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码的难度。不过,在量子理论支配的世界里,这一切将会完全改变。
世界上最安全的密码
——量子密码
最安全的密码是什么?
密码,最重要的作用无疑是保护信息和资料的安全。因此,密码的安全性是专家们一直追求的主要目标。
然而,在现有的各种密码中,没有哪种是解不开的。现在常用的标准加密方式是用一串随机数字对信息进行编码。比如,用数字串“5,1,19,20”来加密英文单词“east”(四个数字分别表示单词中四个字母在字母表中的位置)。这种加密方案有一个致命的缺陷——从数学上讲,只要掌握了恰当的方法,任何密码都是可以破译的。更糟糕的是,这种密码在被破解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合法用户无法察觉,还会继续使用同一个地址存储重要信息,损失就会更大。
在量子理论支配的世界里,这一切将会完全改变。量子力学是随机的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这种随机性非常特殊,无论多么聪明的者,在破译密码是都会留下痕迹;最令人惊叹的是,量子密码甚至能在被的同时自动改变!无疑,这是一直真正安全的、不可不开破译的密码。
天才的发明
量子密码雪的理论基础是量子力学,而以往密码学的理论基础是数学。与传统密码学不同,量子密码学利用物理学原理保护信息。首先想到将量子物理用于密码技术的是美国科学家威纳斯。威纳斯在“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和“单量子不开复制定理”的基础上,逐渐建立了量子密码的概念。
威纳斯与1970年提出,可利用单量子不可复制的原理制造不可伪造的“电子钞票”。由于这个设想的实现需要长时间保存单量子态,这是不太现实的,因此,“电子钞票”的设想失败了。但是,单量子态虽然不好保存却可以用来传递信息,威纳斯的尝试威研究密码的科学家们一处了一种新的思路。
量子密码最基本的原理是“量子纠缠”——一个特殊的晶体将一个光子割裂成一对纠缠的光子。被爱因斯坦成为“神秘的远距离活动”的量子纠缠,是指粒子间即使相距遥远也是互相联结的。大多数量子密码通讯利用的都是光子的偏振特性。这一对纠缠的光子一般有两个不同的偏振方向,就像计算机语言里的“0”和“1”。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光子对中的光子的偏振方向是不确定的,只有当其中一个光子被测量和受到干扰,它才有明确的偏振方向,它代表“0”和“1”是随机的,但一旦它的偏振方向被确定,另一个光子就被确定为与之相关的偏振方向。当两端的检测器使用相同的设定参数时,发送者和接受者就可以收到相同的偏振信息,也就是相同的随机数字。
-----------名词解释----------
光子的偏振特性: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光波是电磁波,电磁波是横波,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在与光的传播方向垂直的平面(M面)内。一般的人造光都是偏振光,光子在M面内只沿一个固定的方向振动;而自然光则是非偏振光,在M面内,光子沿各个方向振动,而且振幅相同。
光的相位:所谓相位是指光波在前进时光子呈现的交替的波形变化。同一种光波通过折射率不同的介质时,光的相位就会发生变化,波长个振幅也会发生变化。
-------------------------
另外,量子力学认为粒子的基本属性存在于整个组合状态中,所以有纠缠的光子产生的密码只有通过发送器和接收器才能月底。者很容易被检测到,因为他们在偷走其中一个光子时不可避免地要扰乱整个系统。
真正的“独一无二”
当前,量子密码研究的核心内容,时如何利用量子技术在量子技术上安全可靠地分配密钥。所谓的“密钥”,在传统的密码术中就是指只有通讯双方掌握的随机数字串。
量子密钥分配,器安全性有“海森堡测不准原理”和“单量子不开复制定理”保证。“海森堡测不准原理”时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它说明了观察者无法同时准确地测量待测物体的“位置”与“动量”。“单量子不开复制定理”是“海森堡测不准原理”的推论,它指在不知道量子状态的情况下复制单个量子是不可能的,约为要复制单个量子就只能先做测量,尔测量必然改变量子的状态。根据这个两个原理,即使量子密码不幸被电脑黑客截取,也因为测量过程中会改变量子状态,黑客得到的会使毫无意义的数据。
我们可以这样描绘科学家们关于“量子密码”的设想:有电磁能产生的量子(如光子)可以充当为密码解码的一次性使用的“钥匙”。每个量子代表1比特含量的信息,量子的极化方式(波的运动方向)代表数字化的数码。量子一般能以四种方式极化,水平的和垂直的,而且互为一组;两条对角线的,也是互为一组。这样,每发送出一串量子,就代表一组数字化信息。而每次只送出一个量子,就可以有效地排除黑客窃取 更多的揭密“钥匙”的可能性。
假如,现在有一个窃密黑客开始向“量子密码”动手了,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场有趣的游戏:窃密黑客必须先用接受装置从发送出的一连串量子中“吸”去一个量子。这时,发射密码的一方就会发现发射出的量子流出现了空格。于是,窃密黑客未来弥补这个空格,不得不再发射一个量子。但是,由于“量子密码”时利用量子的极化方式编排密码的,根据量子力学原理,同时检测出同一个量子的四种极化方式时完全不可能的,窃密黑客不得不根据自己的猜测随便填补一个量子,这个量子由于极化方式的不同很快就会被发现。
密码术的发展
古希腊的斯巴达人将一条1厘米宽,20厘米左右长的羊皮带,以螺旋状绕在一根特定粗细的木棍上,然后将要传递的信息沿木棍纵轴方向从左到右写在羊皮带上。写完一行,将木棍旋转90度,再从左到右写,直到写完。最后将羊皮带从木棍上解下展开,羊皮带上排列的字符就是一段密码。不用说,信息的接受者也需要有根同等粗细的木棍。这样,即使羊皮带中途被截走,只要对方不知道棍子的粗细,所看到的也是一些零乱而无用的字句。
后来,人们渐渐开始利用数学计算方法,用复杂的数字串对信息进行加密。然而再复杂的数学密钥也可以找到规律。第一台现代计算机的诞生,就是为了破解复杂的数学密码。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破译数学密码的难度也逐渐的降低。
1918年,美国科学家吉尔伯特&;#183;维纳姆发明了一种被人们成为“无懈可击的密码”的一次性密码。他用毫无规律可循数字或字母拉代替一段情报中的若干个字,而在以后发送情报时,不再重复使用这一套数字和字母随机编排的程序。
这种密码使用方式右明显的弱点。每次发送情报时,都需要重新编排一套加密和解密的程序,不便于操作。而且每次发送情报时,都需要巴这套程序同时发给指定的接受者。否则,就没有解码的钥匙;而这把解码的“钥匙”也需要进行加密和解码的设置,这样右出现了一把新的“钥匙”……
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就是用这种方式,进行信息的多重加密。结果,一次重复使用了同一把“钥匙”的疏忽,使极有耐心的英国情报员破译了德国人一连串的情报。
密码大战逼迫人们不得不向科技顶端寻找信息的安全保障。几乎在二战的战争硝烟飘散后不久,各国的科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打起了物理学的主意。于是,真正无法破译的,最安全的密码终于诞生了。
量子密码的未来
目前,量子密码的全部研究还在实验室中,没有进入实用阶段。科学家已经在量子密码的相关研究中得到了一定进展,能在光纤中传递量子密码。在长距离的光纤传输中,光子的偏振特性会退化,造成误码率的增加。目前,实验中的量子密码的最大传输距离没有超过100公里。
除了最初利用光子的偏振特性进行编码外,现在还出现了一种新的编码方法——利用光子的相位进行编码。于偏振编码相比,相位编码的好处是对偏振态要求不那么苛刻。
要使这项技术可以操作,大体上需要经过这样的程序:在地面发射量子信息——通过大气层发送量子信号——卫星接受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