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听淳于白在她身边说:“都督,那是你……母亲和几位姐妹。”
哈?
辛秀妍不禁瞪大眼睛,疑惑凝望着那个阁楼,他们也一直望着她,直到瞧不见。
辛秀妍带着四川回来的诸多文武一直到了皇宫朱雀外,这时竟觉有些熟悉之感。
却见前方旌旗蔽日,衣甲鲜明,文武分列,中间皇帝的仪仗排场展开,礼乐大阵。
辛秀妍吓了一跳,她可没有想到皇帝还亲来朱雀大门迎她。诸武将下了马,而文官们也下了轿来,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上前。
不敢直视天颜,走至君前五米远,辛秀妍按礼参拜:“臣等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到脚步声,忽见一截玄色绣龙袖子,只有本朝的天子冕服是这个样式。
辛秀妍的手被握住,被扶起,辛秀妍暗道:这皇帝公公是不是太失态了,怎么说男女有别吧。
但听一个熟悉的声音说:“皇后还朝,可喜可贺!朕无一日不思卿,如今夫妻团聚,皇后不必如此多礼!”
辛秀妍抬起头,但见眼前之人,身材挺拔,头顶天子十二旒冠,容颜俊绝倾世,凤目含着泪花,不是她的“穿越老公”是谁?
忽听满场文武和拱圣军、锦衣卫、太监、宫娥全都跪下参拜:“臣等/奴才/奴婢参见皇后娘娘,恭迎皇后还朝,皇后娘娘千岁千岁千千岁!!”
辛秀妍微微张着嘴巴反应不过来,她心中想的还是:老公夺嫡成功了?!他都没说呀!
忽又想:不对!她当官时没有换过年号,没有国丧,没有新帝登基。
辛秀妍因为整顿四川的政务和军务非常繁忙,根本没有时间去研究一下本朝的历史。是以徒元义骗她的身份,她还真信了。而她身边的人知道的不说,跟着她的草根却是不知道的。
徒元义令平身,鸿胪寺官吏传了三级,数千人齐齐叩谢起身。
忽然几个小包子跑了过来,齐齐抱住辛秀妍的大腿,嚎啕哭道:“母后!母后!!”
“儿臣好想你呀!你再也不要抛下儿臣了!”
辛秀妍张大嘴巴,身子有些颤抖,虽然现在让她很混乱,她却是知道这三个已经五六岁的包子是自己和老公生的孩子。
辛秀妍蹲下身来,但见两男一女三个粉雕玉琢的童子,一个男孩长得就是极像徒元义的Q版,一个男孩却是中合了两人的容貌,唯一的女孩眉目像徒元义,而别的却很像她。
辛秀妍心中一酸,流下泪来,孩子们全扑到她怀中,她也紧紧抱住他们。
徒元义劝住了妻儿,再引妻儿上了御驾大马车,驶往大明宫紫宸殿。
这里离那并不远,辛秀妍还不怎么在状态,想要好好质问“穿越老公”,但是三个包子已经在争她怀中的位置了,一个个争相诉说着对她的思念之情,崇拜之情。
他们虽然小时就离开母亲,但是从父皇开始,所有亲近的亲戚都是灌输他们母后是最美好的伟大女性,况且母子母女血肉至亲,自然有一股亲近之情。
徒元义看着妻儿都在身边,一家团聚,心中才感满足,他暂时忽略了辛秀妍投向他的一个带着凉意的眼神。
皇子公主先由奶娘带回太极宫,帝后却领着百官进了紫宸殿。如封后大典当天一样,徒元义牵着皇后的走上了丹犀,并坐于殿上。
再行繁文缛节参拜后,再宣四川回来的文武百官进殿来,拜于殿前,赵贵宣读了圣旨。
皇帝加封大同军为“大周新军”,番号“大同”,为适应当地,方便管理,采用新结构的编制。
而自皇后以下各级士官也有相应升官,如段芝、陈逸等已在朝廷领从三品归德将军衔。因为是新军,一应制度也采用新的,将由一手练出“大同新军”的皇后节制。
因为这十几万的部队,其实去年以来并没有多耗户部军饷,差不多实现了四川省内自行解决粮草,朝廷文武百官当然不会说要和禁军统一。不然朝廷要拨出钱粮来养这支庞大的军队,这笔钱现在没着落。
话虽如此,朝廷这时封官赏赐还是出得起的。
统一由朝廷拨饷也要等四川新律在省内通行,并且朝廷恢复税赋之后。
大同军的人完全傻了,大都督不是王妃娘娘,而是皇后娘娘。恒亲王不是恒亲王,而是当今皇帝。
所以,当年落难的是皇后,皇后带着他们走到了现在,而千里寻妻的亲王是皇帝。
这是怎么样的信息量呀!
朝中的文武百官很想表示:我们都能接受得了,你们还矫情什么?
皇帝将落难的皇后打造成樊梨花、秦良玉一样的女英雄,这两位女英雄在民间口碑极盛,而言大都督治理四川乱民很有一套,她诛杀匪首的“壮举”也是传得神乎其神。
百姓崇敬皇后,而皇后不但朝中有人,手中还握着这么多嫡系人马,得罪了她,不但皇帝不悦,皇后手底下的人报复,他们都吃不消,百姓也不会站在卫道士立场上。
第221章 后宫现状
在紫宸殿时; 辛秀妍也没有机会单独和皇帝说话,且他穿着皇帝冕服的样子与从前来见她时的感觉更不同。绝对是霸君风范; 连她这样满身匪气的四川大都督都被震慑; 也不敢当众失态; 让他的剧本崩溃。
退朝后; 她乘凤辇跟在御辇之后; 前往太极宫。
她原想下辇后就要追问; 但到了在甘露殿外,一众太极宫的女官宫女太监黑压压跪倒参拜,恭迎她回宫。
除了早回来等着的三个包子围上来; 抬起头叫着“母后”,三双充满孺慕求爱/抚求亲亲求抱抱的眼神对着她,她也无法和徒元义说些私话了。
过去四年了; 从前的染房诸婢也已经二十出头,容颜美丽; 明眸皓齿; 看着她哭。她们现在都是女官了,分管着宫务。
早两年,后宫事务由和德长公主管着,但和德长公主去年就出嫁了,徒元义也就进一步改革了后宫管理方式。
在用度上; 徒元义不但严格控制; 各宫各阁不能超出旧例; 还仿辛秀妍的让总管太监和尚宫们“军事委员会”成立“宫务委员会”; 再让“委员会”直接对他负责。他可以看账务情况直接撤职其中的委员,倒也不用选举,他们本就是奴才,不想被厌弃就听话。
到了甘露殿,她四周打量,但见处处奢华,皇家气派。
进入起居室,屋中宝瓶中插着红玫瑰,娇艳欲滴,桌上摆着时鲜水果和精致糕点。
她在四川哪有这样的享受。
一家子在榻上坐下,辛秀妍膝盖上抱着女儿,两个儿子依着她坐,徒元义退一射之地。
铁柱捡了一块糕点给她,说:“母后,吃核桃酥。”
小包子送到她嘴前,辛秀妍只得张大嘴巴,一口咬下,笑着说:“真香!”
然后,孩子们争相表现孝顺,一个个给她喂糕喂水果,徒元义见死不救。
辛秀妍也要转移话题,抱着包子们问:“如今书读得如何了?”
铁柱说:“在外婆家,林姨、苏姨教我们读完《论语》了。下回林姨要教《孟子》。”
大柱说:“母后,我背给你听。”
接着大柱下了榻,站直了身子,孩童清悦的声音就背了起来,三娃本就是一起启蒙的,铁柱、圆圆也乖乖下榻和大柱一起背。古代人对读书的事不随便,且讲究仪态,何况是皇子公主,背诵自然不能懒在母亲怀里。
孩子们背了三篇《论语》,辛秀妍便鼓起掌夸奖了一翻,抱着个个都亲了一口。她是真觉得了不起。她五岁时,只怕都还不认得几个字,他们居然读完《论语》,背诵流利了。
徒元义微笑道:“你未回宫,朕这几年只好送他们去承恩公府住着,也只节日回宫。他们不满三岁,就由几位姨妈教导读书,没想到你几位姐妹当真不凡,一点也不比进士差了。”
原本他们已经五岁,应该由太傅启蒙了,但皇后未还朝,徒元义大部分时间还是把孩子寄养在承恩公府。承恩公府内建了小学堂,包括羽奴在内的几家亲戚孩子都在那读书,由时常住在承恩公府的林、苏二女教导。慧、迎、湘、钗诸女也经常过去探望,她们到底和林、苏二女不同些,婆家即便想她们多和承恩公府走动,婆家的事也有很多。到今年,也已有朝臣提起让两位皇子启蒙,可原本的东五所已经撤除,因为现在的皇家学院已经初步建成,已有许多贵族子弟被招生入学了。
徒元义是想让孩子们七岁时进皇家学院寄宿读书,接受最严格的教养。
辛秀妍想着在街上的阁楼中看到的绝世美人、贵妇和几个包子,不禁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