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综]敛财人生-第33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次山不再说话,杨太后却手敲着桌面:“荣王之子岂不是更好?”
  阻力最小。
  杨次山道:“若是十年之后,官家没有子嗣,那自是盼着太后心向着荣王之子。可如今官家真的认命了?”
  不到最后,都难认命的。就如当年先帝,便是过继了别的嗣子,可也总盼着出现奇迹。册立了过继来的太子,还用给沂王选嗣子的机会,另从宗室子弟中选人,以辖制太子。
  杨太后缓缓的点头,就听杨次山又道:“况且,荣王之子的情况,您是清楚的。比之正常人,好似稍微有些不同。”
  是说那孩子脑子有些不够数,智商上有些问题。
  “先帝将江山传给官家,可太后真能看着官家将江山交付给那么一个继承人?”杨次山摇头:“天下该如何?百姓该如何?社稷该如何?”
  杨太后明白杨次山的意思,这是说以理由的条件反对,便是满朝大臣,也不敢说出反对的话来。这说不得是一个契机,一个重新掌握话语权的契机。
  “哀家知道了。”杨太后揉揉太阳穴:“久不见人,都有些困乏了。兄长就在城里住着吧,三两天之后,再请兄长进宫来说话。”
  是说三两天之后,必有回复的。
  杨次山便起身告退出来。
  一路出宫,看着宫里死气沉沉,没有半丝生机的样子,他的心底更坚定起来,这南宋颓气已露,无力回天了。
  四爷这边还没到牛家村,龙儿这边已经接到消息:“杨次山进宫去了。”
  “动作还挺快。”恒儿的视线从窗外拉回来,问他爹说:“”接下来呢,接下来会怎么样?
  四爷就问说:“若是你是杨太后,你会如何?”
  恒儿皱眉,良久之后才道:“若是我……我会答应杨次山所请,但……不会只答应杨次山所请……我会选择跟官家合作……”
  四爷摸了摸儿子的脑袋,以资鼓励。
  对的!当然不会只按照杨次山的想法行事。杨次山是站在杨家的立场上想要保全的是杨家,而太后想要的却是话语权。
  这一点虽不是龙椅上那位想要的,但他别无选择,因为太后一直是支持谢皇后的。谢皇后的一些动作,很容易叫人理解为是太后的意思。若是太后如今便支持荣王之子,只怕他不会太高兴。
  正像是四爷想的那般,这位赵昀直接找了太后,太后直言:“荣王妃跋扈,这些却又都是你们纵的。哀家本想申斥,但一则,这里有荣王的面子,二则,又有皇后牵扯在里面,哀家倒是左也不是右也不是。你跟荣王情义深厚,哀家也不想因此事,叫你们兄弟生了嫌隙。更何况,下面的人向来擅于揣度,哀家露出一分意思,他们能解出十分的意思来。没的因为荣王妃,反倒叫荣王跟着受了委屈。可这事端已经起来,我们母子也只能顺势化解,不可硬来。否则,荣王那跟独苗,怕是也难活。”
  赵昀心有戚戚焉:“此事还得太后周旋。”
  “你我母子,这么说便见外了。”杨太后斟酌着,“若不然,只说哀家梦见先帝,先帝念着父子之情,到底是放心不下赵竑……”
  赵竑为宁宗所立太子,在宁宗驾崩之后,杨太后和史弥远召了赵昀进宫,在宁宗的灵柩前废了太子赵竑,由赵昀登基为帝,而杨太后垂帘听政。
  而赵竑不肯下跪,被人摁着拜了皇帝,后来封为济阳郡王,出居湖州。
  太后竟然说将此人以及后辈召回?那是万万不行的。
  赵昀一脸难色:“只怕召回济阳郡王,平白惹人无端非议。”
  杨太后听了这话,只叹了一声:“那依照官家之意,该如何?”
  “不若从其他远宗择一二良才,朕好几位皇兄早年夭折,朕也不好叫他们去后无人祭扫……”是说宁宗夭折了的八位皇子。
  杨太后的手不由的攥紧,但还是点头道:“依官家所言吧。此时哀家看,便由杨公去好了。他闲云野鹤,也不打眼。省的事情没办,倒是闹的沸沸扬扬。”
  赵昀就不好再得寸进尺。太后的提议他驳了,他的提议太后允了。太后退了一步,他也得退一步,将这个具体的人选的选择权交给太后。
  两人就这么达成一致,然后赵昀告退。
  等人走了,杨太后眼里才露出几分冷然之色,随即敛于无形。只喊了宫人进来:“传话,请杨公明日来行宫见驾。”
  百姓称呼官家所在的地方为皇宫。但从朝廷到皇室,都不称呼这里为皇宫的。
  从南宋开国至今,称呼皇宫都用一个词,叫‘行宫’。
  何为行宫,皇家在外出行暂居之所,叫行宫。
  可见,从上到下,都一样有北归之愿的。
  再接到消息的时候,人已经在牛家村了。此时的完颜康才慢慢的意识到,这位主公轻轻的一推,其威力到底有多大。
  那位南宋官家允许杨次山接触宗室,而接触过的宗室在将来如果尽数都去了新宋,消息传到朝堂,该是多大的威力。
  满朝上下,会怎么想?
  会想,这些人的北去,都是杨太后授意的。而杨次山如果不蠢,也一定会这么告诉这些宗室。那时候,不管杨太后愿意不愿意,她都已经坐在了新宋的这条船上。为了不翻船,她咬牙也得认下这事。
  那个时候,杨太后饶是什么也不说,天下悠悠众口,也会叫那位坐在龙椅上的官家岌岌可危。他只是先帝的嗣子,如今你的嗣母不认你,那么……你得给天下一个交代呀。你这到底是干了什么天理不容的事情,把太后和宗室逼迫到这个份上。
  而那边,四爷一边说,龙儿一边记:“……写信告诉你娘,今年开恩科,昭告天下,南北士子一视同仁。”等龙儿写完这一点之后,四爷又道:“军衔制可以提上日程,这个你提一句就行,你娘心里有数,知道怎么办?”
  我娘知道,但我们不知道呀。
  四爷只简单的跟俩孩子解释了一句:“只要上了军校,朝廷就给九品军衔,每月由户部直接发俸禄……”
  边上的完颜康瞪大了眼睛,这可是戳到了南宋的肺管子上了。打从太祖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宋朝重文轻武,这一点保持了下来直到南宋。可新宋如今连上军事学堂的学生都有了军衔,甚至由朝廷直接给发俸禄,这得是多大的优待呀。可以说,只要考进了军事学堂,便算是一脚踏入了仕途,改变门庭只不过一念之间的事情。
  那边恒儿马上就问说:“军事学堂也是面对南北两地招生,待遇平等,一视同仁?”
  当然!
  四爷理所当然的点头,承认这一点。
  南宋以文官压武官,而又以文官反对新宋反对的最厉害,虽然说有跟金人党项人的政策有关,但更重要的,只怕还是新宋对武官看的跟文官同样重要甚至更重有直接的关系。这一点侵害了文官集团的利益,这才是根本的矛盾!
  完颜康深吸一口气,原来宫里这两口子暗藏着这样一个大凶器呢。一边煽风点火,把人家搅和的一团乱,然后两人在释放出这样的信号,真真是要了老命了。
  不就是文官不说好话吗?有什么关系?人家开恩科了。
  江南文风鼎盛呀,读书人多,但这想考出来那是难上加难的。但是去新宋就不一样了,他们占了优势,在科举场上,必然是南地士子中榜者多。这些人将来必是新宋的鼓吹者。文人嘛,什么时候意见完全一致过?
  不怕有人反对,就怕没人支持。只要有人支持,爱反对的只管反对去,时间能消弭一切反对的声音,这个真不算是什么大事。
  而这军衔制下来,真正动摇的是南宋的根本。南宋给予的太少,需要将士们付出的则很多。而北地正好相反,只要你愿意从伍,便从你穿上戎装那一刻,供养你到老。便是不行幸死在了战场了,父母子女能得到妥善的安置还不算,其子女能得到恩荫,直接入军事学堂。
  在南宋还有许多的底层百姓,他们连温饱都难以解决的时候,有这么一个机会,他们走还是不走?这根本就是不用问的问题!
  四爷的话却还没说完:“朝廷下令,召集工匠农人,不拘是哪一方面的工匠,都需要。朝廷给予每户一套小院,另给安家银钱和粮食若干……农人也一样,除了小院、安家的银钱粮食,另有荒地每人五亩,十年免税,朝廷免费发放种子……”
  如此,便把在南宋没有产业的最贫苦的人都吸引了过去。
  若是没有这些人做工租种田地,便是富户有良田千倾,也只能徒呼奈何。
  这一手玩的更是狠辣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