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宝一瞪眼:“我这怎么就不是人主意了??你狗日的是不是歧视我??”
我笑着摆摆手,没搭理这牲口,回屋把那盏灯笼从床底下取了出来。
在入行的当天晚上,这盏灯笼就曾经亮起过,还被我亲手挂在了大门外,算是在给行里人打招呼,沈家的人还没死绝,又有新苗子冒出来了,所以这盏灯就该点。。。。。。
等我拿着灯笼回到客厅时,桌上的饭菜已经收拾干净了,老爷子坐在太师椅上,正襟危坐的看着我手里的灯笼,表情极为复杂。
“以后的局势要是稳了,这盏灯笼就别摘了,一直挂着吧。”
老爷子笑了起来,目光之中,尽是怀念的意味。
这盏红灯笼还是老样子。
灯罩似皮,可见毛孔,其上遍布黑墨勾画的图案,正中间留白的位置,则被人写上了一个大大的“沈”字。
在灯笼下方,悬挂的十八个铜铃雕像依旧是那么传神。
每一个铜铃,都是一个人头雕像,男女老少都有,各不相同。
唯一的共同点是,这些雕像的表情都很痛苦,仿佛是经受着巨大的折磨,瞪大眼睛,张大了嘴,正在无声的向外界求救着。。。。。。
“这是啥子灯笼嘛?”七宝凑过来好奇的看了看,随即皱着眉问我:“咋看着这么邪性呢?这是法器还是啥?”
“鬼皮灯笼十八铃。。。。。。。。”老爷子说道:“这是沈家的招牌,也是沈家号令降门子弟的信物。”
七宝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没再多问。
“啥是鬼皮啊?”常龙象好奇的问:“冤孽的皮吗?”
“其实就是人皮,只不过不是从活人身上取下来的。”老爷子摆摆手:“幺儿,你去把灯笼挂上,天色不早了,早点弄完早点休息。”
“沈爷爷,你说这是号令降门子弟的信物。。。。。。那其他人呢?”陈秋雁忽然问了一句:“其他法派的先生也认这东西吗?”
“能认出来的都不是普通先生,认不出来的都是没见识的崽子,让他们过来也没啥子用,算是筛选一部分人滚蛋吧。”老爷子笑道:“在这个节骨眼上挂灯笼,聪明人都知道我们是什么意思,甭管是不是降门的子弟,只要是愿意来的,都是有意靠拢我们的,至于那些不来的,要么是不认这灯笼,要么是不认沈家的门。”
在老爷子跟陈秋雁聊着的时候,我已经跑到药铺门外,将红灯笼高高悬挂在了门框侧面的铁钩子上。
夜风一吹,鬼皮灯笼下的十八个铜铃,顿时连连作响。
就如我当初第一次听见的声音。
伴随着夜风晃动的铜铃雕像,并没有发出铜铃声,而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笑”了起来。
听见这阵飘忽不定的笑声,我不像第一次那么害怕,反倒是站在一边,目光复杂的看着那些铜铃。
那一瞬间,我像是回到了当初入行的时候,刚拜完祖师,老爷子就让我出来挂灯笼。
我记得那天晚上的夜风也是这么冷,似乎是想往人的骨头里钻,冷得难受。。。。。。。
又看了一会,我摇摇头,点了支烟抽着,转身向屋子里走去。
“原来入行都这么久了,我以为还是昨天呢。。。。。。”
第三十四章 外来客
客厅里的气氛很严肃,起码看起来是这样。
茶几,饭桌,椅子,所有家具,全都被移走了。
把这些东西一搬,客厅里顿时就空空荡荡的,跟个小广场似的。
老爷子就坐在唯一的一张椅子上,背靠着椅背,眼睛半睁着,似乎是困了一样,不时的打着哈欠。
常龙象跟七宝则显得有些紧张,他们也是第一次遇见这种场面,所以整个人看起来都有些不自然了,貌似是真拿自己当保镖看,脸上的表情都是绷着的。
陈秋雁貌似是最淡定的一个,抱着爩鼠站在柜台后面,似是无聊了找不到事做,百无聊赖的翻看着放在柜台上的中医书。
在这种严肃的气氛下,时间流逝显得极其漫长,好死不活的熬了十来分钟,也没有任何一个先生踏进药铺大门。
哪怕门是大开着的,也没人进来,这种情况让我跟老爷子都有点尴尬了。
“难道那帮牲口都睡了?”我嘀咕道,往大门那边看了看,见门外还是那种空空荡荡的景象,顿时就更诧异了。
不应该啊,就算是老爷子被废了双腿,但本事还在,更何况还有一个我。。。。。。那帮先生不管靠不靠拢我们,多少都应该给点面子啊。
就在我想到这里,正准备跟老爷子聊几句的时候,一个穿着西装的年轻男人,忽然从门外走了进来。
“老阎王?”他好奇的看了看老爷子,又规规矩矩的行了个抱拳礼:“我是山东老马生的徒弟,马东海。”
听见他的自我介绍,老爷子抬起眼皮,看了他一眼,说:“老马生不是金盆洗手不带后生了吗?你又是怎么进门的?”
“今年我师父又入行了,碰巧把我收入门墙,这在行里不是什么大事,您不知道我师父收我也很正常。”马东海笑道:“我师父跟我说过鬼皮灯笼十八铃的事,他说在四川,在成都,只要听见那声音,就得来看看您,这是降门里的规矩。”
“那老东西什么时候这么讲礼貌了。。。。。。。”老爷子一愣神,显得有些诧异:“我记得他跟我关系不怎么样啊,还会让你来看看我?”
“有矛盾是私事,我过来看您,这是规矩。”马东海笑道:“我师父经常嘱咐我,让我做个讲规矩的人,在行里,只有这样才能走得远。”
话音一落,马东海稍微沉默了一下,又看了看老爷子,试探着问:“您大晚上的点灯笼。。。。。是有事要跟我们这些后生说吗?”
“算是吧。”老爷子笑道:“你再等等,等人齐了我再一块说。”
马东海是一个开始。
自打他踏进了药铺的门,在这之后,过了还没两分钟,一个接着一个的陌生人,就那么很自然的走进了药铺。
他们不傻,知道自己进门来是什么意思,所以跟老爷子行礼打招呼的时候,表现的都还算是热切。
在看见我的时候,他们也没忽视我,跟我客套寒暄了一阵,才纷纷站去边上。
就我个人感觉,这帮先生的实力应该不弱,只可惜都在行里没什么名气,自报家门的时候,除了老爷子认识,我是一概没听说过。
其实仔细想想,我也能想明白。
在我们这一行,有本事有能耐的人,绝对不在少数,但真正扬名立万的先生,也就是那么几个罢了。
赶过来看老爷子的这一批人,基本上都是属于有能力没名气的那种,所以他们缺少的东西已经是显而易见了。
名声。
想通过自己成名,一是没那个运气,二是没那个本事,所以他们只能选择捷径,这也是行里人公认的一条路子。
找一个成名的先生站队,把关系拉好,走得近了点,以后别人有活儿也能排到自己手上,出事了也能找个靠山先靠着。
大树底下好乘凉,这句话无论是在行外还是在行内,都是通用的。
在这个年头,先生多,活儿少。
一百个活儿,其中有九十个被官方跟知名先生划分了,剩下的十个,才能勉强排到那些有能力没名气的先生手里,可想而知我们这一行的竞争有多激烈。
能不能养活自己是一回事,能不能出名,那才是真正动人心的大事。
接的活儿越多,名号打得越响,往上爬的成功率自然会高得多,更何况能顺便找个靠山,这种好事谁不想干?
除开那些脾气硬性子直的先生,其余的人,都会选择走捷径。
这点都用不着质疑,因为这已经是现象级的事了,不止是沈家这边有,其余的地方也有。
“沈老爷好啊!”
这时,两个大光头忽然从门外走了进来,说话的那人声音洪亮,音量也比普通人要大得多。
他们俩走路的姿势也甚是豪放,跟七宝似的,匪气十足。
这两个大光头的长相基本一样,应该是双胞胎,而且还是入了佛门的双胞胎,脑袋顶上都能看见香疤。
当屋子里的人看见他们的时候,有不少先生都变了副表情,但谁也没吭声,都在不动声色的观察着情况。
“谁啊?”我低声问老爷子。
“老和尚的徒弟呗,还能有谁?”老爷子笑了笑,冲那俩和尚招了招手:“这不是老贼秃带的小贼秃吗?怎么有工夫从陕西过来了?”
听见老爷子这话,我仔细想了一会才回忆起来,闻人菩萨好像是有两个徒弟,只不过他没有经常挂在嘴上,只是提过一句而已。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