏遇巧手挨到了放在地上的斧头,割断了手腕。”
“啊,怎么会这样!”我瞪大着眼睛说道。
“是啊,事情也就这么巧合。所幸老天有眼,二十多岁的时候得了神授天书《小木经》,到如今练成了浑身的法术。在我们这些人当中,就数他道行最高,本事最大。我和你祖父乃金丹派的火居嫡系传人,都是修炼内丹的人。外人只当我们是亲戚,是我舅舅,却不知道他也可以说是我修行的启蒙老师,我喊他伯父喊他舅舅或者是老师都是可以的。
我六岁开始就跟你祖父修道,迄今四十余年,他对我来说亦师亦友,我今天所有的一切,都离不开他的细心教诲。我们这些练内丹的,以人身为丹鼎,以身中之精气为药物,以神为运用,在自己身中烧炼,使精、气、神不散而成‘圣胎’。南宗白玉蟾说:‘自家精气自交媾,身里夫妻真妙哉’,所谓圣胎,即是内丹。
邋遢道长张真人说:‘嗟夫!人身难得,光阴易迁,罔测修短,安逃业报?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终,若临歧一念有差,立堕三涂恶趣,则动经尘劫,无有出期。’至理名言啊!可惜世人大多丝毫不知,到了宝山也是空手而回,百年后终究是一堆朽骨。”
我听得出神,若有所思,完全插不上话来。
“我们金丹派修炼的书籍宝典主要以《周易参同契》、张紫阳的《悟真篇》为主,辅以元代陈致虚《金丹大要》,当然也还要学些符箓咒语反厌胜防身。这丹宝大致为五个级别,分别为子丹、元丹、大丹、金丹、仙丹。修行到仙丹的时候,三花聚顶、五气朝元,那时便可以羽化飞升去了。
然而这每修一个级别却也是非常的不易,一般来说要勤修二十年才能上升一个级别。说来惭愧,我每日里打坐吐纳,行道引气,修了四十多年才得了枣子大小的元丹一枚。你祖父不同常人,心无旁骛,潜心修行,还不到七十年就接近金丹了,足足有鸡子那么大啊!黄澄澄的……”
我听他一本正经的说道,让人看不出来有半点吹嘘的成分,俗话说眼见为实,我还是有些将信将疑起来。三叔说完,又从一个小柜子里面取出来一个小匣子,打开后从里面拿出一件黄布包裹的东西,摊开布原来是一件白色的石头香炉,磨得有些发光。
他告诉我这个就是那白石丹炉,等我看完后又从神台下取出一本线装发黄的书来,书的后背上写了五个字——《周易参同契》。我接过来翻开一看,从右到左竖着的繁体字一点也看不习惯,看了半天,全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我虽然是学的汉语言文学,但现在读这样的书却也是费神伤脑筋。看了一点点就索然无味,暗暗想来还真佩服三叔,他没有上过几年的书,却能自学看懂、领悟这样生僻的书籍,可真是不容易!
想想他们那时候的人,学东西没有一点的掺假,国学功底扎实,完全不似如今学生的得过且过。我见他一个老书架上最上层全是些密密麻麻发黄的书,下面又有不少略新的书本。我仔细的扫视了一下,天文地理,史料文学,百家之言什么都有,还有几本野史杂闻掺杂在里面。
“三叔说:“我没有吹牛骗你吧!你三叔读的书虽然不及你祖父,但胜你这个大学生还是绰绰有余的!”
我笑道:“那是自然,我读的书远远没有三叔多。”
“时间不早了,改天有时间我再带你进来详谈,我们上楼去睡觉吧!”三叔说完,我也觉得有了睡意,于是同他上楼睡觉。他把我带到楼上右边的一间空的房子,喊我晚上盖好,然后到中间三婶和他睡的屋子去了。第一次穿肚兜,滑滑的丝绸让人感觉很不习惯,我在床上翻来覆去很久才入睡。
第七十五章 老桑茶
一大早就被母亲喊了起来吃早饭,说她们吃了要趁早赶车进城去。吃完饭,母亲又唠唠叨叨吩咐我一大堆言语,不过还是那些注意身体的话罢了。她们走后,老太太收拾屋子,喂养着牲口,各自忙她的去了。三叔说今天晚上我们要做法请个“五仙镜”,所以下午让我和他去土室布置一下,还要在村口顺便买点吃的回来,说晚上大家要过来吃晚饭。
我们去村口的店子里面买了一些香蜡和纸钱,又买了两块新鲜的豆腐,半斤卤豆干和一包五香蚕豆。三叔说,今天晚上要做法事,宴请神灵,所以要忌荤,只能吃素。
我们来到祖父住的房子里,三叔在院子外面看了一看左右没有其他的人,于是我二人便偷偷的下了土室。我们把买好的香蜡放在里面的小桌子上,三叔从随身背的包里掏出一个小瓷瓶来放在桌子上。我问他是什么东西,他笑着说里面装的是画符的朱砂,然后又从包里取出一叠黄纸来放到桌上。我按三叔的吩咐,找了一个抹布把土室内的东西都轻轻的抹了一遍灰尘。三叔在醮坛上点了两支蜡三支香,然后又自个儿低声的叨咕了一阵子,他这是在祷告,对着神灵祈祷。
弄完后我们便一同回到了三叔的家,老太太正在做午饭,我过去帮她洗小蒜苗,和她说着话儿。老年人都很孤单,不喜欢一个人呆在一起,总喜欢找别人扯扯闲话,所以普遍的都比较爱唠叨。可年轻人却没有这样的闲工夫,听久了就觉得烦。
半下午的时候,院子外面来了一个细皮嫩肉的红脸汉子,我见他进来,连忙过去喊“樊叔叔”。这人一来,和我们说了几句话就和老太太闲谈去了,帮她把土豆种切成块,好下地栽种。
“你这樊大姨可惜是投错了胎,和我们这些大老爷们是对不上话的,最喜欢找些小媳妇老太太瞎聊。”三叔开起了樊厨子的玩笑说道,我们听了都笑了起来。
樊厨子抱怨道:“石大妈你看我三哥这人,我帮他做事情他还要来取笑我。”
“别管他的,他这人就是自己懒还见不得别人勤快,我就喜欢我这樊侄儿!人老实脾气又好,又弄得一桌子的好饭菜,这闺女找人啊就要找这样的,居家过日子最实在不过了。不过我说侄子啊,大妈还是那句话,你年龄也不小了,也该找个人儿成个家,要不我去给你介绍个?”老太太一说完,我们又开始笑了起来。
“他这人,眼光高的很,恐怕你老人家说的他看不上眼,你看他明的没有,也不知暗里有多少个跟他好上的……”三叔笑着说道。
“三哥你可真是爱胡说的了,也不知道从哪里编来这些故事……”樊厨子极力的反驳。
“是哪个要出嫁结婚的啊?我这彩礼都带过来了。”
正在笑时,门口的小路上又过来一个独胳膊的驼背老头,这老儿听了个半句就立马的接过话来。我见他提了一个大黄布口袋,背上还背了一个小的背篓。
他一进院子,我们连忙起身去迎接。我接过他手里的布袋子,感觉沉甸甸的,也不知道是什么,就随手放在地上,哪知道“哐铛”一声,吓了我一跳。相老木匠正在和老太太打招呼,听到响动连忙回过头来看,说道:“哈哈,石九啊,这个可是个宝贝,千万要小心放,快拿到桌子上去。”我点了点头,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相木匠告诉我们,莫端公和他的徒弟赖端公上午去邻村烧七去了,下去还要去另外一个村做点法事,可能要晚点过来。
石老太太切完土豆种,自己提到院坝边的地里栽种去了,樊厨子要去,被她拦住了,说让他休息,等会好帮忙做晚饭。三叔让我把中午买的五香蚕豆用个盘子盛出来,他起身给大家各沏了一杯老桑茶。
我们这里乡下的人有一种习惯,每年的严冬里都要出门采摘那些被霜打过,但没有掉到地上的桑叶,拿回来洗干净用甑子蒸上十来分钟,然后拿出来切细阴干,用竹筒子装好放到干燥处存放就可以了。春夏的时节,取出放上一点点在杯子里,冲上一杯滚烫的开水,喝起来有一点回甜,略带一点点桑叶的味道。这老桑茶有名目解渴、发汗祛湿的功效,治疗春季的流行性感冒是最好不过的了。
第七十六章 老树成精
我们边喝茶吃蚕豆边闲谈,觉得无事,于是相木匠给我们摆他昨天下午去溪口村收伏柏树精的事情。几个人边说边议论,我仔细的听,生怕掉了一个字。听完后感觉匪夷所思的,如同在听神话故事,不敢相信是真的。
相老木匠说离我们这里十里远有个叫溪口村的地方,这村里有一户马姓人家,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