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新的国防部长以对抗印度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的新一轮任命。双方针锋相对的立场,在谈判桌上则表现为丝毫不会妥协的强硬态度。3月3日凌晨在印度教派的斡旋下,总统和议会方面在拉希米—纳拉因庙举行了最后一轮谈判。双方都知道动武的危险性是双向的:对乔京德尔来说,虽然现在军队还忠于他和总统,可一旦向议会大厦开火,又不能迅速解决、在几个小时内攻占白宫,难免不会夜长梦多,看似铁板一块的印度军队随时可能分裂,印度有陷入内战的可能,而他和总统地位也就不那么稳固了;另一方面,即使进攻白宫很顺利,但已开了动用军队的先河,谁又能预料其后果呢?地方政府、印度公民会不会因为他的动武而抛弃对他的信任、拒绝他的领导呢7如果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是最好的。对议会的政客来说,议会大厦的防守力量是很微弱的,究竟能不能经得住军队攻击、能坚持多长时间,他们同样心里都没底。一旦政府军速战速决,在几个小时内就攻占大厦,自己难免不会做乔京德尔的阶下囚。
但双方都不因动武的危险性而有所让步,或许他们都看到了动武的必然性,也就应验了一句中国古话——骑虎难下,因此,在总统方面向对方提出了一系列十分苛刻的条件时,议会代表并没有卑躬屈膝,而是说他无权答应接受这些条件,不过他会向议会报告的。谈判不会取得任何积极的进展,这大概早在乔京德尔方面的预料之中。凌晨1点45分,乔京德尔在装甲车队的保护之下来到了印度国防部大楼,与刚刚接管新德里防务的南德拉乔格中将确定关于进攻议会大厦的有关问题。
南德拉乔格中将是印度陆军中的一员猛将,早在乔京德尔到达之前他就计划凌晨攻打议会大厦,但在听取了乔京德尔的考虑之后决定改在早晨日出时分发起进攻,因为天大亮后,能见度好,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简短的会谈结束后,印度陆军的参谋和将领们便开始制定进攻议会大厦的详细计划。
2008年3月3日早晨5点,议会大厦周围的情况在绚烂夺目的晨光下一目了然,议会支持者们搭建路障十分简陋,几块水泥构件、几辆烧毁的大卡车和闷罐车、加上倒地的无轨电车和一些零星的铁丝网便构成了所有的防御体系。而这时由乔京德尔亲自调入新德里的印度陆军特种部队已完成集结,做好了进攻之前的一切准备。
虽然进入新德里的印度陆军拥有近十万之众,但是当命令下达时时,大多数的军人们被告之要进攻的印度民主、自由的象征—议会大厦之时,他们并没有多大的积极性,甚至还有相当的抵触情绪,虽然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但没有任何人会想到他们进入新德里“恢复秩序”的最终对手竟会是统治印度数十年的印度议会大厦。他们无可避免的会遭到群众的反对和抵抗。但是,当来自西部军区的机械化部队出现动摇之际,却有一大批人主动站了出来仅仅是没有强烈地反对,相反还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因而并没有影响到准备工作乃至稍后的大规模进攻。这些一个个瘦削的战士无一例外的来自星峡冰川。
早晨7点,在南德拉乔格中将等人的指挥下,印度陆军第33机械化步兵师的两个营兵力首先发动进攻。步兵分乘数十辆装甲车冲向议会大厦的核心街区。步兵战车上严重缺员,这便是印度西部军区部队士气低落的最直接的表现,但是来自星峡冰川的印度陆军北部军区的士兵很快填补了空缺,他们中的大多数参加过那些与巴基斯坦人不被报道的战争,在那里士兵们常会产生各种恐怖幻觉:鬼怪们成群的飞过冰河,幻影部队忽然占领了整个山脊。“这是个恐怖的地方,让人发疯。我们有时还会幻觉自己已经在暴风雪中死去。”被高山上强烈的紫外线晒得皮肤黝黑的士兵此刻已经不愿意回忆。不错,他们是在战斗,不过这些与死神交战,战果仅仅是生存而已。那里的气温最低能够达到零下55℃,更多士兵并非在两军交火中牺牲,而是死于雪崩。爬上一个敌军占领的山顶多半意味着自杀。由于缺氧,企图发起进攻的士兵通常在爬上5米后,就不得不停下来喘息。此外,如果让裸露的皮肤与钢铁接触15秒钟以上,比如手指挨着扳机,那你就将忍受严重冻伤的痛苦。
他们所乘坐的装甲车队很顺利地越过了两道路障,但是到了第三道障碍时遇到了麻烦。议会大厦周围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密集的自动步枪和不时进行压制射击的机枪相互配合着,一时间竟打得印度陆军拾不起头来,搞不清火力来自何处,似乎四面八方都有。接着,有不少汽油燃烧瓶扔了过来。自动步枪和机枪对装甲车来说并不可怕,但汽油燃烧瓶则是一个不小的威胁。虽然印度陆军在进攻之前早已得到混在议会支持者中的印度陆军情报人员的报告,预先采取了一些防范措施,但是显然守卫着议会大厦的印度国家安全警卫大队也并非等闲之辈,虽然由于不少志愿者因为被派去攻打电视台等要害部门而使议会大厦看似防御空虚,但是印度国家安全警卫大队却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们的力量和忠诚。
燃烧瓶不断落地爆炸,烧着了的印度陆军装甲车在狭窄的道路东倒西歪的停了下来。,浓烟滚滚之中,空气中弥漫着人肉燃烧刺鼻的怪味。浑身是火的印度陆军士兵挣扎着从战车内冲出却被密集的交叉火力瞬间打成了筛子。印度陆军似乎这才逐渐缓过神来,集中各种火力向议会大厦方向展开激烈对射和火力压制。以掩护受挫的攻击部队撤回安全的地方。
“我本不打算派你们出场的!”在印度国防部大楼的一间密室里,乔京德尔有些无奈的对着眼前这个自己并不十分信任的盟友,他的个子并不高大,留着一头浓密的黑色短发,远比一般印度人白皙的皮肤和精致的五官无一不令乔京德尔感到了不适和厌恶。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此刻坐在他面前的是一个中国人、来自中国西藏的一个孤独的旅者—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副总监丹真宗智。
在1962年那场中印之间令印度倍感耻辱的边境战争结束之后,印度政府便开始酝酿组建一支擅长山地作战的炮灰军团,这支部队也就是后来的印S捎谡饷诵葑冀诙狡诩涞H喂《鹊诙降赝诺闹富庸伲视〔靥刂直呔巢慷泳鸵杂【暗诙ㄖ啤蔽琶谑馈?br /》
佑捎《热说H危弊芗嗉捌湟韵戮俣嗖庞刹厝说H巍?br /》
1975年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制订了有关部署的军事条例,这些部队大部分都部署在距离印中边境十公里的地区之内,共划分有五个防区,五个防区司令部的驻地相对固定,但所辖连队不固定。防区内各连队每三年和后方基地的连队轮换一次。成为了印度军队向北防御和监视中国第一线的防波堤。印藏特种边境部队不仅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安置高灵感度的侦察设备监视中国军队动向,而且经常对中国实施有限的越境侦察行动。
但是随着中印关系逐渐开始解冻直至恢复,在舆论的要求下,印度政府首次被迫考虑这些“特别边境部队”的前途,此刻的印藏特种边境部队已经发展为拥有武装直升机、无后座力炮、火箭筒、轻重机枪和AK…47步枪,另外还有登山、漂浮和伪装等必要器材。成为一支编制固定、装备优良、训练有素、战斗力较强的特种部队。印度政府开始不再将这支流亡的军团作为浪费在中印边境的一片平静的雪线上。新德里开始将这些走投无路的藏人作为廉价的炮灰和无处可去的野犬。
1971年第三次印巴战争爆发,印藏特种边境部队被投入战斗。随着战争的不断深入,印藏特种边境部队被不断赋予重要的作战任务,包括破坏卡普台大坝和其它的重要桥梁,截止1971年12月17日印巴停火协定签署时,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有56人阵亡,190人受伤。由于作战英勇,印藏特种边境部队有580名军人获得了印度政府的“现金奖励”。在1977年印度国内大选期间,印度安全部门领导人派500名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突击队员前往萨拉沙瓦应对危安分子可能发起的骚暴乱活动。印度总理英迪拉&;#8226;甘地被刺身亡后,印藏特种边境部队也用来保护印度总理。
甚至在克什米尔的争夺战中,印藏特种边境部队也被派上了第一线,在星峡冰川的冰雪地狱中,这些流亡藏人的后人在完全与自己的家乡没有关系的战局中苦苦的挣扎着。作为印藏特种边境部队的副总监,丹真宗智一直为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