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重复了太多遍了。对于这两个老兵来说他们更多的时间所面对的都是空空如也的天空。毕竟无论对于中国还是巴基斯坦,目前整个印度空军都保持着时刻的警戒状态。在对中国展开了“核威慑”之后,印度军队的神经已经绷到了临界点。为了保护印度不遭到中国和巴基斯坦先发制人的打击,新德里已经加强了东、西、北三个方向的防空预警体系。
在过去的一周内印度空间研究组织连续在位于印度南部安德拉省东岸外海的斯利哈里柯塔岛达万太空中心利用印度自行研制的“极地”卫星运载火箭又将4枚“导弹预警”型军用侦察卫星发射升空。重新恢复起了印度在太空之中的军用卫星监控网。虽然早在1975年印度便研制成功了第1颗人造卫星。1980年,印度自行研制的运载火箭成功地将1颗试验卫星送入轨道,从而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第7个能独立发射卫星的国家。而在20多年来,印度共发射了地球观测、地球同步通讯、太阳物理试验、广播电视、遥感系列近20颗卫星。但是这些卫星在军用侦察方面的用途却并不显著。
长期以来,印度军队一直希望拥有自己的专用侦察卫星。在1999年5月印控克什米尔卡吉尔之战的时候,印度军队就因为没有缺乏卫星侦察而遭受了重大损失。开战前,印度陆军因寒冬而撤离卡吉尔,结果卡吉尔被反印武装秘密控制好几个月,而印度军队的所有情报系统居然毫无所知,以致开战后印军地面部队作战屡屡受挫,不得不请求航空兵大力支援。而多年来,印军一直试图了解中国和巴基斯坦军队的发展情况,尤其弹道导弹的部署情况,但是即便是米格…25型侦察机只能提供边境一带的情报,而且很多时候还要借助于天气情况的许可。
因此印度军队于2007年,率先发射了2颗“导弹预警”型军用侦察卫星,与印度军队已经在太空之中拥有的3颗可以进行空中侦察的遥感卫星―“卡托萨特”…1号、“卡托萨特”…2号和“实验卫星”组成了印度军方的第一个太空卫星网络。
“卡托萨特”…1号、“卡托萨特”…2号属于军民合用的卫星,由印度太空署和军方共同使用。但是其中“卡托萨特”…2的性能已经较为先进,携带有大口径光学镜头最大分辨率可达1米。在“卡托萨特”…1和“卡托萨特”…2运行时,可以拍摄大约9。6公里长的地面目标。而新近发射的“导弹预警”型军用侦察卫星,重量在1吨左右,不仅携带有新研制的数字相机,可以提供全色图像,能分辨只有70厘米大小的地面物体。还配备有以色列提供的极为先进的合成孔径雷达。这种合成孔径雷达重约300公斤,代号“北极星”,可以穿透云雾的遮盖,对地面导弹发射进行侦察。
印度的“国家预警与反应”卫星系统,计划由2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3颗极地轨道遥感卫星、3~5颗低地球轨道卫星和1颗专用气象卫星组成。在这个卫星网建成之后,印度军队得以可全天候监视印中边境和印巴边境的兵力部署,同时监控中巴两国的导弹部队部署情况。毫无疑问在印—东战争的初期,这个卫星网络在印度军队对东盟的全纵深精确打击上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是随着强大中国的介入,这个印度军队辛辛苦苦建立起来卫星网络却被迅速的摧毁了。
反卫星技术几乎是跟卫星技术本身同步发展起来的,前苏联既是最早发展卫星技术的国家,也是最早发展反卫星技术的国家。早在1963年,莫斯科便开始实施一项反弹道导弹和太空防御计划,最初的目标之一,就是对付美国的侦察卫星。而冷战时代的美国当然不甘落后,也实施了自己的反导弹和反卫星计划,以反制前苏联可能研制的地球同步轨道轰炸机。
而中国反卫星武器技术的研究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其重点主要放在反卫星武器的可用技术上,包括动能杀伤器、高能激光、卫星干扰技术、卫星回收和跟踪技术、卫星小型化技术、卫星的地面控制、卫星保护技术、卫星通信、定向飞行、精确高度控制等。就在美国美国国防部宣称:中国目前真正拥有的实战反卫星手段只能是实施太空核爆炸,利用一次爆炸将把中国上空的同步卫星以及正好路过的侦察卫星消灭殆尽时,实际上还在萌芽之中的“中国太空军”已经拥有了两种能够有效用于摧毁近地轨道卫星的反卫星手段。
地基激光发射平台虽然受制于天气条件,但是在攻击过程不会产生动能杀伤所可能产生的太空碎片,还能对卫星进行突如其来的隐性杀伤。因此在冷战时代便一直是美苏两大国趋之若骛的反卫星利器,地基激光致盲和大功率激光发射平台无疑也是“中国太空军”长期以来一直努力研究和不断试验完善之中的重点武器系统。在多次针对飞临中国上空的敌国军用侦察卫星的模拟攻击之中“中国太空军”使用的都是只是与武器系统配合用于跟踪卫星的低能激光。虽然大家都心照不宣的没有够破坏卫星之上昂贵的传感器,但这种低能激光本身就强大到足以有效地使卫星暂时致盲。
而在中印战争爆发后的3个昼夜之内,部署于中国云南地区的兆瓦级化学激光武器却不能在手下留情,在针对印度军用侦察卫星的攻击之中,中国地基激光武器发射平台频频重拳出击,令印度军方刚刚启用的卫星网络瞬间便成为了漂浮在宇宙之中的太空垃圾。大功率的激光束不仅轻松的烧毁了2颗“导弹预警”型军用侦察卫星之上所携带的传感设备。同时将“卡托萨特”…1号和“卡托萨特”…2号军民两用卫星上的光学镜头打成了瞎子。
在马六甲地区的争夺之中,印度海、陆、空三军在武器装备、人员素质以及战略战术之上与中国人民国防军的巨大差距的确是导致印度军队最终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而另一方面失去了自身所拥有的卫星侦察系统,全面丧失了“制太空权”很大程度也是印度军队在马六甲战场之上兵败如山倒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而除了地基激光致盲和大功率激光发射平台之外,“中国太空军”还拥有另一种更为有效的“撒手锏”—竟以KT系列运载火箭为基础,带有小型或者微型卫星拦截器的直接攻击型动能反卫星武器。所谓KT系列运载火箭,是美国五角大楼对中国机动发射的地基反卫星导弹的代号,其中KT—1型运载火箭是在东风―21中程导弹的基础上开发的一种四级固体燃料火箭,是一种小型机动太空运载火箭,这种火箭使得中国能够随意选择时机,对敌方卫星进行出其不意的攻击。据西方情报部门的推测,中国正在东风―31洲际导弹的基础上研制KT―2型火箭,并在东风―31甲型洲际导弹的基础上研制KT―2A火箭,这两种使用固体燃料的机动火箭能够瞄准地球同步轨道和极地轨道,而美国的许多“敏感”卫星正是在这些轨道上运行的。
2007年初中国成功地试验了一枚弹道反卫星导弹。击落了1颗位于800公里近地轨道之上的废弃卫星。使得美国政府大为震惊,因为美国军方至少1/3的侦测卫星都在这个高度。而中国的反卫星技术研究并不会就此停止。他们可能还要继续提高弹道高度,逼迫美军目前部署在1000公里轨道之上的高端军事数据链转换卫星。这些卫星一旦遭受攻击,很可能导致美军先进的数字化部队失利。因此五角大楼不得不请求国会批准一个旨在提高卫星防御手段的议案。而印度政府显然没有美国的财大气粗,对于中国强大的反卫星攻击能力,新德里只能采取暂时中止应急发射军用侦察卫星进行补网的计划,理由很简单,耗费巨大的卫星应急发射计划很可能只是为中国送去更多的靶子而已。
不过此刻位于斯利哈里柯塔岛的达万太空中心之内,印度太空司令部马加力中将显然已经没有了这方面的担心,因为新德里已经太空都列入了印度核威慑战略之中。印度外交部门已经明确的向中国政府表达了印度军队的意思:如果印度军用预警侦察卫星再遭到中国方面的打击,印度将视同为中国对印度本土的核攻击,将在第一时间进入核反击程序,这样赤裸裸的威胁,相信中国方面再也不敢轻举妄动才对。“太空司令部必须在短时间之内,再发射2枚侦察卫星以组成完善的监控网络。”乔京德尔从新德里传来的命令再度让马加力中将备感压力。
的确一般而言,导弹预警卫星网需要很多颗卫星,才能对全球目标进行全天24小时不间断的监视。其中,美国最大的导弹预警卫星网由24颗卫星组成,俄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