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应他的仍然是清洁工的尖叫。
威尔逊探长:“喊什么喊?!我们是警察!再喊你就要去警局问询了,小姐!”
一句来自警察的威胁可要比路德安慰人要有用的多。小清洁工立刻住嘴,哆哆嗦嗦地说道:“我、我什么都没做,不要抓我,不要抓我!”
她话还没说完,眼泪就滚落下来。
路德被她哭得心烦意乱,他环视四周,这的确是一位女士的房间。梳妆台前摆满了女性用品,丝绸睡衣还丢在床上,更别提散乱的行李箱和敞开的衣柜。
乱七八糟的混乱程度,不知道的还以为酒店里进了小偷。
“格蕾丝·斯坦人呢?”路德问道。
“我、我不知道!”
清洁工抽噎着回答:“格、格蕾丝小姐刚刚突然找我说要退房,要我打扫房间,然后就拎着一个小行李箱从紧急通道的楼梯离开了。我进门看到她的物品,正不知道该不该打扫,你们、你们就——”
她话说一半,打了个哭嗝,说不下去了。
“她离开了多久?”威尔逊探长问道。
“不、不久。”
年轻的女孩回答道:“有十分钟左右。格蕾丝小姐说有急事离开,马车已经在楼下等待她了。”
威尔逊探长急忙冲到窗台旁边:“你过来看看,是哪个女人?”
清洁工痛哭出声:“我不敢看!”
威尔逊探长:“你……”
路德叹了口气。
他抽出自己的手帕递给年轻的姑娘:“我们是来抓格蕾丝·斯坦的,女士,和你没关系。”
清洁工接过手帕,擦了擦自己的眼泪鼻涕,感激地看向路德:“你是一名好人,探长。”
路德:“我不是探长,我是一名私人侦探。”
清洁工:“私人侦探?”
这姑娘胆子小,说话时带着标准的伦敦口音,一听就是穷困人家的孩子。路德无意与她解释,有意无意地朝着窗外看了一眼,刚好看到一名衣着华贵的女性背影登上马车,他顿时神情一凛:“她今天是穿着红衣服吗?”
清洁工:“是、是红衣服!”
眼瞧着格蕾丝·斯坦就要离开了,路德和威尔逊探长二话不说,带着警员再次冲下楼。昔日的好搭档现在也是合作无间,威尔逊探长吹响了哨子,叫楼下的警员先行一步拦下了马车夫,路德一个健步走过去,直接拉开车门,迎接他的又是一声尖叫,以及——
一名穿着红衣服,看上去有四十来岁的夫人。
四十岁的女性,如何假扮别人的女儿?
和马车里的人打了个照面,路德和威尔逊都愣住了。向来敏锐又聪明的菲利普·路德,难得出现了空白的表情,然后他就反应了过来。
路德:“该死!我们被骗了!”
威尔逊探长:“什么?”
路德:“那个清洁工就是格蕾丝·斯坦!”
等到他们重新封住酒店,再次回到房间时,吓坏了的清洁工小姑娘早就消失不见了,站在房间里,看着顷刻间空空荡荡的卧室,路德只觉得既滑稽又可气——一整个警局,两个抓了大半辈子罪犯的人,竟然被一个年轻姑娘耍了!
而真正的格蕾丝·斯坦呢?
菲利普·路德站在窗外,再次向街道看去,刚好看到一辆马车缓缓离开。马车的车窗突然落下,路德分明看到刚刚那个哭哭啼啼的小清洁工摘掉帽子,一头浅金色长发缓缓落吓,她一抬眼,隔着马路,对房间窗边的路德送了个飞吻。
第二期的《支票佳人》连载到此为止。
玛丽讲完这一期的剧情,不仅是安妮,其他姑娘也是沉迷其中。甚至是见多识广的艾琳也免不了惊讶地总结一句:“我真是好奇,玛丽,你究竟从哪儿来的这些想法?”
“这位格蕾丝小姐好厉害。”
安妮惊叹道:“玛丽小姐,你的其他故事也是这么精彩吗?”
不等玛丽自己回答,凯瑟琳就很是自豪地说道:“当然!玛丽的《狂欢之王》可是都卖到美国去啦!”
安妮:“我也想看!”
凯瑟琳:“啊……”
班纳特家的四妹露出为难的神色:“倒也不是看不到,就是连载杂志只有当季有卖。之前《狂欢之王》话题度高,现在不知道还能不能收集的到。”
艾琳一听这话,关心地问道:“玛丽的作品没有出书吗?”
她在伦敦并没有停留多久,只知道玛丽在写作,却不知道玛丽写的是什么。直至布莱克伍德收买了霍尔主编的秘书,让她公开了菲利普·路德的真正身份,艾琳才知道自己的这位好友是创作侦探小说的。
平日艾琳并不阅读杂志,她还以为玛丽的故事反响这么好,早就出版了呢。
“前两篇连载篇幅较短,”玛丽解释道,“不足以支撑一本书。我和霍尔主编已经商议好,等《支票佳人》的故事结束,再做出版。”
“那,那我一定要买一本!”安妮兴致勃勃地说。
八字还没一撇呢,玛丽苦笑几声。不过这也提醒了她,得写信问问霍尔主编联系出版商的事情怎么样了。
“暂时还没有出版商找我,”于是玛丽如实相告,“但不管《支票佳人》的连载如何,至少当时《狂欢之王》广受讨论。我想出版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等到书籍印刷成册后,我一定送你一本。”
得到允诺的安妮欢欣鼓舞,也不管自己是否读得懂英文书籍了,连连说玛丽就是上天派来的天使,是英国的“大文豪”。
艾琳经历坎坷,从寄人篱下到炙手可热的女高音,所关注的东西要比自家女仆现实的多。听完玛丽和霍尔主编的大概合作方式,她好奇问道:“那你考虑好接下来五个月写什么了吗,玛丽?”
玛丽:“我知道该写什么案子,却没想好案子写什么。”
凯瑟琳:“哎?”
她这一番似是而非的话,说的两个妹妹和艾琳都一头雾水。
其实很简单,写了三篇菲利普·路德的故事,他的性格、经历,甚至是爱情都展现在读者面前。三个故事足以将这位角色塑造的鲜活有趣,也让玛丽能够更方便的继续补完他人生。
在《支票佳人》第一期连载就提到过,菲利普·路德原本也是苏格兰场的一名探长,后来和上级闹了矛盾,一气之下辞职不干了。
玛丽打算写一写这个案件。
但是具体当时发生了什么嘛……她还没想好。
不是没案子可写,而是玛丽之前大概想了三四个方向都不太合适。因为确切提到了路德和上司有矛盾,也就意味着这起案件的结果不令人满意——至少是不令路德满意。
一个不小心,就很容易写成“整个警局只有男主角一个人在办案,其他人都是酒囊饭袋”。虽然在侦探小说中这样的设置屡见不鲜,但是别的作者怎么想,玛丽管不着。可在光照会一案中,雷斯垂德探长和他手下的青年们可谓是起到了关键作用。就算苏格兰场里确实存在不太干活的探长,但也不是全部。
要玛丽去嘲讽警察?她觉得自己办不到,至少玛丽觉得自己不能诋毁雷斯垂德探长这类警察。
那么,要在这之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是个大问题。
自己没想通此事,玛丽也不打算让自己的姐妹朋友为止烦恼,因此她只是神秘一笑:“容我先卖个关子吧,比起我的构思,眼下解决歌剧院的案件更为重要。”
别的不说,玛丽还挺担心艾琳的。
在得知索蕾莉小姐有所隐瞒后,艾琳直言她有办法让其说出真话。尽管平日里艾琳·艾德勒女士温柔和蔼,体贴大方,可玛丽也亲眼见过她掏枪射击的模样,惹毛了艾琳,一准没好果子吃。
更可怕的是,玛丽越是担心,艾琳越是平静。
她还是像大姐姐一样,聊完天,就开始安排明天的事情。临睡前发现玛丽正在书房向伦敦的亲朋好友以及同事写信,甚至不忘记为她多加一盏灯。
第二天上午也没急着去剧院,而是抽空带着三名班纳特家的姑娘去巴黎的市中心逛了逛——昨日到巴黎大学听莫里亚蒂教授的公共课,玛丽已经遥遥地看见了刚刚建成的埃菲尔铁塔和其他著名建筑。今天艾琳带着她们大略地观光一圈,等到晚上,大家一起来到了巴黎歌剧院。
在《歌剧魅影》的原著里,埃里克强行要求剧院为他留出一间位置很好的包间。而现在,这个包间属于艾琳·艾德勒女士。名义上是为了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