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近发行的《群星,我的归宿》的封面原来是96年第一期封面使用过的科幻画《飞向太空》。
赵海虹96年得校园科幻奖的时候,用的笔名是“赵钗”。有意思。
陈楸帆,也就是KENZO,《诱饵》发表在97年第一期上……这次找到的合订本完整无缺。
今天在图书馆没有找到《科幻世界》99年到01年的合订本,不会又弄丢了吧?
在世纪初的几年里,韩松的创作非常旺盛,可谓佳作频出,但发表在《科幻世界》上与读者见面的却不多。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他的声誉靠《没有答案的航程》《深渊》《收音机时代》《红色海洋》(笔名林圊)《看的恐惧》《天下之水》《 赞寺的转经筒》和收录在各种选集中的《逃出忧山》《春到梁山》《长城》以及长篇小说《2066年之西行漫记》建立起来的。然而,这远不是韩松创作的全部。
韩松研究手记(三)
2003。03。24
继续翻杂志。学术界和民众中的多数目前还认为科幻是不入流的东西,这自然也影响到北大图书馆对《科幻世界》的态度。继前天找不到《奇谈》之后,今天我又找不到《科幻世界》99年合订本和00、01两个下半年的合订本。
于是我去问图书馆工作人员:
“我要找的杂志没有,但是电脑上明明查到的……”
“什么杂志?”
“《科幻世界》。”
“哦,那个杂志啊,”她露出不以为然的神气,“这种消遣的东西,我们经常没有装订……”
“不仅仅是消遣的东西,”我怒道,“我正在做论文,这是我要查的资料。”
“你是……”
“我是中文系的学生。”
“那你去419室看看吧,那里可能有。”
这倒是有可能。现在《科幻世界》好歹被收进了新馆的期刊阅览室,前几年有好些《科幻世界》的合订本被扔在报刊阅览室419,灰尘厚厚。那里可能还有几本。我于是到419看,果然找到了99年的2到12期,不过上面并没有韩松的作品。不过幸好,近几年的《科幻世界》协会图书室都有收藏,可以到那里去查。
在《科幻世界》01年第四期上发现了“林圊”写的《水栖人》,一看就知道,又是韩松长篇小说《红色海洋》中的一部分。
中午到协会图书室查过刊。廖丁哲不在,李昊让我到阳台上去找。那两口书箱真是脏得可以,箱里箱外满是灰尘,咳咳……99年第一期,不出意料没有韩松的小说——整个99年他都没有在《科幻世界》上发表作品。00年第八期上发了《海下的山峦》(在韩松网站上是《海底的山峦》),我记错了,还以为没发过呢。但是,糟糕的事情出现了:01年第十期《科幻世界》协会图书室没有,而恰恰是那本登了韩松的《红色海洋》!看来得向杂志社或者韩松本人要了。在图书室找到一本新华出版社98年出的《宇宙墓碑》,是韩松较早的一本作品集,里面收的小说有一些没有上网——意料之中。拎着书回寝室了。
晚上在图书馆又查了一下。《妖魔化中国的背后》和《Yes,克林顿;No,航空母舰》都有,但真不知有没有时间看。最近要忙乎的事情真不少:协会的常规活动、会刊的制作、会徽的设计、筹建北京高校科幻联合会、起草承办《电脑商情报》IT宣传活动的报告,下午又从准导师那里接了一个录入、整理钱钟书《林纾的翻译》的任务,啊啊真忙……
想来想去,那些科普、社会研究性质的可以不看,但是《想象力宣言》一定要读,韩松在书中阐述了他的创作理念。韩松主编的科幻小说年选(韩松对每篇小说都进行了评点)和一些散见于报刊网络的韩松访谈录也必须搜集、阅读。
只能是发扬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了。
韩松研究手记(四)
2004。03。26
《韩松研究手记》发给吴岩老师看了一下。他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并说中国主流文学界尤其是大文学意义上还是低估了韩松(我也这么看),勉励我要把论文做开做好。吴老师还发邮件告诉我韩松的E…mail,我很感激。最近因为资料有限,也因为研究的需要,是要想办法和韩松本人建立联系了。
看来那天的一番质问起了效果,00、01两个下半年的《科幻世界》不知从什么地方冒出来,又出现在书架上了。这下就不必为《红色海洋》伤脑筋了。只要请杂志社那边把发在《奇谈》上的韩松作品复制给我,至少在《科幻世界》上发的韩松作品算是搜集全了。
晚上在网上查了一下图书馆没有的那几本韩松作品,出了一身冷汗:原来《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在未来世界的日子里》都是长篇科幻小说!我都当成是科普作品了,显然,两部长篇使得韩松的创作实绩大为提高。而且据师博的文章看来,至少《让我们一起寻找外星人》是一部很有水准的小说。文学研究真是必须脚踏实地,所以我必须读这两部小说。韩松年表的整理工作一直弄到凌晨三点,这么慢的原因是韩松作品很丰富,为了追求年表的尽量准确就要慢工出细活,这样把年表寄给韩松请他修改充实的时候他会比较乐
韩松研究手记(五)作者:frankfire
2004。03。27
一觉醒来,已经将近十点。赶紧到图书馆,星期六阅览室只开半天,路上吃了两只香蕉权充早饭。匆匆把91年到03年的《科幻世界》目录浏览了一遍,与韩松有关的文字除了他的小说外并不多。复印了姚海军撰文的《边界的破坏者——韩松》《韩松访谈》,这两篇文章非常重要,前者反映了姚海军对韩松科幻创作历程的熟稔,他进行的一些分析相当有价值,后者是典型的作家创作谈,对于韩松这种文风比较隐晦的作家,他自己的想法对研究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材料——《韩松访谈》中可以看到韩松的创作观,消解了我的不少疑惑。吴岩老师在“幻想的边疆”里面零星谈到的对韩松的看法也很有启发性,我准备下次直接录入到电脑里。
中午在自习室里读完了《2066年之西行漫记》,初步感觉是这是一部蕴涵了相当多的哲理化思考的小说,形式上则采用一种经典模式:成长小说。但因为是断断续续读完,再 加上文风是一贯的诡异多释,所以没完全看懂,要再读一遍。
韩松研究手记(六)作者:frankfire
2004。4。6
最近事务繁多,研究工作停了下来,只是把韩松和别人合写的《妖魔化中国的背后》 看了一遍。另外我发信问候韩松并把我整理出的韩松年表发给他之后,韩松回了信。他的 信很简短,但是显得挺高兴。有中文系的学生愿意认真地研究自己的作品,作为一个作家 感到高兴是很自然的——反过来我也应该把研究做好。他谦虚了一下,说“我那些东东,怎么经得起研究呢”。对我整理的年表,他进行了一些更正,提供了一些有用的线索,并 说我整理的比他所记得的还要清楚,有些作品又放在北京了,以后想起来再和我联系。
韩松的作品诡异而多释,有时我在面对他的作品的时候头脑并不能保持清晰,会产生 困惑的感觉。是那样一种感觉:就像在重庆的浓雾中依稀看见前面有几个美女在 虫虫面?,却看不清她们的绰约风姿。最近上当代文学经典文本分析课时,正好讲到苏童的《罂粟 之家》。我本来觉得那主要是个精致诱人的故事,但是陈晓明老师进行了很多理论分析, “看出”的意义之丰富,让人瞠目结舌。于是我想,苏童和韩松的文风颇为相似,既然苏 童的作品可以揭示出这么多东西,那韩松的作品同样可以。于是,下课后我跟老师说了一 下,就说自己毕业论文在研究一个作家,这个作家的风格和苏童很像,老师能不能帮我看 看他的小说,看您能看出什么东西,我参考一下,云云。陈老师答应了——这是典型的理 论派老师,他对文本的感受力很强,当对韩松作品有不少发见。
韩松研究手记(八)
2004。4。21
昨天终于动笔,晚上写了近两千字,即论文第一部分:韩松科幻创作概述。天气很凉快,我的头脑也比较清醒,但是写的时候有点没精打采,不知道怎么回事,叙述、表达都有些吃力,难道写了篇小说就把自己给透支了?不过在图书馆闭馆之前,终于坚持把这部分完成了。
事实证明坚持写完一节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