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另半张宝藏图!”我和鬼子异口同声地说。
“哈哈哈”半仙兴奋地猛一拍桌子,“没想到,得来全不费功夫!”
“半仙,我们啥时出发?!”鬼子迫不及待地问道。
“不急。大胜,东西准备得咋样了?”半仙说。
“订的货一多半已经到了。还有一部分货,没有定下来,现金不够了。如果那个玉狴犴不捐出去就好了。”我说。
“呵呵呵”半仙淡然一笑,“等鬼子的伤好利索了,我们还是先南下,筹措一些银子。另一方面,也避开青龙堂的眼线。还有几件东西,正好趁这次南下,要向老朋友讨要来。”
“哟,这么有把握。好像很多金元宝放在那,等你去取似的。”鬼子说。
“伤不起,伤不起……”我的手机响了,赶忙接下接听键。
“大胜,什么事?脸色这么难看!”半仙关切地问道。
“警局来的电话,说青龙堂的恭力越狱了!”我说,“就是穿皮大氅、对鬼子开枪的那个人。”
原来,青龙堂的马仔想替恭力顶罪,由于鬼子、半仙和我的指认,还有半仙在松涛轩隐蔽处安装的摄像头清楚地记录了下了当时的一切,恭力没有逃脱死刑的判决。眼看出狱无望,于是,青龙堂施展浑身解数,协助恭力越狱。同时越狱的,还有两个人,一个是叫“清风”的光头,一个是叫“飞影”的黑瘦汉子,都是当时曾在松涛轩里面出过手的,功夫了得。据说是清朝光绪年间武状元的后裔。
松涛轩里的空气凝固了一般,瞬间降到了冰点……
☆、第六章 第三节 带头大哥
新书需要大家的支持!
如果大家有时间,随手冲冲咖啡、收藏一下。弄堂有风就很满足。
朋友们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谢谢大家。
此次南下探宝,颇为招摇。半仙以“为国家寻找民间遗失文物”的名义,大力招徕人手。电视台、报纸等媒体也少不了一番采访、炒作。用半仙的话来说,就是要把名声闯出去,声势造起来,弄得天下尽人皆知才好。
选了个黄道吉日,打着“寻找民间文物协会”的大旗,三十余辆各色车辆、一百余人的队伍出发了。
半仙被大伙尊为“带头大哥”。其他人有潘家园的“善男信女”们、有慕名而来的民间收藏者,也有想从中渔利的坊间混混,警局两个小警察开着辆二手的“探路者”,也以古玩爱好者的身份加入了队伍。鬼子瞅了瞅车后紧跟着的“探路者”,不满地嘟囔着,“天知道,是监视我们,还是真想盗一回墓!这么多人,保不准里面混进来青龙堂的人。”
“爷,你就消停消停吧。祸从口出呐!”我说。
鬼子郁闷地瞅了瞅我,没吱声。
青龙堂总部。
豪华别墅中,一处中式古典装修的房间内,艾龙端坐在红木太师椅上,背后站着木桩般笔挺、沉默不语的贴身保镖阿锐。旁边站着一脸晦气、衣衫不整的恭力。
“这次,把你‘弄’出来,几乎动用了我们所有的‘资源’。下次可不能再莽撞了。”艾龙平淡地说。
“是。龙叔。”恭力说。
“听说,潘家园那三个跳梁小丑,现在大张旗鼓地南下了!我去新仇旧恨一起报!”
“啪!”艾龙把手里的茶杯重重地顿在桌子上,“胡闹!你还不嫌这几个月惹的祸不够嘛!”
“龙叔,我……”恭力擦了擦头上的冷汗。
“国外那些什么赏金猎人,又能要卷土重来。他们的在香港转机,停留两天。记住,要干净利索!不留活口!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东西,什么时候轮得到这些洋鬼子沾手!办完事后,带你的手下直接去东北,广布眼线,听我的消息。呵呵呵,什么南下寻找民间文物,分明是欲盖弥彰。既然他们愿意做螳螂,我们也不介意做个黄雀!”艾龙老谋深算地说。
“是。龙叔……这一次,怕是要重新招些人手,钱和装备……”恭力小声地说。
“钱的事,不用为难。装备嘛,阿锐会转交给你。可惜,你手下的人都和你一样莽撞,连个懂风水、术师的都没有。有些事,不是单靠有枪有钱打打杀杀就办得了地。记住!千万不要再打草惊蛇!”艾龙说。“阿锐已经安排好人手随他们的南下了。哼!谅他们也逃不我的手心!”
“龙叔深谋远虑……”恭力拍着马屁说。
“好了。我有些累了。你先下去吧。”艾龙说着,端起茶杯,看着恭力远去的身影摇了摇头。随手放下有些凉了的茶,说,“阿锐,我让你打听的事,有什么进展?”
“龙叔。近来一系列的事情,包括潘家园的行动,都是力哥手下一个叫‘三英’的人筹划的。此人办事谨慎,足智多谋,深得力哥赏识。后来我查到,‘三英’是荣哥安排的。”
“哼!他现在哪?”艾龙问道。
“他……潘家园行动以后,‘三英’被荣哥灭了口。”阿锐说。
“哼!”艾龙沉默了半晌,淡淡地说道,“太心急了……”
半仙拟定的南下路线,是从京城出发,先抵达陕西省,在咸阳市驻留数日,再转往四川,终点设在四川彭山县城。
之所以拟定这条路线,半仙解释说,是因为关于乾陵和清初张献忠宝藏的传说。
陕西咸阳地处“八百里秦川”腹地,有中国第一帝都之美誉,历史文物不可胜数。当年打井的农民都能无意中挖到兵马俑,随便挖个坑保不准也能碰上个秦鼎汉玉什么的。特别是乾陵更具吸引力,帝后合葬的陵寝竟从来未被盗过。
而四川彭山县城,据说当年大西王张献忠兵败后,曾在此埋藏宝藏。至今在民间还有“石牛对石鼓,黄金万万五,有人识得破,买下成都府”的童谣在传唱。据说,“石牛对石鼓”就是张献忠藏宝地的标识。据《彭山县志》记载,张献忠运送财宝的船队沿锦江行至彭山县江口遇袭沉没。几百年间,来此寻宝的人络绎不绝,大都乘兴而来、空手而归。但仍传闻有附近百姓,偶尔会从江中打捞出金锭、银鼎等物件。
民间传闻,四川还有当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宝藏。当年石达开率军出走时带了大批金银财宝。战败前,将军中财宝隐蔽起来。传闻当年还留有一张藏宝图,图中写有“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语。至今也无人曾找到这被称之为“中外军事史上十大宝藏之谜”的财宝。
这些传说至今流传已历经百年。信奉禅宗的古人,一直秉承事以密成的信条,陵寝建成或宝藏埋好后。知情人往往被屠杀殆尽。其间一段段波云诡谲的关于宝藏的传说、野史,让大伙更坚信了“带头大哥”的判断,且热情高涨,群情激昂。
半仙思虑周密,显露无疑。但一路上完全意料之外的,是爆棚般的广告效应。往往是车队还没有出发,下一个途经的城市、乡镇的人们便提前一周或几周开始准备了。或翻腾家里的陈旧物件,或到农村老家去翻箱倒柜,也不乏从商场里买来簇新的铜人铁马,撒泡尿沤在自家后院地里,祈盼半仙瞎了眼睛、或是猪油蒙了心,当成文物高价给收了去。
每到一地,都是夹道欢迎,人山人海,都会展示出摆满了整条街道的唐宋元明清的古玩、玉器、字画,求鉴赏,求收购,求收藏,求做为文物,场面热闹,盛况空前。
“关中父老莫不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不过如此吧!”望着热闹的人群,鬼子莫名其妙地嘟囔了一句。
“哟。文化人呐!哪本书里的?”我问道。
“记不住了。看着这场面,突然脑袋里蹦出这么句话来。”鬼子老老实实地回答道。
“以迎王师?呵呵,亏你想得出来。你瞧瞧,他们蒙了多少人!”我指着紧张、认真收罗“古玩”的同行人说,“这时候送来的东西,看都不用看。没一样是真的!都是赝品!”
“啥时候的东西是正品?”鬼子问道。
“晚上来敲你门的,能有三成是正品,就烧高香了。”我意味深长地说。
做为这支寻宝队伍的“带头大哥”,半仙被整日围在身边,刚送走一群又围上一群的“献宝”者,搞得焦头烂额、不胜其烦。不得已,只好装病躲进我和鬼子的车里。
“瞧瞧这阵势,不管怎么说,安全上是有保障了。”半仙摸了摸粘在手上的棉签说。
“半仙,真有你的。整日价手上粘个棉签,刚才完点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