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行动可能包含着无数的含义,我们可以推想其背后有着一系列复杂的阴谋。但是单纯从技术角度上来看,这两次行动都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攻击,而只是测试而已……。”就在所有人都感觉陷入了无边的迷雾中之时,安布罗斯上校却轻描淡写的说道。“对方的目的并不是真正要瘫痪这些系统,而是在测试这些系统安全性,寻找我们所研制的指挥系统的弱点。而且我敢说他和我一样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学生。”
而就在五角大楼内这场会议召开的同时,在位于新德里郊外的一片密林之下。一个曾经为了防御核攻击而建设的地下掩体内,此刻数以百计的印度军方黑客正在紧张的进行着攻击前的最后准备,而在他们的身后一个20岁左右的瘦削青年正面带微笑等待着胜利的到来,他就是被印度喻为“黑客之王”的法里特,实际上年仅22岁的法里特并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黑客,他的特长更多的是系统安全方面的,可以说是一名网络防御战方面的专家。但是在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系的学习,却让他成为攻守兼备的黑客,此刻面对祖国的召唤,他终于第一次将平生所学用于了战场之上。而他们的目标也很明确—位于拉合尔的巴基斯坦陆军信息指挥系统中心。
第六十五章:俱卢鏖战
作为世界上第一个以“伊斯兰”命名的国家,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没有他在中东的那些阿拉伯兄弟那般的幸运,全知全能的真神安拉并没有赋予这个国家更多可以出买的黑色黄金。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巴基斯坦长期以来的经济都以农业为主。从阿富汗高原之上奔腾而下的突厥骑兵在这里成为了南亚最为优秀的农民,在莫卧尔王朝统治时期,他们在被誉为“粮仓”的印度河平原和北部山谷建成庞大而先进的灌溉系统,为水稻、小麦、棉花、甘蔗等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利条件。通过一年的耕耘,巴基斯坦人在粮食方面基本可以自给自足,而大米和棉花甚至还可以少量出口。由于地处亚热带,这里的水果资源更是非常丰富,素有东方“水果篮”之称的巴基斯坦,在平原洼地盛产香蕉、桔子、芒果、番石榴和各种瓜类,而在山地高原则盛产桃子、葡萄、柿子等。
但就想所有依旧停留在农业经济时代的国家一样,巴基斯坦依旧无法适应一场耗日持久的对外战争,特别是当战线无限向着敌国的纵深延伸出去之时,整个国家本身用来维持的正常运转的大量资源被越来越多的投入到战争之中,化成硝烟消融于空气之中。普通民众在开战之初的亢奋最终在日益稀缺的资源和越发严格的控制面前转化成了压抑和不满。而在印控克什米尔问题上遭到巴基斯坦正规军压制的圣战组织、在美国推行的“反恐”战争与巴基斯坦军队多有龌龊的伊斯兰主义极端分子、以及得到西方支持的所谓“民主精英”们此刻正在利用这种情绪,向穆沙拉夫所领导的军政府频频发难。而面对着眼前的窘境,伊斯兰堡方面似乎也没有更多的解决办法。穆沙拉夫和他的幕僚们只能更多的寄希望于指挥着巴基斯坦陆军几乎所有突击力量的基亚尼上将可以迅速的达成预设的战略目标,结束这场耗费巨大的战争。
而此刻在作为巴基斯坦对印作战的指挥中枢,在巴基斯坦东部重镇城市—拉合尔郊外的萨果达空军基地里,到处可见巴基斯坦海、陆、空三军参谋人员忙碌的身影。虽然从冷战中后期开始,由于受到美国全球战略的影响,巴基斯坦在三军装备、核能技术、弹道导弹等领域都与中国展开了密切的合作,但是在军队的指挥系统和组织架构方面,巴基斯坦依旧沿袭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标准,目前指挥着巴基斯坦军队在印度境内向新德里方面挺进的正是在美国五角大楼帮助之下建立起来巴基斯坦全军联合的信息指挥网络。
巴基斯坦这个曾经在冷战时代牵制苏联中亚战略集团的这个传统盟友,曾为了拉拢印度而一度为华盛顿所抛弃。但是随着“9。11”事件的爆发,为了打击以阿富汗为主要根据地的“基地”组织,五角大楼又再度向巴基斯坦伸出了橄榄枝。而印度在21世纪初在自我膨胀和对外扩张之后可能导致最终崩溃,更令美国政府对巴基斯坦青睐有加,大量曾经向伊斯兰堡所关闭的军售大门又重新打开,而走在世界前列的信息指挥网络更是巴基斯坦所迫切需要的。
正如美国著名科学哲学家托马斯。库恩所说:“人类社会的科学发展是科学范式的转换推动的,当发生科学革命时,科学发展将由一种新的范式所规范。”而人类战争的历史也一再表明,每一次战争形态的变革与科技革命紧密相关,当新的科技革命发生时,必将会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强烈地冲击和影响军事领域。从第一次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举世瞩目,信息化战争形态凸显雏形,并正在使作战方式、作战指挥和后勤保障等领域都在发生“骤变”。
而第一次海湾战争结束后,世界各军事强国都从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的摧枯拉朽般的攻击中充分地感受到网络化指挥的巨大魅力和能量,因此也竞相加强以信息网络系统为依托的网络化指挥建设,并在各自的军事变革与转型中不断地强化网络化指挥理念。一直面临着战争威胁的巴基斯坦同样迫切希望可以迅速搭上从机械化战争形态向信息化战争形态转变的这趟快车,但是糟糕的科技基础和贫弱的国力却无一不限制着巴基斯坦军方的这一需求,而一直以来的合作伙伴—近邻中国在这个领域也同样处于摸索和起步阶段。虽然知道采用了美国的信息指挥系统,便可能在以后的军队战略上受制于人,而五角大楼向来喜欢留有后招的习惯,更可能在整个系统之中埋下无数的定时炸弹,但在当时的情况之下,伊斯兰堡别无选择,只能被迫的吞下来自五角大楼的糖衣毒药。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中国人都曾指责过伊斯兰堡背信弃义,有奶就是娘。但实际他们却都忽视了巴基斯坦虽然是中国的盟友,但却也要有限考虑自身的利益。而在中国军队自行研制和开发的信息指挥系统上,巴基斯坦更担负着一个窗口的角色,大量美国军队在信息战方面成熟的技术和理念正是通过巴基斯坦这座桥梁为中国的科研人员所接受和借鉴。
“天气正在转好,我们的战鹰终于可以出击了。借助着空地协同的打击,相信我们的装甲部队可以迅速的从两翼突破印度陆军的防御,迂回合围新德里以西的印度陆军目前集结的重兵集团。一举歼灭这支印度陆军最后的战略预备队。”站在巴基斯坦三军联合信息指挥系统巨大的电子沙盘面前,基亚尼上将自信满满的向整条战线上的师一级指挥官宣布道。
连续几日来席卷印度西北部的沙尘暴显然大大阻碍了占据空中优势的巴基斯坦空军战机的出动效率,而传统的地面攻坚战更多的时候是在用炮弹和鲜血丈量土地,在过去72小时的战斗中,巴基斯坦陆军已经付出了近5000人的伤亡,2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被击毁。虽然印度方面的损失可能更为惨重,但是受到国力的限制,巴基斯坦是无法承受这样的消耗战的。而随着沙尘暴的间歇,巴基斯坦陆军迫切希望借助着自身三军联合信息指挥系统,打出一场漂亮的空地协同、高速穿插的装甲突击。
其实巴基斯坦军方目前所采用的这套三军联合信息指挥系统,功能并不能算是先进。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仅是美国陆军的战术指挥控制系统这三个部分组成。
其中陆军全球指挥控制系统可以满足陆军战略指挥控制的基本需求:软件、硬件、执行联合作战计划和实施系统的数据库以及支援联合司令部和联合参谋部、联合军种系统的数据库。系统还可以陆军指挥官提供分析行动进程,制定、管理和支援陆军战场参联会战争计划的能力,报告陆军行动状态,实施动员、部署、运用以及为陆军部队支援常规联合军事行动的后勤支援能力。可以说一套主要针对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进行作战和实施行政指挥控制的国家网络系统。不过出于自身国家安全的考虑,五角大楼不会向任何国家出售这套系统的核心代码。
数字化部队旅及旅以下战斗指挥系统顾名思义是该系统向从旅到旅以下最低级别的战术单位提供战场态势和指挥控制的系统。包括:特种用途的嵌入式计算机系统、数字化部队指挥软件系统、定位导航和报告系统、全球通信系统接口和数字化部队战斗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