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政府的联系也逐渐公开化了。不过这些矿工们在行文时可吃尽苦头,费了半天劲,一份公文也拟不出,只能采取传统的方式,用卫星电话直接联系。
公文流转解放了李志刚的接待工作,但他并不感到轻松。针对公民们对殖民主义的不理解,他连续撰写了数篇文章,以文件的形式下发各大区,并全文刊登在宽江日报上。李丽领导的文化部物色了一批笔杆子,围绕这些文章展开正面评论,以引导公众的舆论。
不过,毕竟灾后的公民并不都是目不识丁的大老粗,他们并不完全接受殖民主义。不方便来政府办公地点来与李志刚理论,便也写出洋洋洒洒的文字,或送到办公地点,或送到广播电台,要求刊登广播。
看着那些充满火药味的尖锐观点,李丽开始很为难。李志刚却不以为然,说全文发表,不要有任何顾忌。结果那些文章见报后,立即有人自发地站出来捍卫李志刚的观点,也写出对质文字。论战让宽江日报的发行量激增,大有洛阳纸贵的趋势。
论战让复兴党的光明磊落形象得到加强,又有一批人相继加入了复兴党。但在政府要员中,张海林和蔡同荣以及已经病愈马上结束隔离期的林京安都明确表示,不加入这一政党。在内阁成员中,复兴党的党员数量只占百分之五十。复兴党的执政地位不明显,无法成为执政党。
李丽提出不妨再开设一份报纸,专门服务复兴党员。李志刚说没有必要,目前复兴党主要是一种类似志愿者模式的组织,其政治的排他性并不明显,所以暂时没有必要强化复兴党的党性,更不用建设党的舆论工具和舆论体系。
天气越来越暖和,降雨的次数也多了起来。李志刚让专家们抓紧时间进行室外水稻的种植,并组织一些人专门去南方大区去种水稻。蔡同荣担心种子和种植技术外泄,提出要派重兵把守。李志刚说不要过于形式化,在暗中开展即可。
大项目建设告一段落,取得的成果让每位公民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恢复社会分工的重要性,对社会功能的需求也越来越具体。
通过半年多的彼此融合,人们的社会交往越来越密切,对邮政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目前绝大多数公民都已经有比较固定的住所,完全可以接受邮件递送服务。随着南北干道的开通后,人员调动非常频繁,许多人想和先前的朋友联系,只能求助广播电台进行单向联系,只有少数人有卫星电话的,才能进行互动。
在这种情况下,有人组建的邮政公司,为公民们提供邮递服务。与灾难发生前如同洪水般的信息干扰相比,公民们只能阅读书籍和欣赏影碟来获取那些陈旧的信息,即时信息非常有限,也就有足够的耐心书写信件。这些信件送到指定的邮箱后,同城的则有邮政公司送到家门,不同城的经搭乘交通工具送到异地后,再由异地的邮政公司接力传送。
这样一来,大家写信的数量增加不少,邮政公司的业务量增加很快。由于灾后没有恢复金融体系,这种邮政服务是无偿的,业务量一上来,工作人员很快就有些倦怠了。有人感到不满,向临时政府反映,提出邮政服务最好交由政府。有人更加直接了当,强烈要求发行货币,以刺激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这一观点提出后,很快得到公民们的强烈支持,成了大论战后的又一舆论焦点。人们都觉得是时候了,不能再这样搞原始共产主义了。可内阁对此很是为难,谁也拿不出比较科学的金融体系建设方案。
第二十五章 货币难题
对于发行货币一事,早在联盟建立之初就有人动议过。由于灾后各类物资的极大丰富,原有货币变得没有任何意义,只能当成废纸。生产力又相当落后,幸存者又越来越多,新生产出来的如食品之类的物资只能采取分配制,不能进行自由交易。所以当时刘左等人曾经策划过一个货币发行方案,但始终没有付诸行动。
而现在不同了,大项目建设兴建的那些工厂生产能力越来越强,品种也越来越多,公民们可以自由选择,但对于一些紧俏的物资则亟待用货币的方式实现分配。比如说南方大区生产出来的极少量新鲜蔬菜,所做的蔬菜汤每次都被抢而光,有些人来晚了就没有。而这些来晚的往往都是一些工作能力很强的业务骨干,他们就强烈建议要求使用货币来进行分配,不能再搞大锅饭,挫伤他们的积极性。
发行货币是一件很刺激的事情,幸存者们继组建武装成立临时政府后,行使国家权力的事情就剩下发行货币和司法审判两件事情了。而司法审判此前已经悄悄进行,那个伤害叶筱雨的家伙被不公开审判了,临时抽调的12名陪审员一致认为**行为成立,并参照灾难发生前的法律条文判处其三年有期徒刑,投入一间在南方大区临时改造的牢房里面,由那里的幸存者们轮流看守,直至三年后才能恢复自由。
而发行货币,则遇到了三大难题。一是发行的必要性。虽然大项目建设的成功产生一些商品过剩,为交易提供了一些保障条件。灾前物资也逐渐呈现短缺状态,需要用货币手段来进行调节,但这毕竟不太明显,与其说是这个原因,倒不如说是劳动积极性调动的需要。公民们一直靠自愿劳动,但一旦用货币方式来衡量的话,有些人的积极性不仅不会提高,相反可能会考虑货币因素故意降低,以免有拜金的俗气。持此观点的人有不少,比较集中在复兴党员的范围内。他们都明确表示,如果发行货币,必然让个人的私心扩大,不利于公民之间的团结。有人甚至尖锐地指出,货币是罪恶之源,如果发行货币,必然会让道德沦陷,文明倒退,犯罪激增,人心彼此相背。
二是发行的技术条件。纵观货币发行史,也是人类技术的进步史。从古代的贝壳货币,到灾难发生前的精美纸币,制造技术日臻完美,但同步进行的伪造技术也与日俱进。另外,金本位的终结让货币与商品总量的对应关系控制变得更加技术化,金融风暴频频来袭,就在灾难发生前几年的时候,就有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让每个家庭都受到重创,也让人们重新审视货币这小纸片的神奇魔力。因此发行货币,必须克服伪造和可控这两关卡。鉴于灾后实际情况,已经无法使用灾难发生前的流通货币,只能重新印制。而印制也是一道难关。采用普通的流通卷一类的方式,用彩色打印机进行打印,虽然从目前公民的道德情况来看,短时间内不应该出现假币,但保不齐将来会出现。而使用专业的印钞机,省城自己又没有这样的工厂,印刷只能去有印钞机的城市,前提是那里能够启动电力,并能够掌握印钞技术,显然这是不现实的。至于发行后的金融管理,则更是后话了,没准也会出现通货膨胀,甚至金融风暴。别看使用货币的也就几万人,但管理起来同样很有技术难度。
三是连带情况。货币投放需要和生产力的发展相匹配,同时又要与二次分配相统筹,这就又涉及到税收政策和银行设置等问题,目前的政府可是零财政收入政府,根本没有任何财政收入。如果政府仅是印刷钞票,那么如何投放市场呢?将这些钞票都视为政府的已有资金用于购买劳动是一种办法。可钞票如何回笼又是难题。大量的钞票在市场上流通,不仅面临这通货膨胀或者通货紧缩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金融调节的问题。现在的大项目建设是以政府名义组织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都是政府企业。货币发行后,必然有利润的产生,否则不能支付工人的工资。这就带来经营风险,亏损到好说,盈利后则有些麻烦,利润目前归政府所有,时间一长,必然会导致政府财富的增加,而内阁成员们掌管着越来越多的财富,难保证不会出现腐败现象。俗话说,人在河边走,难保不湿鞋。目前只有复兴党人敢于公开自己的财产情况,而非复兴党人则不受此约束。即便复兴党人公开了,因缺乏监督机制,公开究竟到位与否仍不好说。这样的话,政府腐败问题也就很快称为人们关心的话题,一些是是在抨击,但也有一些人在觊觎。这样就会将情况越搞越糟,发行货币是好意,但结果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三大问题难住了所有的内阁成员,也让公民们苦恼不已。有人想起李志刚在临时政府筹备工作会议上曾经提起的公民等级问题,建议按贡献大小和努力程度大小划分公民的等级,对蔬菜汤之类的紧俏物资设立小灶餐厅,专门提供给那些高等级的人。
这个方案立刻得到一些人的响