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正是我想和你说的。你在这段戏里的感情太过浓烈了,有点用力过度,你得往里收一收。”巴兹说。
事实上他也发现了一个问题,玛格丽特在感情戏上真的不怎么在行,她最出彩的感情戏无论是《夜访吸血鬼》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那种特别极端的感情,浓烈而又炫目,强大的感染力把置身事外的观众们强行拖进了她所渲染的情感氛围里面,让观众们对她的遭遇和心情感同身受。这其实有点不正常,大多数演员的情况正好跟她相反,他们更加擅长的是演艺培训班教导出来的机械式的表演,在这种普通的戏份上的表演的完成度上要远远高于于那种极端的感情表演完成度。而玛格丽特,玛格丽特的表演怎么说呢?表演对她来说就是一种本能的天赋,随时随地都在进行。就《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拍摄时期,那些强大的爆发力好像她本身经历过了那种强烈的感情,她没有在演,只是将这种感情宣泄出来而已,这让她的表演一直都十分的流畅自然,一点儿都不会让人出戏。
但在这段思念情人的咏叹调里面,她的感情太强了,那种遥远的思念应该更加细水长流一些而不是渴望到紧紧不放。已经跟玛格丽特合作过一次的巴兹在演员的状态上面有着非常敏感的触觉。或许安德鲁·韦伯会觉得玛格丽特的这种感情爆发十分有震撼力,在舞台上也许是一件好事。但是这是电影,它需要的是一个和谐的整体,克里斯汀在整部戏里面有恐惧,有希望,有爱情的甜蜜,但唯独不会有这种强烈到足够淹没一切的感情。
不但导演巴兹闹心,玛格丽特自己也闹心,她是爱演,但有些东西她真的演不出来啊,没恋爱经历怎么体验思念情人的感觉啊,这个真没法找替代感啊。为了表演去谈场恋爱也太不划算了,而且恋爱这种东西没感觉就是没感觉,强行的谈它也是没感觉啊,对她的处境毫无帮助。她现在已经在考虑是不是应该去报一个短期的表演培训班来提高一下她在感情方面的演技。不不不,还是算了吧,还不如去骚扰一下凯瑟琳呢,要是那些小报得知她去报演技培训班还不知道会弄出什么样的新闻呢。
这些记者的节操跟下限就像她自己的嘴巴一样不可信!
玛格丽特决定结束戏份之后还是单独找一位老师给自己来个特训吧。至于现在,代入感情的方法派不行,就只能靠表现派的模仿能力了。感谢她看过的那些电影,拼拼凑凑的还是能够把这段令人头疼的戏份给解决掉的。
其实问题主要还是在唱腔上面,如果是说台词的话她也不会露馅儿。但巴兹毕竟以前干过这行,他在两个行业里面都有很深的造诣,骗过别人可以,骗过他基本上不太可能。这家伙的耳朵就像雷达,对人声音中的感情天生具有一种超强的分辨能力,感情一个不到位他就能听出来。
拍摄再次开始的时候,玛格丽特拖着那身累赘重新站在了舞台上面,她这次没有选择将自己的情绪带到歌声中去,而是用了模仿的方式。在进组之前她就反复的听跟安德鲁·韦伯要来的《歌剧魅影》的初版摄录,来来回回的听了不下几十遍,结合那些看过的经典电影,粗糙的模仿一下还是没问题的。虽然有些机械化,纯粹是为了演而演,但总比用力过度强多了。就是玛格丽特有点不自在,总归是用了别人的感情表现方式,看来在没恋爱之前还是少接点儿有关爱情的片子吧。除非一直演那种生死离别感情激烈的电影,否则的话总是模仿别人也太闹心了。
巴兹在镜头后面点了点头,这次的情绪虽然并不是那么的外放,但却很符合女主角的心境,克里斯汀并不是一个性格强烈的女孩儿,也不会像朱丽叶一样的为了爱情就慨然赴死。这种温吞的表达方式很适合她。
伊万·麦克格雷格的表现也让他很满意,这是个天生的演员,表演上面没有英国人那固有的端庄感,而是很放得开,但又不缺乏约束力,非常出色。
至于他的老乡,休·杰克曼先生,反正他露脸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唱唱唱的,演技差点也没什么,只要有那张帅脸跟高大的身躯就足够吸引一堆女性为了他走进电影院了。顺便说一句,在巴兹跟安德鲁·韦伯协商之后,电影版的魅影的面具被做到了最小,能够最大限度的露出这位英俊的澳洲男演员的脸。只能说在票房面前什么节操和下限都是摆设。华纳投资了六千多万不是让你玩艺术的,是让你出票房成绩的。
第150章
玛格丽特的情绪问题只是个小插曲而已; 电影拍摄期间并没有出现什么意外,一直都是顺风顺水的。所以她也就有时间来干一些别的事情了。
比如说看诺曼·布鲁斯特塞给她的各种公司的报表。虽然‘木火炬’的管理人是诺曼; 但她这个所有人也不能什么都不管; 每个季度诺曼都会把公司当季的财务报表跟投资事项跟她报备一下。这种行为对两个人都好,是合作愉快的基础。她现在就在看这些东西。
只有在看这些令人头晕目眩的关于财务的方面玛格丽特才会觉得自己那半年的经济课没有白听,简直不要太有先见之明。报表上面的那一堆曲线和数字足以让一个数学不好的人抓狂了; 但对于玛格丽特来说却是非常的简洁流畅。诺曼·布鲁斯特是个聪明人,没有搞那一套复杂的程序,他寄给玛格丽特的文件复件都是直接拷贝自初始文件,报表上面也做得足够简洁,多余的东西没有。这些让玛格丽特觉得可以考虑给这位先生升职加薪了; 嗯,放出点股份也没什么; 反正她绝对控股。
看完了财务报表之后; 玛格丽特把视线转向了投资事项,她想看看公司最近都投资了一些什么样的电影,或许能够找到有趣的也说不定呢?虽然她知道这基本上是妄想,公司的发展路线也决定了他们不太可能投资那种动作大片; 她的愿望也就是白搭。但看看也无妨,说不定有意外呢?
“《大江东去》?什么鬼!”乍一看还以为是山寨玛丽莲的电影。玛格丽特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翻开了剧情详介。
呃; 真的是‘大江东去’;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女孩儿从小被父亲抛弃和母亲生活在一条河流旁边,划船成了她的爱好,突然有一天从一个镇子外面回来的人嘴里得知了一个消息; 她的父亲成为了一个划艇比赛的评委。她想要去问问他为什么要抛弃自己,这么多年难道从未想过要见一见她吗?于是她跟小伙伴们一起报名参加了这个比赛,并在最终见到了他的父亲,一个患了癌症时日不多的中年男人……
整个故事围绕着小女孩儿的日常生活展开,大部分剧情都是她在密西西比河上划船跟寂寞的看着小镇上的人来人往。
总体上来说这片子充满一种大杂烩的感觉,反正是什么元素都有一点儿,而且玛格丽特感觉这其中的剧情好多貌似她都看过的样子,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但如果拍好了未必不是一部好作品,这片子有种非常寂寞的感觉。玛格丽特想。不过在密西西比河上面划船确实是挺有意思的,也许哪天能够去试一试?
打住!玛格丽特在自己的思维完全放飞之前停止了自己的念头,继续往下看相关的一些信息。导演是个新人,没什么名气,看名字的拼写方式大概不是个德国人就是个意大利人再不就是个奥地利人。乔凡尼·耶格?好像没听过这个名字,不过既然诺曼·布鲁斯特看好的话那应该不错。看看拍摄日期,已经排到了年底,现在还在选角。玛格丽特想了想,把电影的名字记在了便签纸上。
继续往下看,《22号公路车站》,抽了抽嘴角,玛格丽特觉得今天的电影片名大概都跟玛丽莲杠上了。接着看内容,也是一个关于小女孩儿的故事,这次说的是一位丈夫去世的单身母亲带着孩子独自当巴士司机的故事。两个人艰难的生活着却并不放弃心中的希望,工作中母亲还会努力的完成梦想,最终通过相机的镜头来展现世界,结局是女主角开了自己的摄影展。
玛格丽特看着这熟悉的配方和剧情,都快要笑出来了,天下文章一大抄,连电影也是。这压根就是另一个版本的‘新不了情’啊,什么每天要带孩子还的工作,中途遇到心心相印的小镇警察最后组成一个幸福的新家庭的。满满的都是套路,美国社会主流合家欢的主旨表露无疑。
再往下看,她发现今年投资的几部电影貌似都是年轻的女主角甚至是未成年的女孩儿当主角。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