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群笑道:“只要卫国喜欢便好!”
授勋授旗仪式结束之后,郑卫国又请张群上台给战士们讲话。张群也是口才便给,这么好的机会当然不会放过。于是在台上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演讲的内容很长,这里只摘录部分。
他特别强调了三点。第一,中华民族酷爱和平,国民政府反对战争,历来主张对内求自存,对外求共存。对日外交更是一力维持,委曲求全,但由于日本得寸进尺,变本加厉的侵犯,这个和平的局面已经维持不下去了,只有战斗到底一条路可走。
第二。中日战争的全面爆发看似偶然。其实是日本苦心积虑要灭亡中国,是有步骤有准备的。
第三,弱国不求战,但是要敢于应战。因为我们已经没有妥协的机会了。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就是中国民族的千古罪人。
最后他特意提到委员长在庐山的讲话。说战端一开,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王达在台下悄悄对杨教授说:“这个家伙不愧是蒋光头的心腹,果然厉害!”
杨教授微微一笑,说:“跟蒋某人在庐山讲话差不多,不过有一点他没有说,或者说他没敢当着将士们的面说出口!”
王达奇道:“还有第四点?”
杨教授低声道:“嗯,蒋某人说如果对方(指日本)犹能设身处地为东方民族作一个远大的打算,不想促成两国关系达于最后关头,不愿造成中日两国世代永远的仇恨,对于我们这最低限度之立场,应该不至于漠视。”
王达想了一下,说:“委员长还冀希望与日本和平谈判?真是白日做梦!”
杨教授嗤笑道:“资产阶级总是抱有幻想,以为帝国主义会突然仁慈下来。”
王达说:“那张群到这里又是何用意?”
杨教授苦笑着摇了摇头,说:“这个人鬼得很,我也猜不出。不知道他们是真想加强黄河南岸的兵力,还是想借机拿下33师。要是后者,33师就危险了!”
王达奇道:“中央不能从中斡旋吗?”
杨教授说:“你不懂,这种事情中央是不好插手的。眼下民族危亡,国共合作的大局不能动摇。”
王达点点头,说:“嗯,那就要看郑卫国这小子如何抉择了。”
会议结束后,郑卫国又特地设宴款待了张群和郭参谋长一行。33师和平安县高层都是陪客,难得齐聚一堂。这个张群确实很有手腕,他在酒席上谈笑风生,挥洒自如,让人不禁心生好感,就连非常乱视他的王达也是无法可话。
宴席结束后,郑卫国又请张群到书房详谈。芷兰给他们倒好茶水,轻轻关上门就出去了,屋子就只剩下他们两个人。院内外都有内卫士兵站岗,任何人都别想进来。
郑卫国之所以摆出这样一个架势,就是想告诉张群,你有什么话尽管说,不用兜圈子。他有的是耐心,却没有时间,天津那边单靠冯锟是难以支撑的,再不过去,说不定就要出大事。
张群轻咂了一口,说:“好茶啊,这是福建的大红袍!”
郑卫国笑道:“岳军兄要喜欢,等下我送你一袋。这茶是一位乡绅送给我的,我平日里也没时间喝,白瞎了这好东西!”
张群笑道:“那我就却之不恭了!不瞒贤弟,愚兄就爱好这一口!”
这种场合,谁先说话谁就落了下风,所以他们东扯西拉就是不谈正事儿。郑卫国觉得不能这样下去了,斗心眼儿,耍机锋,自己怎么玩得过张群这样的老狐狸?还是得转换到最有利的战场上来。
他想了一下,说:“岳军兄,这书房里面太闷,你我之间反正也没有什么秘闻,不如到外面走走如何?”
张群正在想怎么诱使郑卫国开口,没想到他突然转换阵地,一时愕然。不过,他也是久经风雨的老泥鳅了,立马想好了对策,忙满口答应。
两人出了小院,沿着山路边走边聊。郑卫国终于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话题,那就是根据地建设。他从建立村级政权说起,一直讲到最近开始的农业基础建设,讲得是有如长江之水滔滔不绝。
张群一听立马就傻眼了,敢情你不想南下,打算在这里长住啊!
第一百八十四章 游说
郑卫国故作不知,还在大谈根据地建设。他指着前面一个小山村说,这里以前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将来会是什么样……给张群描绘了一个新农村建设的蓝图。
张群感到郁闷不已,却又不好打断,只得硬着头皮听下去。他突然意识到自己有一个失误,就是缺乏对郑卫国极其33师的了解,以为委员长特使一到,这些杂牌部队就会往上贴。可33师又不是衣食无着,并没有这么紧迫。
沉默片刻后,张群决定不跟郑卫国兜圈子了,毕竟他也是重任在肩,不能一直这样耗下去。于是长叹一声,说:“卫国老弟,委座对你可是寄予厚望。眼下中原大战方起,正需党国英才为国出力,你可不能躲在华北安享太平啊!”
郑卫国说:“华北也是战场,哪里称得上太平,在敌后坚持抗战也是为国出力嘛!委员长既授青天白日勋章,又赐中正剑,足见对我部在敌后发展的举动是支持的。”
张群摆摆手,说:“你我既以兄弟相称,就该坦诚相见,这些话就不用说了。华北虽然很重要,但眼下的关键是在中原地区,这一点你承不承认?”
郑卫国点点头,说:“岳军兄说的不错!”
其实对付日军最好的办法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集中兵力打击日军的薄弱环节,尽量减少与日军的正面作战。可惜**的组织动员能力太差,又缺乏主动作战的精神。
日军打哪儿就守哪儿。把主动权全部拱手让给了日军。像眼下日军重点进攻徐州,**只知道堆积兵力严防死守,导致几十万大军陷入了被动。
张群说:“好!那你可愿意率部南下,驰援徐州?”
郑卫国说:“之前我曾委托卫长官向军委会递交了一份建议,是关于徐州会战的。不知岳军兄有没有看过?”
张群笑道:“临行前专门拜读过,确实精妙!委员长还说你这份报告数据翔实,条理清晰,论据充分,可作为军委会以后提交报告的范本。”
郑卫国苦笑着摇了摇头,这是典型的买椟还珠了。格式再精妙。也不过是为了更好的展现内容。既然内容被抛弃。格式再好还有什么用呢?
自打台儿庄大捷之后,常队长对敌我力量做出了错误的判断。从而生出了不该有的野心,以为可以提前进入相持阶段。
晋东南大捷之后更是如此,以为土八路能做到的事。**自然不在话下。于是集中50个精锐师准备与日军在徐州地区展开决战。
这个错误真的很低级。就跟淞沪会战让**拼命坚持以待国联调停一样。当然,当着张群的面郑卫国肯定不会说的这么直接。
他看了张群一眼,说:“我在那份建议里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徐州必不可守!我们33师不怕死,但我不会带着弟兄们去送死的,因为这样的牺牲没有意义。”
张群有些生气地说:“战斗还没有打响,怎么能轻易言败呢?卫国老弟,你不会是在山沟沟里呆的时间长了,雄心消磨殆尽了吧?”
郑卫国笑道:“岳军兄,你不必激我。你也是在日本学过军事的,应该知道战争的胜利在战争开始之前就决定了。枪响之后不过是一次推演的过程。”
张群叹了一口气,说:“我长期从政,军旅之事早已不甚了然。既然你这么说,回去后我一定转告委座,请他多多斟酌。”
郑卫国郑重地说:“徐州一马平川,无险可守,国府如果再不撤兵,五十个精锐师都将危殆!岳军兄倘若能说服委员长,必是功德无量!”
张群苦笑道:“劝元首弃守国土算什么功德无量,但愿后世之人别骂我就成!”又说:“既然徐州不可守,卫国老弟,你认为**应该在哪一代布防?”
郑卫国笑道:“这个当朝诸公自有妙招,我一个小小师长就不出风头了吧!”
张群笑道:“你呀,你呀,真是比油浸的枇杷子还滑溜!”
郑卫国说:“我不过是一个师长,只管打好仗,早一点把鬼子赶出中国。其它的,我管不着,也不想管。”
张群说:“那你可愿意开赴河南?”
郑卫国疑惑道:“我部不过万人,就算去了河南又能起到多大作用?”
张群说:“委座有意将33师扩编成一个军,卫国应该有听说过吧?”
郑卫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